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机遇(观象台)

发布时间:2024-08-08 15:06:32 来源: sp20240808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打好“政策、市场、科技、社会”组合拳,循环经济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浓

  

  风电叶片,经过切割、分拆、处理,可分离出玻璃纤维用于再生产;废旧手机,每拆解1000万台可回收超120公斤黄金、87吨铜……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有可为。

  当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对我国而言,发展循环经济需求迫切、空间广阔。一方面,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资源能源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一些主要资源人均拥有量较低、对外依存度较高,资源安全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从资源利用情况看,我国每年主要电器产品报废量超2亿台,手机废弃量可达4亿部以上。这些废弃物,蕴藏大量可循环利用的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循环经济政策制度更加完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等问题。

  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覆盖全面、运转高效、规范有序的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为各地区各部门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要打通循环堵点,探索新型回收模式,完善废弃物回收网络。废弃物的收集与回收一头连接着生产,一头连接着资源化利用,是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桥梁。近年来,为完善废弃物回收网络、畅通回收渠道,部分地区开展了一些有益探索。比如针对再生资源堆放处置难、综合利用难等问题,浙江绍兴上虞区从回收、中转、分拣等环节着手,建立起区、乡镇和乡村三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全区废纸、废塑料、废金属等可回收物全面回收。期待更多“点”上的探索扩展为“面”上的推进,让废弃物回收利用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更大更畅通的循环。

  要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提升资源再生利用水平。资源再生利用是回收循环利用过程的关键一环。技术创新是推动资源再生利用的核心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才能更好实现回收循环利用的价值。例如,家电行业研发出智能化家电拆解生产线,可将各类旧家电自动拆解、粉碎,筛选出可用的金属和塑料,让旧家电“变废为宝”。再比如,钢铁行业正着力发展以废钢为主要原料的电炉短流程炼钢工艺,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克服该技术仍存在的稳定性不足、作业率不高、高端产品冶炼能力偏弱等问题,需要产业链协同创新、研发新装备、升级新工艺。推广成熟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期待在政策引领下,各行业企业积极行动,为废弃物更全面、更深入地回收循环利用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打好“政策、市场、科技、社会”组合拳,循环经济发展将取得更大成效,让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浓。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8日 18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获突破 - 古巴总理希望加强对华旅游合作

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获突破

发布时间:2024-08-08 15:06:33 来源: sp20240808

  科技日报讯 (记者郝晓明)4月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该所李瑛研究员与唐奡研究员团队,在新型低成本铁基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以铁负极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为切入点,通过电极界面缺陷设计和极性溶剂调控,成功实现了充放电过程中铁单质在电极纤维表面的均匀沉积和溶解。

  研发低成本液流电池新体系新技术,是突破现阶段液流电池产业化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在诸多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代表的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因其本质安全、可灵活部署,已成为长时储能技术中的首选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研究人员介绍,他们通过在电极界面进行金属刻蚀处理,使得电极纤维表面富含缺陷结构,有效调控了Fe2+离子在电极界面的沉积反应成核特性,促进了铁沉积反应均一性及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并利用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揭示了Fe2+在碳缺陷处的杂化作用增强机制及铁沉积过程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证明,电极界面优化设计可有效提升铁负极性能,为实现全铁液流电池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新途径。

  此外,研究人员通过在溶液中引入极性溶剂,利用极性分子与氢键的相互作用,成功弱化了溶液的水合氢键网络,将电解液凝固点有效降低到零下20摄氏度以下,且协同提升了铁负极电化学可逆性,首次实现了全电池在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稳定运行100小时。据悉,该研究结果为宽温域全铁液流电池技术产业化开发与应用推广奠定了技术基础。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