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首批移动应急充电舱上岗

发布时间:2024-08-22 22:34:09 来源: sp20240822

原标题:宁夏首批移动应急充电舱上岗

  科技日报讯 (记者王迎霞 通讯员徐航)2月6日下午,当新能源汽车车主王项坤把充电枪插到车上的接口时,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刻已经成为了宁夏使用移动应急充电舱的第一人。当日,在永宁、弘德、中卫3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宁夏首批3套这样的充电设备正式投入使用。

  每逢节假日,老百姓多选择长途自驾出行,高速公路车流量较平日呈指数型增长。在各高速服务区,新能源汽车充电量同比增长两倍以上,充电出现长时间排队现象。

  与之相对的是,截至目前,宁夏新能源汽车总数达到了5.3万辆,全区共有各类充电桩1054台。怎么办?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紧急引进移动充电设备,为群众顺利回家过年保驾护航。

  一个橙色方头方脑的大家伙,被银川分公司安置在了永宁高速公路服务区。

  记者现场看到,这套应急充电舱长约4米,占地约10平方米,内部放置了两台共240千瓦的充电机柜,单侧配有4个充电接口。据了解,应急充电舱采用群充技术,每把枪的输出功率可在0—180千瓦范围内调节。一座充电舱一天可满足216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虽然永宁服务区已经有两台直流充电桩,但遇到使用高峰,车主就得等。这台移动充电设备首先能为热点充电站提供定点服务。”国网宁夏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运维班副班长洪涛说。移动应急充电舱安装起来很方便,不需要土建基础及线缆敷设,也不受土地性质、天气条件等因素限制,仅需工作人员使用快速适配电源装置把它接入服务区配变低压侧电源即可。洪涛带着班组加大马力一起干,不到40分钟就装好了。“机子具备自动负荷分配功能,支持即插即充,实现订单计费。”洪涛说。

  充电安全也不用担心。应急充电舱内有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安全防护设施,出现紧急情况能够被及时发现,并由运维人员妥善处置。

  更让大家期待的是,这种移动应急充电舱灵活性很好。在非节假日期间,它能够快速拆装,被用于服务压力较为紧张的城市公共站,提高利用率;用于保障公交公司、网约车运营公司突发的充电需求,保障公共出行的民生需求;还能用于重大会议、赛事、展会等场所的保电服务。

  以前,如果车主的车没电了,洪涛得想办法先把车拖到交流充电桩跟前,让电量补到20%以上再开到直流充电桩充电。现在有了移动应急充电舱,再也不用这样大费周折。

  “过节期间就不休息了,运维人员24小时待岗,很多时候没有报故障,但也得巡检。只要大家能顺顺利利到家,我们再苦再累都值。”正说着,洪涛又走向了下一辆车。

(责编:温璐、马昌)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做好“硬联通”,完善“软衔接” - 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升级(体坛观澜)

做好“硬联通”,完善“软衔接”

发布时间:2024-08-22 22:34:11 来源: sp20240822

  做好“硬联通”,完善“软衔接”(现场评论)

  ——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②

  新年伊始,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不远处的一家餐厅排起长队。不少刚刚驱车经口岸入境的港澳居民,准备品尝广式早茶后,再畅享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餐厅负责人高兴地对记者说:“‘两车北上’后,每到节假日,到店消费的港澳顾客都会猛增。”

  “两车北上”,指的是2023年落地的“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何先生全家从香港出发,沿港珠澳大桥行驶45分钟就到了珠海。他感慨道:“开私家车上大桥,非常方便,口岸通关也很快。”得益于高效互通,许多港澳居民来内地品美食、赏美景,过上了“说走就走”的双城生活、多城生活。

  作为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也是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建好大桥,实现“物理联通”是重要一步。着眼未来,还要啃下规则机制“软衔接”的硬骨头,真正畅通三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更好促进大湾区互联互通和高质量发展。

  当前,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仍需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锚定目标,用好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才能进一步打破藩篱,促进三地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

  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做好“硬联通”与“软衔接”,促进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除深中通道等设施加速推进外,“港澳药械通”、登记注册“湾区通办”、港澳专业人士跨境执业等不断推动机制加速融合。三地在规则机制衔接上的加强,助力提升大湾区一体化水平。规则、机制、标准联通对接的每一步,都是在为大湾区建设添彩。

  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好“立”与“破”,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例如,推进与港澳跨境政务服务便利化,要研究加强在交通、通信、信息、支付等领域与港澳标准和规则衔接;加快绿色、智慧供应链发展,就要推动供应链跨界融合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供应链标准。粤港澳三地同心奔赴、同向发力,以钉钉子精神破除相关体制机制障碍,就能化“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同时,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现状长期存在,任何一项改革的节奏、力度都需精准把握。坚持稳中求进,审慎评估相关改革举措可能带来的多方面效应,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就能稳步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以人民为中心,让三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久前,“经珠港飞”客运项目开通,高效联动“珠海机场—港珠澳大桥—香港机场”,入境旅客称赞“只需办理一次通关手续,大大缩短了时间”;港珠澳大桥旅游开通试运营,不少游客“零距离”一睹大桥风采,直言“充满骄傲与自豪”。一流湾区要有一流桥梁、一流口岸,也要有一流服务、一流品质。落实落细务实举措,提高便利度、增强吸引力,将更好造福三地居民。

  2023年全年,经港珠澳大桥进出境客车数量累计超268万辆次,同比增长1.35倍,与2019年相比增长2.45倍。如今,港珠澳大桥车畅人旺、活力迸发。多地多部门齐心协力、携手合作,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相互奔赴,必能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作者为本报广东分社记者)

  贺林平

  (人民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