2024版“沪惠保”正式上线 进一步拓宽受益人群、保障范围

发布时间:2024-08-12 12:57:14 来源: sp20240812

  4月23日,2024年度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沪惠保”投保窗口正式开启。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监督,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协调,由中国太保寿险首席承保,联合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太平财险、建信人寿、交银人寿、工银安盛等8家保司共同承保。

  作为上海新晋的一张城市名片,“沪惠保”已守护上海市民三载,持续坚持“政府指导、商业运作、惠民利民”的原则,共保体保司凝心聚力,坚持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三年累计参保人次超2000万,是全国参保规模最大的惠民保项目,成为上海市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

  “三载守‘沪’,普惠万家”,截至2024年3月底,“沪惠保”三年累计结案案件超65万件,累计赔付金额超16亿元,惠及数十万家庭,最大年龄受益人104岁,最小年龄受益人仅3个月,单人三年累计最高赔付金额243.6万元,切实减轻了参保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理赔电子诊疗数据应用率达75%,平均结案时效仅2.3天,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为各类病患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缓解患者家庭医疗费用负担。

  案例一:50岁的P先生,于2023年5月以非既往症身份参保,2023年8月,因持续性胸痛于医院就诊,确诊急性多壁心肌梗死后入院进行手术,其中个人自费金额96万元,申请了责任一“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进行理赔,经核算,“沪惠保”为其赔付64.3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

  案例二:21岁的L先生,于2022年5月以非既往症身份参保,同年11月因神经性耳聋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中个人自费超28万元。L先生申请责任一“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理赔,经核算,最终获赔18.6万元。

  案例三:55岁的Z女士,于2022年以非既往症身份参保,同年8月因患乳房恶性肿瘤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接受放射治疗,总医疗费用38.34万元,经审核符合责任范围内费用共计33.82万元,经核算,最终获赔23.67万元。

 

  2024年保障责任再升级,“沪惠保”在保持“低保费、高保障、广覆盖”的基础上,保费129元/年不变。较2023年,五大保障责任实现“一扩、一优、一增”:

  一扩:扩展住院自费治疗费用,在保障自费药品、耗材、检查检验基础上,将治疗费纳入保障范围,进一步为患者减负;

  一优:免赔额优化,基础免赔额从2023年的16000元/年降低至12000元/年,连续两年投保且无理赔客户享11000元/年免赔额,连续三年投保且无理赔客户享10000元/年免赔额,降低理赔门槛;

  一增:增加国内外特药种类,国内特定高额药品从去年36种扩增至41种,海外特药从去年15种扩增至28种,CAR-T治疗药品从去年2种增至3种,覆盖上海市民高发病种,扩大受益人群。

  2024年服务体验再优化,以科技创新赋能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理赔便捷度,增强参保人获得感。

  一是为减轻患者面临大病治疗时的经济压力,打造极速理赔服务体验,2024版“沪惠保”开通质子重离子医院直赔服务,解决患者垫付资金压力,最高可达30万元/年/人。

  二是在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医保中心的协同支持下,应用区块链技术升级主动理赔服务,参保人授权开通服务后可“免申即享”,出院后符合“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理赔条件的无需申请可自动获赔,打造公共服务第一链。

  三是新增两项专属健康权益,参保人在上海市线下指定药房(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超2000+药房)及线上指定商城购药享自费购药9折优惠;同时享三甲医院专科医生在线图文问诊服务优惠,7×24小时“不打烊”,满足客户日常轻症医疗、夜间服务需求。

  2024版“沪惠保”延续广覆盖、低门槛等普惠性质,参保仍不限户籍,只要是上海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均可参保。同时支持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购买,参保人员可以使用个人历年账户余额为最多6位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参保。

  此外,为进一步响应金融监管部门关于积极服务新市民的倡导,2024年将进一步推广扩面新市民人群参保,在政府指导下,延续过往团单形式,稳步扩展参保企业,持续推进新市民群体健康保障水平。

  即日起至6月30日24时之前,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含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可以在“沪惠保”官方微信公众号、随申办、支付宝、腾讯微保、保险码等多个渠道进行投保。同时也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方式投保。不方便线上投保的部分老年人等群体,可以通过拨打4008955550电话反馈投保需求,将有服务专员对接跟进后续投保工作。保障期限为2024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上海市民可在线快捷参保,为自己和家人多添一份保障。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财经观察|城市加速数字“焕新”,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 跨境投融资热度渐增 大湾区金融“南来北往”添便利

财经观察|城市加速数字“焕新”,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发布时间:2024-08-12 12:57:15 来源: sp20240812

城市,是居民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场所,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如何发挥好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进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总体要求、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以及保障措施等5个方面着力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孙毅接受人民网财经专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央高度关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指导意见》提出以数据融通、开发利用贯穿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始终,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作为重要目标,是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以数字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上海“一网统管”、浙江“最多跑一次”、福建“生态云”……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从建设各类独立的“点状”信息化系统,到各部门依据管理职能提供“条线”数字化应用和服务,再到逐步探索推进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面上”集成应用,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国家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荣辉在国家数据局5月20日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诸如城市一体化规划建设不足、产城协同联动不够等新挑战。与此同时,伴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据要素价值日益凸显,与城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渗透,驱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迈向“体系重构、质效提升”的全域数字化转型新阶段。

孙毅指出,《指导意见》将数据要素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运行全生命周期,并强调了技术设施与制度体系两个层面的统一。相关举措对于打通智慧城市发展中的“数据孤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融合创新效应,推进数据要素在城市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高效流通和高水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全域数字化转型”要求。对此,孙毅坦言,“数字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扩散、应用与融合不是均衡的过程,如果存在数字化转型短板,必然制约智慧城市发展的总体水平。”因此,以全域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有利于补齐数字化短板,弥合数字鸿沟,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国家数据局数字经济司司长吴晓宁在专题发布会上强调,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重点要做好三个“全”。

第一个是“全”领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要建立并完善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平台体系,推进设施互通、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在城市经济产业、产城融合、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宜居环境、韧性安全等重点领域,以场景为牵引,破解数据供给、流通障碍,形成一批社会有感、企业有感、群众有感的应用,提升数字化转型质效。

第二个是“全”方位增强城市数字化转型支撑。要统筹推动城市算力网、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等建设,推进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加快构建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大力推进数据治理和开放开发,夯实数字化转型根基。

第三个是“全”过程优化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要加快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持续创新智慧城市运营运维模式,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城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陈荣辉指出,《指导意见》体现“场景牵引、以人为本”推进原则。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打造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典型场景,形成一批可感可知的数字化应用成果。

同时,针对智慧城市“重建设、轻运营”的现实问题,陈荣辉指出,要从制度上重点考虑,通过探索建立以问题解决度、用户满意度等应用效果为导向的运营预算和评价考核机制,通过一体化规划、专业化建设,提前谋划运营重点,取得人民满意的运营成效。

(责编:申佳平、吕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