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媒体人参访新疆霍尔果斯感受发展变化

发布时间:2024-08-27 12:41:52 来源: sp20240827

   中新网 新疆霍尔果斯5月26日电 “十年的时间,让边陲小镇变成现代化的城市,这是霍尔果斯速度,也是中国速度。”望着车窗外的高楼大厦,吉尔吉斯斯坦《丝路新观察》报副总编苏云别克·沙姆什耶夫感叹道。

  5月24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14家主流媒体代表,走进新疆霍尔果斯市,感受城市变化。

中亚媒体代表们在霍尔果斯陆港国际物流园采访。主办方供图

  2024年是霍尔果斯市建市十周年,中亚媒体代表们打卡的首站之地就是国门文化展示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中,他们目睹霍尔果斯口岸第一代国门到第六代国门的变迁。

  目前正在使用的霍尔果斯第六代国门,于2018年9月27日正式启用,设计年货运通关能力300万吨,出入境人员500万人次。

  绕着第六代国门走了一圈,中亚国家媒体代表们看到了浩浩荡荡的货车车队,也看到旅检大厅前进进出出的旅客,感受到“黄金口岸”的热闹气息。

  塔吉克斯坦“对话”新闻网总编辑克丽斯蒂娜·博罗达夫科说:“看到六代国门的变化,令我感到震撼,特别好,我还想再来。”

中亚媒体代表们在霍尔果斯中金科技产业园的摩托车生产车间采访。主办方供图

  2023年12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挂牌以来,让霍尔果斯市释放出更多外贸发展的活力。

  望着霍尔果斯陆港国际物流园大厅地图上的线条和点位,中亚媒体代表们直观感受到霍尔果斯口岸拉动对外贸易的实力。

  凭借特殊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招商政策,霍尔果斯市吸引众多投资力度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企业落地。

  在参访完霍尔果斯中金科技产业园的摩托车生产车间后,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通讯社国际部主任努尔江·卡斯玛丽耶娃说:“车间采用了能自动避障的智能输送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在霍尔果斯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用科技栽培技术种植的“霍尔果柿”,成为当地一年四季的新鲜味道。

  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记协主席穆哈默德·奥比多夫说:“‘霍尔果柿’的生长得益于精准的水肥循环系统,让西红柿秧苗不断发芽,不断结出新的果实,我在这里感受到中国的智慧农业。”

  苏云别克·沙姆什耶夫特别关注霍尔果斯市的绿化。为此,他专门采访了霍尔果斯市城市管理局。

  “十年时间,霍尔果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修复生态,让霍尔果斯成为一座公园城市。”苏云别克·沙姆什耶夫表示,中国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霍尔果斯以长远规划,为人们打造宜居城市,“期待未来还有机会访问霍尔果斯,期待能拍到更多的绿色。”(完)

【编辑:胡寒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 - 综述丨事故频发 波音陷航空安全困境

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

发布时间:2024-08-27 12:41:52 来源: sp20240827

原标题: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三个维度

【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9月9日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代表的信中,充分肯定了以与会教师为代表的全国广大教师的重要贡献,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高标准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理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

国家责任与弘道使命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突出的是教育家所担负的国家责任,“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侧重教育家促进人类文明的使命自觉,二者集中体现了教育家的理想追求和使命意识,反映了教育家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切领悟。人生于世,对“人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往往有不同的见解与实践,因而呈现出不同层次的价值与意义世界。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区分“小我”与“大我”,认为:“何谓大我,我之群体是也。何谓小我,我之个体是也。”人生就是不断超越“小我”的生物性、狭隘性、局限性达至“大我”的过程。“小我”“大我”的关系问题即个人与集体、国家、人类、世界的关系问题。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向来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家国天下”联系在一起,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二者的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并非“相互敌对”“一个消灭另一个”,他指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也很可能成为一个有名的学者、大哲、卓越的诗人,但绝不是伟大人物。”

教育家的伟大就在于为未来世界接班人的自我完善和美好生活、为促进国家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工作。教育家陶行知年少时就立志“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来”。他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论,重视农村农民教育,创办平民学校、晓庄学校,试图通过教育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教育就是一方面讲求学问,引导社会;一方面养成人才,效力社会。”他就任北大期间,不但使北大成为当时中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也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堡垒,科学民主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教育家心有大我、胸怀天下的远大抱负,以文化人、至诚报国的使命担当。

道德品质与理想人格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指向道德规范与人格完善,体现了规范与德性的统一、自我与他者的统一、道德义务与人格理想的统一。“德”“仁”是我国社会伦理和教育思想的核心范畴,也是人格的主要要素。孔子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明确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告诫弟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疑为后世教师做出了榜样。《礼记·大学》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由于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可能为学子所效法,因此更加需要端正言行,修养仁德,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应当成为世人做人的榜样。也正因如此,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如果说“修己安人”“重义轻利”“杀身成仁”的君子、圣贤是我国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理想人格,那么为人师表、心怀大爱应该是从古至今教育从业者的理想人格,而教育家就是这一理想人格的现实代表。人民教育家于漪有句经典名言:“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在她的教育生涯中,她带过许多“乱班乱年级”,但她清楚地知道,“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坏习气不是胎里带出来的,做教师的责任是帮助他们洗刷污垢,要像对其他同学一样满腔热情满腔爱。”遇到总是逃学、偷窃、打群架的学生,她把他接到家里,自己上班,他上学。学校放学,他跟着于漪回家做作业。就是这样长期“以心换心”,学生终于改正错误,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说,“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都是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我当教师,要把他们当宝贝一样来教育。”她对爱的理解与践行从最初“有选择之爱”到“超越亲子之爱”,再到“有教无类”的仁爱,最终使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育人“奇迹”,成为深受人们敬仰的人民教育家。

职业态度与岗位能力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包含育人方面的能力和对待教育的态度两个方面。马克思·韦伯曾提出“志业”概念,以区分一般从业者对“职业”的看法与态度。通常意义上的“职业”只是人们谋生的一种方式,只有工具意义而没有内在价值,人们对其所从事的职业谈不上忠诚和热爱。而“志业”则是从业者将其作为生命的价值所系,仿佛听从使命的召唤,甘愿为之奉献终身。教育家就是以教育为志业的人,他们不会把教育当作谋生或谋取名利的工具,也不会把教育看作只是按照相关规程和知识运作的专业劳动,而是自觉探索教育规律、坚守教育本真价值的人。正因为此,教育家总是以热忱、正直、坚毅的品格,以敏锐、深刻、高远的智慧创新育人实践,为培育“适应并造福未来社会的人”殚精竭虑,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上下求索。

陶行知曾区分不同层次的教育家,认为“政客的教育家”“书生的教育家”和“经验的教育家”均非“第一流的人物”,他欣赏并想成为的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式的教育家,他们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立志发现一个个“教育的奥妙新理”,但凡还“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便会自责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教育家因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境遇、具体岗位等不同,对教育和育人的具体思考与实践会有所不同,但对教育价值的坚守和育人智慧的探索却是一致的。新时代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执着地追求经济学真理,“不唯上、不唯书、不唯风、不唯众”,被称为“经济学理论的清道夫”。他教育学生要替群众说话,关心弱势群体。即使耄耋之年,病痛缠身,他依然坚持与学生探讨问题。高铭暄将“教育乃我之事业,科学乃我之生命”作为人生信条,成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他创造性地总结出“三严”“四能”“五结合”的人才培养之道,成为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为他们注入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这些教育家,无一不生动体现了“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和“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的养成是教育工作者个人努力与中国文化传统、时代境遇共同造就的结果。如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以教育家为榜样,勇担国家责任和弘道使命,自觉锤炼道德品质、塑造理想人格,以教育为志业,不断增进育人智慧,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方金奇,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