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博医团:踏遍青山为仁心

发布时间:2024-09-15 20:42:29 来源: sp20240915

原标题:复旦博医团:踏遍青山为仁心

3月3日一大早,上海市奉贤区柘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邻里中心里,居民们排起了长队。“爷爷,胸闷是吧,我们先听下心音。”“奶奶,我们看一下眼睛的情况,眼睛盯住我的额头,有点亮,坚持不要眨眼睛。”看报告、读片子、疾病咨询,一群年轻的医学博士生耐心地为社区居民答疑解惑,有的一上午接诊了40多位。

这是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正在进行的一次义诊活动。这样为民义诊、健康咨询的场景,已经在这支博士生医疗服务团延续了30年。

用脚丈量的如歌岁月

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是一支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高年级博士生组成的医疗卫生志愿服务团队。1994年成立以来,先后有千余人次投身博医团工作。一到暑假,队员们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中西部地区,为革命老区、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提供医疗志愿服务。他们的愿望,就是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甘肃瓜州,博医团遇到了一个呕吐伴肌力减退症的女孩,队员们第一时间为她进行了腰穿手术,帮她脱离了险境。

在贵州麻江,博医团接诊了一个视力严重受损、随时有失明风险的角膜皮样瘤患儿。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无法为他开展手术,男孩的妈妈心疼得直抹眼泪。队员们当即联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开辟绿色通道,把他送到上海进行手术,帮助他恢复了光明。

在云南永平,博医团翻山越岭,到大山深处为一名卧床20年的大叔进行联合会诊,帮他定制康复方案和康复器械。大叔的母亲动情地说:“照顾瘫痪的儿子20年了,第一次看到他笑。他笑了,我就看到希望了!”

像这样的经历,队员们如数家珍。

博医团不仅医者仁心,而且“造血连心”。云南永平县人民医院内科医生田大全的办公室里,挂着一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白大褂。“这是对我的精神激励。原先我们不敢诊断脑血管疾病患者,都要转诊到别的大医院去,现在我们很有信心。”田大全说。博医团所到之处,都会在当地开设学术讲座、医护培训、手术示教和疑难病例诊断,通过多维度的医疗志愿服务,帮助当地医生提高诊断许多常见却难以分辨的疾病的能力,提升诊疗救治水平。此外,博医团围绕医疗帮扶、人才赋能、专业培训,形成了15项“医疗帮扶菜单”,开展远程会诊、提供学科建设指导、联系医务人员进修,通过长效立体帮扶,为当地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爱国奉献的青年担当

“人生意义何在乎?为人群服务。服务价值何在乎?为人群灭除病苦……”这首传唱了近90年的上海医学院院歌,见证了一代代上医人的选择。

博医团的第一批队员现在已经50多岁了,有的已经成为上海市各大医院的院长或是各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至今,仍有从博医团里走出的大专家会在暑假里回到博医团,带着年轻的博士生上山下乡,送医送药。

学校、医院、实验室、市县、乡镇、田间都是“大思政课”的课堂。医务人员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不断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在火热的实践中坚定爱国心、报国志。

榜样的力量,书写在祖国大地上,也走进医学生心里。在贵州剑河,一位孩子不小心骨折,但家长因为经济困难决定放弃治疗,博医团的专家志愿者王达辉辗转找到这个孩子,帮他申请公益资金,为他免费手术。眼科博士陈天慧在读博期间发表了12篇SCI论文,通过一次次贴近民众和患者的实践,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含义。

星火成炬,汇聚成保障人民健康的磅礴力量。目前,博医团已经建立起组织化、规范化、日常化的运行机制,建设近40门医学健康科普课程,面向公众开放预约。在博医团的辐射带动下,复旦上医还组建了20多支医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更多的医学生投身志愿服务,他们以专业服务人群、以青春奉献社会,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30年,行程20多万公里,服务覆盖面拓展到全国16个省区市26个县39所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服务群众5万人次。他们踏遍青山为仁心,是“行走在大山深处的白衣天使”。

(记者 颜维琦 孟歆迪 通讯员 金雨丰)

(责编:李昉、郝孟佳)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江山如画丨海南兴隆:浓浓咖啡香 深深侨乡情 - 辽宁沈阳:引领企业树立可持续发展绿色经营理念

江山如画丨海南兴隆:浓浓咖啡香 深深侨乡情

发布时间:2024-09-15 20:42:30 来源: sp20240915

   中新网 海南万宁12月11日电 (记者 张茜翼)去海南知名侨乡万宁兴隆旅游,首先“打卡”的是什么?首选答案肯定是咖啡。

  当地人爱喝咖啡,离不开深扎在这里的“侨”文化。上世纪50年代起,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来到兴隆华侨农场,他们将咖啡种植技术、制作冲泡技术以及喝咖啡的传统带到这里,并逐步影响当地民众。

12月10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到访侨资企业兴隆咖啡·正大产业园。图为游客品尝兴隆咖啡。 中新网 记者骆云飞 摄

  在常住人口仅3万多人的小镇,拥有200余家咖啡馆。咖啡醇香浸润了兴隆人半个多世纪的生活。如今,兴隆地区成为海南的咖啡主产区之一。

  12月1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海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到访侨资企业兴隆咖啡·正大产业园,了解咖啡文化,品味侨乡记忆。

12月10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到访侨资企业兴隆咖啡·正大产业园。图为园区一景。 中新网 记者骆云飞 摄

  兴隆咖啡·正大产业园前身为成立于1952年的兴隆华侨农场咖啡厂。该产业园由泰国正大集团与万宁市政府共同打造,传承70年的兴隆咖啡文化,辅以现代化的创新运营理念和科学技术,集咖啡加工与工业旅游为一体。

  在产业园,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现磨新鲜的兴隆咖啡,还可以了解到咖啡的加工过程、咖啡知识以及咖啡冲泡体验等。全新的咖啡文化生活方式吸引不少爱好者前去观赏游玩。

  正大集团兴隆咖啡工厂财务总监郑子民介绍,兴隆咖啡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特殊的加工工艺,就是在咖啡豆焙炒过程中加入牛油(黄油)和白糖、食盐,使其具有一种特殊的风味——浓而不苦,香而不烈,回味悠长,兴隆人把这种工艺生产出来的咖啡叫作“兴隆传统华侨风味咖啡”。

12月10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到访兴隆咖啡·正大产业园。图为游客购买兴隆咖啡。 中新网 记者骆云飞 摄

  兴隆咖啡的味道在与时俱进。园区生产的兴隆咖啡豆在保留“侨”味道的同时,还按照不同技术研发出多种口味的咖啡产品,生产出罐装、袋装咖啡豆和咖啡粉、速溶咖啡、挂耳咖啡等预包装产品。

  郑子民说,为满足咖啡原料和生产线产能需求,该企业积极发展咖啡生豆贸易业务,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从全球产地源头采购质优且价廉的咖啡生豆。通过科学研发配方,再将产品“卖全球”,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当前,万宁市把兴隆咖啡作为该市八大产业之一重点打造,打造“咖啡种植+电商+咖啡农庄+咖啡文化+咖啡旅游+加工”的全产业链模式,促进咖啡产业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擦亮“兴隆咖啡”品牌。(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