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人民论坛)

发布时间:2024-07-17 10:48:42 来源: sp20240717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民生温度可感可知,既展现了沉甸甸的民生答卷,也谋划了满当当的民生清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才有越来越坚实的保障,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要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年轻干部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树牢群众观点、办好民生实事,才能真正成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

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给人民办事的。年轻干部干事创业,首先要解决好为谁创造业绩、创造什么样的业绩、怎样创造业绩的问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年轻干部必须扣好“第一粒扣子”,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谋划推进工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为民造福,说到底就是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刚到广西乐业县百坭村工作的黄文秀,曾因情况陌生哭过鼻子,但她与村民同劳动、聊家常,帮群众扫院子、种油茶,很快赢得群众支持、打开工作局面;她四处找资金、请专家,熬夜拿对策、做方案,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把心贴近群众,才能充分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感受、体会老百姓的安危冷暖,进而有的放矢地增进民生福祉,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以实干实绩取信于民。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到群众中去,到基层一线去,才能找到干事创业的思路方法。在福建宁德,“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延续了30多年,实实在在增进着民生福祉,也锤炼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的思想作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对年轻干部转变作风、增长才干、提高本领至关重要。只有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才能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终身受益的经验和智慧。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拿出攻坚克难的决心,磨炼日拱一卒的恒心,许党报国、为民奉献,年轻干部一定能跑好历史接力棒、当好事业接班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5日 04 版)

相关新闻:

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

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

(责编:牛镛、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重现邵飘萍故事 原创话剧《京报》将在国家话剧院上演 - “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重现邵飘萍故事 原创话剧《京报》将在国家话剧院上演

发布时间:2024-07-17 10:48:43 来源: sp20240717

   中新网 北京5月4日电 作为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唯一的群众戏剧,原创话剧《京报》是全国首部以邵飘萍为故事原型,重现《京报》创办历史的剧目。该剧将文物保护和话剧艺术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用活红色资源,将于6月18日至19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大剧场上演。

2024年5月4日,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倾力打造的原创话剧《京报》在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举办媒体见面会。该部话剧是全国首部以邵飘萍为故事原型,重现《京报》创办历史的剧目,将文物保护和话剧艺术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用活红色资源。 刘旭宗 摄

  今天,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倾力打造的原创话剧《京报》在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举办媒体见面会。原创话剧《京报》是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继《父亲·李大钊》和《新北平市长》后,第三次从人物原型出发,致力打造的“红色题材剧目三部曲”。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丽莉表示,西城区“百姓戏剧展演”起于2014年,今年是第十一年。西城区百姓戏剧展演始终坚持“政府搭台、社会参与、院团助力、资源共享”的活动模式,秉承“群众演、免费看、专家帮、明星带”的活动特色,致力于将戏剧艺术融入百姓生活,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到戏剧的魅力。原创话剧《京报》作为本届“百姓戏剧展演”的开幕大戏,以邵飘萍先生为故事原型,将文物保护和话剧艺术相结合,赓续红色血脉,用活西城区的红色资源。

  在原创话剧《京报》的创作和排练过程中,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提供了相关史料和场地的支持。“椿树街道有很深的文化底蕴,在重要时间节点,我们经常组织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涵养椿树的文化底色,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椿树地区繁荣发展。”椿树街道工委书记李松山表示。

  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馆长郑昕表示,近几年,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依托西城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致力于挖掘西城红色故事,突出西城特色。剧目的排演坚持文化馆“专群结合”的创作特点,由文化馆的业务干部和群众戏剧爱好者共同出演,用戏剧的表现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群众戏剧。

  “在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这一天,演员们在邵飘萍先生铜像旁演绎当年他以笔为枪,以京报为舆论阵地,投身五四浪潮之中的故事。”原创话剧《京报》编剧、导演马力达在现场分享剧目的创新点时提到,本次创作的原创话剧《京报》是全国首次对于邵飘萍先生生平及其创办与发展《京报》的历史进行全景式、戏剧化的舞台呈现,将着重以戏剧手段挖掘并外化邵飘萍先生作为一名无产阶级新闻战士的思想和精神世界。

  原创历史戏的难度是在没有模板的前提下去寻找一种真实感,“我们会要求演员在排练当中不仅要解读剧本,还要解读生活。”原创话剧《京报》项目负责人、总导演杨地表示,“我们与剧中的时代有一定的距离,这是在创作和表演过程中的难点之一,需要在排练之外去弥补。”

  为此,剧组与邵飘萍先生嫡孙、原创话剧《京报》顾问邵澄面对面座谈交流,并多次赴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参观、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等,让演员们通过大量的背景资料积累去体验剧中时代,挖掘时代背景下人物的精神面貌。希望通过此次排练和演出,演员们能在舞台上塑造出生动鲜活的人物,演绎出动人的舞台作品。

  “这是我第一次和群众戏剧团队分享祖父的故事,在和演员们交流的过程中,又一次翻出祖父的点滴故事。”邵飘萍先生嫡孙、原创话剧《京报》顾问邵澄说,在剧组里看到很多年轻人鲜活的面孔,对原创话剧《京报》的成功演出充满信心。

  “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我们可以传达出各种情感和思想,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原创《京报》京报主演杨乃庆作为北京市西城区戏剧曲艺部业务干部,此前已经参演过不少原创剧目。对于这次演出,他认为依旧充满新的挑战,可以在角色上有新的突破。

  从表演教师到话剧演员,北京市西城区戏剧家协会理事张惟坤说,从幕后到台前,与学员们一起完成剧目的排演,既是对教学理论的实践,也是对教学成果的检验。希望可以和学员们共同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圆满完成原创话剧《京报》的演出,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据悉,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已经第五次登陆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受邀参演本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作为第九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中唯一的群众戏剧,原创话剧《京报》也是全国首部以邵飘萍为故事原型,重现《京报》创办历史的剧目。该剧将于6月18日至19日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大剧场上演。(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