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委员会深入推进黄河流域跨省界河湖库联防联控联治

发布时间:2024-09-18 18:57:00 来源: sp20240918

   中新网 8月6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消息,为进一步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总结省区跨省界联防联控联治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持续建立健全黄河流域跨省界河湖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组织起草制定《黄河流域跨省界河湖库联防联控联治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于第三次黄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

  《指导意见》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坚持统筹推进、协同治理;主体明确、责任明晰;问题导向、依法行政三条基本原则,明确在黄河干流以及湟水(含大通河)、窟野河、渭河(含泾河)、沁河、金堤河、红碱淖、三门峡水库等部分重要跨省界河湖库建立联防联控联治机制。重点在黄河干流若尔盖河段四川省若尔盖县与甘肃省玛曲县,积石山河段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积石山县,宁蒙省界河段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惠农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大北干流河段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与山西省河曲县、山西省保德县与陕西省府谷县、山西省柳林县与陕西省吴堡县,豫鲁省界河段河南省长垣市与山东省东明县,金堤河入黄口河段河南省台前县与山东省阳谷县等县(市、区、旗),以及黑山峡(规划水库)河段甘肃省白银市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古贤水库河段山西省临汾市与陕西省延安市,三门峡水库河段山西省运城市、陕西省渭南市与河南省三门峡市等市之间开展,黄河干流其他跨省河段、部分重要跨省界支流、湖库参照开展工作。

  为推动工作落实,《指导意见》明确健全协同管控机制、实现基础信息共享、共同推进生态治理、依法治水管水护水四项主要任务,并提出强化责任落实、夯实工作基础、完善监测预警、落实奖惩机制等四条保障措施。 【编辑:刘湃】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提神的鼻吸能量棒风靡校园 最需要“清醒”的显然并非孩子 - 全域兴趣电商兴起,为电商行业带来什么改变?

提神的鼻吸能量棒风靡校园 最需要“清醒”的显然并非孩子

发布时间:2024-09-18 18:57:00 来源: sp20240918

  对类似“鼻吸能量棒”等产品能否进校园,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该全凭商家和学生自觉

  “上学前吸一口,下课后吸一口”,近期一款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产品开始在中小学校园流行。

  据报道,该产品外形像一根棒状的塑料管,里面多是樟脑、薄荷等成分,宣传的功效包括“上课防困”“快速开窍提神”等。从网友反馈看,目前这种“鼻吸能量棒”已在多地学生群体中出现。有家长在社交平台表示,“有学生已经上瘾,离都离不开”。

  外形多为吸引眼球的多巴胺配色,有薄荷、西瓜等多种口味,再加上鼻吸动作带来的酷感和刺激感,使这款产品戳中了学生的消费心理。未成年人的身心还不够成熟,好奇心和模仿性较强,在广告宣传和校园潮流的推动下,会激发更多人“尝鲜”体验的心理,“鼻吸能量棒”得以在学生间流行开来,甚至成为校园小气候里的某种“社交货币”。

  然而,这款产品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有专家指出,长期或大量吸入樟脑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而动不动就将异物往鼻子里戳,不但有细菌,也可能会破坏鼻黏膜等。可见,“鼻吸能量棒”并不像部分商家宣传的那样“纯净无毒”。

  此外,学生争相鼻吸上瘾的景象,容易让人联想到吸毒的场景。一些家长担心这会降低孩子对毒品的防范心理、更易落入涉毒陷阱等忧虑,并不多余。

  孩子也许一时兴起,为追求新鲜感“入坑”,但他们的鉴别力有限,往往只看到商家将产品呈现出光鲜的一面,看到身边的小伙伴都在玩,却无法及时意识到其中的隐患。事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关部门、学校和家长需要更加清醒,审慎把关。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对类似“鼻吸能量棒”等产品能否进校园,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该全凭商家和学生自觉。

  例如,有关“鼻吸能量棒”是否有害健康、是否适用于未成年人等问题,必须有个明确的说法,而不是一味听商家自说自话。考虑到现在这一单品的流行,监管部门不妨及时出手,针对这一品类进行全面、专业的调查评估,并对产品成分、使用年龄限制等设置更为明确的安全标准。如此,在更大程度上做好规范,避免一些问题产品堂而皇之地流入未成年人市场。

  如果出现学生时不时“鼻吸一下”的现象,学校和家长也有必要科学做好引导。事实上,剖析这类网红产品的过程,本身就能成为一场科普公开课。通过了解相关产品的成瘾机制、对健康的潜在危害,孩子们不仅能做到心中有数,明白这一动作一点都不“酷”,从而在接触时更加谨慎,也会学习到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

  对于一些孩子提神醒脑的需求,老师除了普及寻求樟脑等外界强刺激的危害,也可以告诉学生一些自然和健康的状态调整方式,比如适度到户外活动、安排一些课间小游戏等。相比于简单出台“校园禁入令”,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后,或许效果更理想。

  从萝卜刀到“鼻吸能量棒”,可以预见,未来,校园网红产品还会出现更多新的形式。对面向未成年人市场的产品,还需让各个环节的规范更加严格谨慎,让教育引导更为科学充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任冠青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