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人民观点)

发布时间:2024-09-14 14:55:58 来源: sp20240914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做好宏观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供需关系,这就要求根据供需矛盾的变化相机抉择合理的策略

找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有机结合点,才能释放两者协同发力的巨大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星光点点,海风阵阵。12月,海南国际旅游岛欢乐节开幕式上,无人机表演以星空为幕、以光影作画,呈现声光电交融的视听盛宴。“海口杯”帆船赛,三亚国际文博会,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开放周……相关活动累计接待人数超20万人次,线上触达超5亿人次,线上线下直接销售额累计超5000万元。消费升级催生新供给,有效供给激发新需求,供需协同发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做好宏观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供需关系,这就要求根据供需矛盾的变化相机抉择合理的策略。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五个方面精辟概括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之举,也是应对外部冲击,破解发展难题,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强我国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的有效手段。

经济发展是一个供给与需求相互影响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必须推进供给端创新,以提升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明年九项重点任务中,第一项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才能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新供给牵引创造新需求。

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显著的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发展优势和抗冲击能力优势。充分用好超大规模市场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能够助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应该看到,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无论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还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抑或是“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释放内需潜力,为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助推器”“稳定剂”作用。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有效需求,是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是有合理回报的投资、有收入依托的消费、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需求,是可持续的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提升供给结构对有效需求的适配性,不能形成不符合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落后产能和产品。因此,找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的有机结合点,才能释放两者协同发力的巨大潜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蕴藏着提升供给质量和扩大内需的无穷潜力。增强信心和底气,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我们定能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0日 07 版)

相关新闻: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责编:卫嘉、曲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行进中国 | 从蓝图到蓝天 中国国产大飞机起航 - 青海江苏联合设立三江源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

行进中国 | 从蓝图到蓝天 中国国产大飞机起航

发布时间:2024-09-14 14:55:59 来源: sp20240914

  作为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C919大型客机是继运-10之后,中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

  2015年11月2日完成总装下线;

  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

  2022年9月29日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2022年12月9日全球首架交付;

  2023年5月28日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

  ......

  一步一个脚印,中国大飞机实现了从蓝图到蓝天的跨越。

  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大飞机,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工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行和批量生产,是整个中国飞机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和进步的结晶。伴随着上海-成都、上海-北京、上海-西安、上海-广州四条定期航线的开通,C919大型客机注定将在中国繁忙的空中航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4年7月31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机头部段在成都下线。 中新社 发 王脊梁 摄 2015年11月2日,中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上海浦东基地厂房正式下线。 中新社 记者 孙自法 摄 2017年5月5日,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首飞。 中新社 记者 张亨伟 摄 2019年8月1日,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104架机顺利完成其首次试验飞行任务。104架机是C919大型客机第四架试飞飞机,主要承担航电系统、起飞着陆性能、自动飞行系统和自然结冰等相关科目的试飞任务。 中新社 记者 殷立勤 摄 2020年10月31日,2020南昌飞行大会在南昌瑶湖机场开幕。C919大型客机作为本次飞行大会特别“嘉宾”亮相天空,这也是C919首次参加行业活动,并向普通观众公开进行飞行表演等动静态展示。 中新社 记者 刘占昆 摄 2022年8月21日,一名小朋友在“北京科技周”通过模拟驾驶舱体验“操控”国产大飞机C919。 中新社 记者 侯宇 摄 2022年12月9日,中国东方航空作为C919的全球首发用户,正式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飞机。飞机抵达上海虹桥机场后,机组人员在客舱门口合影。 中新社 记者 殷立勤 摄 2023年5月28日,自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的东航MU9191航班平安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标志着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 中新社 记者 蒋启明 摄 2023年7月17日,东航C919客机执行MU9198航班与上海城市风光同框。 中新社 记者 殷立勤 摄 2023年12月16日,国产大飞机C919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进行飞行展示。 中新社 记者 侯宇 摄 2024年2月26日,在完成新加坡航展的展示后,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新加坡樟宜机场顺利飞抵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这是C919首次走出国门进行展示。 中新社 记者 殷立勤 摄 2024年5月27日晚,在C919国产大型客机商业运营迎来一周年之际,作为全球首发用户的东航在上海正式接收新增订100架C919的首架机。该架飞机编号为B-919G,东航C919机队规模增至6架。图为东航乘务员与C919国产大型客机合影。 中新社 记者 殷立勤 摄 2024年6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使用C919国产大客机执飞“香港—上海”商业包机航班,承运从香港到上海参加“沪港同心 相聚上海”香港青年学生实习计划的香港青年学生。图为上海虹桥机场以民航最高礼仪“过水门”欢迎120余名香港青年学生。 中新社 记者 张亨伟 摄 2024年6月14日,机号为B-919A的东航全球首架C919客机执行MU5309航班,搭载162名旅客,从上海虹桥机场飞抵广州白云机场,标志着C919正式开启第四条商业定期航线的运营。图为C919客机抵达广州白云机场。 中新社 记者 陈骥旻 摄 2024年6月5日,C929飞机模型亮相2024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碳博会”)。中国国产大飞机的开发研制稳步向前。 中新社 记者 汤彦俊 摄

  编辑:赵文宇

  编审:崔楠

  监制:毛建军

  图片来源:中新图片公众号

【编辑: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