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风尚——各地民政部门扎实推进婚俗改革

发布时间:2024-09-07 14:36:41 来源: sp20240907

  “五一”假期往往是婚礼高峰期。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不讲“礼”只看“财”,甚至形成攀比之风,使很多家庭背上沉重经济负担,也给婚姻稳定埋下隐患。各地民政部门以婚俗改革为抓手,扎实开展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治理,引导广大家庭抵制高额彩礼,践行移风易俗。

  “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携手走进婚姻,靠的是彼此的爱与信任,高额彩礼不等于美满婚姻。”不久前,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嫁到宿州市萧县圣泉镇王门村的新娘黄多艺说。

  宿州市萧县圣泉镇近年来以“为民减负”为工作主线,深化移风易俗,抵制高额彩礼,激活乡村文明新风尚,在全镇上下掀起革陋习、除陈规、树新风热潮。

  各地民政部门制定配套方案,建立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宣传引导,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示范带头作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高额彩礼、低俗婚闹等不良风气,有效推动群众依托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做好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倡树文明简约婚俗风尚。鼓励各地选树一批婚事新办简办、“低彩礼”“零彩礼”典型,激励群众自觉践行文明新风。

  为推进婚俗改革落地生效,河北省河间市各乡镇(街道)制定移风易俗实施方案和红白理事会章程,统一降低婚嫁消费标准。各村、社区结合本地实际,依法依规将婚事新办简办、限制高额彩礼、鼓励“零彩礼”和“低彩礼”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相关统计显示,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河间市共办理新婚登记7721对,其中,“零彩礼”652对、“低彩礼”6400对,高额彩礼陋习得到有效遏制。

  为倡树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各地民政部门积极推进结婚颁证服务、集体婚礼等制度创新。设立室内、室外颁证场地,大力推行集体婚礼、慈善婚礼,邀请政府领导、社会名人、模范代表等作为特邀颁证员,鼓励邀请双方父母、亲朋好友到场见证婚礼活动,组织新人共栽“甜蜜树”、共育“幸福林”。

  今年春节期间,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俗文化非遗体验活动。当天,新人们身着盛装,履行了结婚登记程序。随后,掌管姻缘的“月老”出场,以红线为媒,引导新人有序步入颁证大厅的非遗体验活动现场。新人们不仅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感受到了满满的仪式感。

  维护婚姻的美好、社会的和谐,必须革除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近年来,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先后分两批确定了32个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指导各实验区在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礼仪、治理婚俗领域不正之风、培育文明健康婚俗文化等方面探索经验、打造样板,相关试点地区已形成较好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各地民政部门也主动作为,确定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实验单位。截至2023年11月,全国共创建各类实验单位1806家,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层层抓婚俗改革的良好局面。

  (本报记者 任欢 李睿宸)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国家图书馆:让文化典籍“飞”入千家万户 - 三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季节性下降

国家图书馆:让文化典籍“飞”入千家万户

发布时间:2024-09-07 14:36:42 来源: sp20240907

原标题:国家图书馆:让文化典籍“飞”入千家万户

不久前的“双节”假期,国家图书馆成为很多人的好去处。置身于卷帙浩繁之中,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满足的同时,人们也被其各项成果所折服。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同时,还履行着国家文献信息资源总库、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等职能。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拥有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四大专藏”,是全世界汉文古籍、甲骨、敦煌文献收藏最多的机构,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图籍的数量全国领先,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等特色馆藏久负盛名,馆藏文献超过4300万册件,并以每年近百万册件的速度增长。获取知识信息也好,享受文化休闲也罢,国家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空间。

这里还有内容丰富的数字资源。打开国家图书馆的官方网页就会发现,在“中华古籍资源库”中,不用登录就可以全文阅读超过10.3万部的古籍影像资源。包含文学、历史、自然科学等优秀图书以及部分优质网文在内超过10万册的现当代中文电子图书供读者免费阅读。此外,这里还收藏了丰富的音像制品、电子期刊等。从传统到现代,从华夏大地到世界各国,国家图书馆的浩瀚馆藏,记录了时代风貌。

近年来,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国家图书馆也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今年年初,国家图书馆联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等单位研发的《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及《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知识库发布上线,为读者探索和了解经典古籍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领略其“芳容”,实现沉浸式观看和学习。借助社会力量,以数字化为创新手段保存、流传珍贵古籍,成为国家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国家图书馆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古籍数字化和资源开放共享工作。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VR作品”等一系列新型古籍阅读产品,还是“《古籍寻游记》VR展览”中的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明清档案等优质专题,抑或是“中华古籍资源库”中“数字古籍”“数字方志”“碑帖菁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古籍善本”等珍贵特色古籍资源库……当文化典藏与数字技术相遇,原本“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珍贵古籍实现活化,走入了千家万户,也让经典永续流传。

为更好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国家图书馆还策划举办了多项有热度、有温度的创新性服务项目,主动贴近读者,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文津讲坛”“国图讲坛”“中国典籍与文化”等系列讲座为读者奉上一场场文化盛宴;“国家图书馆精品大展”“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国记忆非遗项目系列展”等大型公益性展览让读者流连其间,感受书籍的力量;“中华传统晒书大会”系列活动以及新春文化大礼包等更是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不断扩大读者群体。

传承与发展并重,颜值与实力并存,国家图书馆守正创新,更好践行着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使命与责任。如今,已经114岁的国家图书馆成为新晋“打卡地”,其知晓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必将为中华民族文化以及人类文明的传承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

(光明网记者 王营)

(责编:郝孟佳、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