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起评:青年创作力量持续崛起 国产电影后继有力

发布时间:2024-08-12 12:06:20 来源: sp20240812

2023年是我国电影全面复苏、活力迸发的一年,其中青年创作群体的表现尤为亮眼。据统计,2023年国产影片斩获的460.05亿元票房中,80后、90后导演贡献过半。《消失的她》《长安三万里》《年会不能停!》等热门影片,皆出自新锐导演之手。青年创作群体正以多元而奋进的创作姿态,展现出中国电影蓬勃不息的风貌。

首先引人瞩目的是,这批青年影人展现出更为自觉的产业意识。作为随21世纪我国电影产业市场化进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更加熟稔电影产业观念与类型生产原则,积极以类型化创作契合年轻受众趣味。其中,郭帆执导的科幻片《流浪地球2》进一步显示出构筑“流浪电影宇宙”的宏大野心,也标示出国产影片在工业化上所能达到的高度。董润年执导的喜剧片《年会不能停!》以娴熟的类型叙事观照打工人的职场处境,可谓一部既诙谐欢乐又尖锐辛辣的讽刺喜剧。此外,戴墨的《三大队》、王子昭的《二手杰作》、张大鹏的《无价之宝》、夏铭泽与阎凯的《茶啊二中》、张末的《拯救嫌疑人》等以各自不同的影像风格,共同交织出国产电影多元丰赡的类型化格局。

其次,一批青年导演执着于艺术探索与影像创新,显露出清晰可辨的作者风格。孔大山执导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借“西游”故事框架讲述主人公寻找地外文明的旅途,以探索宇宙真相之名追问人性奥秘,书写了一曲荒诞而浪漫、悲伤又诙谐的人性之歌。魏书钧执导的《河边的错误》观照20世纪90年代的小城生活,聚焦时代边缘人物的情感与精神状态,构建了一则观照“疯癫与文明”议题的寓言文本。此外,乔思雪的《脐带》、刘伽茵的《不虚此行》、王沐的《温柔壳》、久美成列的《一个与四个》、李旭的《傍晚向日葵》、李珏的《洋子的困惑》等,都是2023年艺术电影创作中可喜的收获。

更难得的是,当前崛起的青年创作者们自觉地将目光投向社会生活,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介入时代、观照现实的姿态。王宝强执导的《八角笼中》改编自大凉山格斗孤儿的真实故事,以饱含悲悯情怀的笔触聚焦一群无依儿童的命运,演绎了一则悲喜杂糅的现实童话。申奥执导的《孤注一掷》关注频发的电信网络诈骗问题,通过对境外诈骗团伙的全方位揭露来警醒大众。秦海燕的《我经过风暴》聚焦家庭暴力问题,苏亮的《学爸》关注子女教育问题,纷纷表现出对社会事件、现实议题的热切关注。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与前些年各路明星名人转作导演的热潮不同,当下崛起的青年创作者多为专业出身的学院派导演。同时作为“网生代”,他们更加熟悉主力观影群体的审美趣味,更善于借助各类新兴媒介平台制造观影话题、贴合观众情绪。他们也以开放多元、不拘一格的艺术目光,革新着老一代创作者日渐僵化的美学范式。

同时更需要看到的是,当前青年创作群体的崛起,是多方合力的结果。其中既有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也有电影节、电影展平台的项目孵化,更有影视公司、前辈影人的大力提携。例如,“青葱计划”“SIFF YOUNG”“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等各类扶持计划,为新导演们提供了亮相的舞台。未来,期待更多的青年创作力量能够持续涌现,为中国电影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相关链接:

人民艺起评:深耕传统文化,国产电影迈出坚实一步

(责编:徐玉涵、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 重庆警方破获特大假冒品牌电池商标案 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发布时间:2024-08-12 12:06:21 来源: sp202408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人民观点)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⑨

  只有坚定人民立场,增强文艺原创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从人民生活和祖国大地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巡按斩子》《三篙恨》《三子贵》……在湖南省岳阳县文化馆,只需花一元钱,群众就能畅享一场地方戏带来的文化盛宴。自2012年以来,岳阳县以“政府买单、剧团服务、百姓受惠”的运行机制,持续开展“一元剧场”文化惠民活动。“常年举办、月月创新、周周火爆”,“一元剧场”已累计演出超200场,惠及群众60余万人次。“一元剧场”的创办和开展,让越来越多人得到精神滋养,成为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的生动实践。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推动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富民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中不断实现。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必须深刻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体现了我们党领导和推动文化建设的鲜明立场,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时代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改革发展历程,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主线,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文化为什么人的问题,彰显了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只有坚定人民立场,增强文艺原创能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创造力,使文化发展获得不竭动力源泉。

  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从《伟大征程》《我们的四十年》《外交风云》等重大主题作品成为群众的“精神刚需”,到《大江大河》《山海情》《人世间》等优秀现实题材作品深受欢迎,再到《只此青绿》《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作品展现厚重中华文化底蕴,新时代以来,我国文化艺术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精品更多,质量更高,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创造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就要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民需求,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从人民生活和祖国大地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在城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文化空间人气高涨;在乡村,乡亲们在文化服务中心读书看报、观赏电影、开展文体活动;在线上,数字图书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云端博物馆”等内容丰富,优质的文化艺术资源不再受时空阻隔……近年来,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广大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面向未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定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文化来源于人民、属于人民,必须服务人民、惠及人民。新征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就能以高质量文化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本报评论部)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