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之一:手机都快“瘫痪”了

发布时间:2024-08-29 19:47:20 来源: sp20240829

“微信群逐一刷遍,问题没解决几件”“每个部门都有App,挨个打卡,手机都要瘫痪”“为追求网络评选排名,要求干部集中投票、点赞、转发”……数字时代,一些指尖上的事务给基层增添了不必要的负担,形成了新的形式主义风气,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生活工作越来越离不开一面“屏”、一张“网”,这既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之举,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现实需求。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错将手段当作目的,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只图“有”、不管“用”、不想“优”,背离了发展数字政务的初衷,影响了数字化改革的实效。

大体来说,有几类突出表现:一是滥建平台,政务应用程序重复建设、功能交叉,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二是冗余功能,除了必要的政务事项,脱离实际设置打卡签到、积分排名、在线时长等功能;三是强制使用,强制推广下载、定期登录,将线上留痕作为考核评价、评比评选的依据;四是不重实效,群众不会用、不好用,反映问题收到“套路式回复”……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本质上是形式主义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长此以往,数字“赋能”就会变成“负能”。

线上“收到”代替实际“做到”,工作实效就难保证。屏幕上的痕迹代替不了实打实的政绩。把有限的工作时间耗费在“指尖”,随时盯着手机看、生怕漏通知,每天忙着签到转发、防止被批评,多头上传表格、纸上凑业绩,就会导致基层工作在线上空转,让“指尖便利”沦为“指尖负担”。从小处说,浪费了行政资源,影响了工作进展,让党员干部疲于应付;从大处说,妨碍了政策方针落实,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效率。

拼痕迹代替拼业绩,干部作风就会走偏。干部干部,关键在“干”。看回复消息的速度,不看解决问题的程度,看线上留下的痕迹,不看干事创业的实绩,必将扼杀干事创业热情。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一种错误导向,使干部习惯于官场作秀、“指”上谈兵。更有甚者,还会形成编造数据、捏造材料的“注水”恶习,在发红包托人情拉票评比中滋生腐败苗头,动摇理想信念,污染党风政风。

“键对键”代替“面对面”,民生短板就难以补齐。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办事员”。数字政务搞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群众满不满意。线上“花活”再多,也比不上为群众办一件实事;打卡拍照再多,不等于群众急难愁盼解决了。如果干部成为被网络束缚的“网络干部”,长期以“群里吼”代替“实地走”,不仅会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更直接背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群众失去信任、离心离德。

整治形式主义永远在路上。要驰而不息、重拳出击,刹住歪风邪气,让广大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责编:孟哲、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品格 - 寒潮将继续影响江南华南等地!气象部门全力应对2024年首个寒潮过程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品格

发布时间:2024-08-29 19:47:21 来源: sp20240829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深邃的辩证思维和哲学意蕴。其中,“守”与“创”、“古”与“今”、“中”与“外”、“危”

  与“机”联结交织、融会贯通,彰显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辩证品格。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辩证品格,是我们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内涵、鲜明特征和价值意蕴的题中应有之义。

  有力彰显“守”与“创”的辩证统一

  守正创新是中华文明自古具有的气质禀赋,也是党百余年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更体现着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之“守正”,守的是立场、方向、道路、原则之正。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两个结合”必由之路的道路自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注重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筑牢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

  习近平文化思想之“创新”,创的是思路、话语、机制、形式之新。习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回应人民精神文化需要;倡导“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勇于破除妨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重视国际人文交流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助力国与国之间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总体来说,守正是创新的前提与基础,创新是守正的保障与发展。“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离开守正,文化创新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漠视创新,我们的文化将故步自封、作茧自缚。因此,“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集中体现“古”与“今”的辩证统一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是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延续民族精神命脉的智慧凝结,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形象表达。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明确阐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历史地位与时代价值。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关键,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体察。他高度重视以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文化传统,先后阐发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有力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与现代转型。辩证地看,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之上的发展,而继承必须结合时代条件有所扬弃、有所创造。文化只能在传承中得以赓续,也只能在发展中铸就新的辉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情怀与时代关切在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得到了有机统一。因此,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求我们在新的起点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不断谱写中华文明的当代华章。

  生动诠释“中”与“外”的辩证统一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精髓的科学继承,也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把握。

  习近平文化思想重视中华文化主体性,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中华文化主体性是在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建立的,是在“两个结合”历史演进中建立的,更是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指引下建立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文明在新时代重焕荣光,为巩固文化主体性提供了思想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强调秉持开放包容、共建人类文明百花园。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矛盾对立统一性原理,汲取了马克思主义世界交往理论、中华文化“和合”理念等思想智慧,提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创造性阐发人类文明新形态、全球文明倡议等概念和命题,致力于推动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实现共同进步。

  总体来说,文化的世界性以文化的民族性为前提,文化的民族性也并不否认文化的世界性。“本国本民族要珍惜和维护自己的思想文化,也要承认和尊重别国别民族的思想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会、主体性与多样性相贯通,推动世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同发展、共进步,不断绘就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文明画卷。

  深刻反映“危”与“机”的辩证统一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我国文化建设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内外部风险挑战叠加。面对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的辩证思维方法,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习近平总书记以一系列强有力举措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重视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注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致力于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波谲云诡、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

  放眼未来,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善于在危机中捕捉先机、在变局中开创新局,定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李梦云 毛嘉正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