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问”龙,欣欣向“龙”!龙元素如何引爆国潮风?

发布时间:2024-07-12 12:19:02 来源: sp20240712

  祥龙献瑞,万象更新。甲辰龙年大年初二,今天的一问到底我们来龙年"问"龙。赏龙灯、舞龙狮,热热闹闹中国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龙的身影。街头的龙,庙会的龙,蜿蜒腾飞;器皿建筑上的龙,水墨丹青中的龙,高贵优雅。这是华夏民族的精气神韵。近年来,以汉服为代表的国风国潮热度不减,而龙年的“龙”重登场,也让更多的设计师和商家,把龙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新设计、新表达融入了现代生活。龙服饰、龙挂件、龙玩具丰富多彩、创意独特的龙元素不仅带来了消费热潮,也引领了一波文化热潮。

  传统龙文化如何"点亮"龙年灯会?

  春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发动全国按照传统习俗广泛开展“点亮中国灯”——龙年灯会灯彩迎新春活动。在浙江台州黄岩老城区,设计师团队在传统非遗花灯基础上进行设计改造。当花灯遇到甲辰龙年,又会点亮怎样的国潮风呢?

  黄岩灯会以“大过龙年千年永宁宋韵文化”为主题,数千盏宋式宫灯将有千年历史的五洞桥老城区打造成了春节期间的打卡潮流地,最抢眼的就是场地上龙元素的设计。

  设计师 金坚:中间是一个巨大的一个龙的一个头把它做成灯,然后主要的元素是从中国传统年画,还有像皮影戏。然后它是一个非常得到年轻人喜欢的一个造型,它相对就是不是很传统,它会抽象一点。

  设计师利用五洞桥的造型,在桥上串联起彩灯带让整座古桥犹如一条游走在水上的龙。桥头一端的大型龙船灯在现场是大家合影留念的热门场地,这组灯的创意则来自宋代的一张龙舟水墨画。

  经过设计师的巧思和传统彩灯技艺的制作,一张宋画龙舟就出现在了我们面前。除了古画,剪纸、瓷器、服饰纹样、壁画等都是他们设计龙造型的灵感来源。

  更国潮更时尚 龙年潮玩设计灵感来自哪?

  欢度喜庆佳节,观赏璀璨花灯,灯会市集上的龙年潮玩设计又是基于怎样的理念呢?又展现了怎样的消费潮流呢?

  造型萌酷的门神冰箱贴、多功能龙头礼包、多样翻花这些看起来时尚的设计都蕴含了中国传统手艺基因。

  设计师 仲文:其实在很多地方小时候我们都玩过,在传统的手工艺人手下,它能变成72翻。里面有很多很多造型啊,什么孔雀花、喇叭花都不一样,然后老虎口,老鹰睡大觉,它可以不停地翻,不停地转。

  在传统翻花基础上结合纸艺,好看又好玩的翻花龙和纸板龙就完成了。这个看起来有点酷的纸盒子也是一个需要自己动手组装的玩具。它的图案来自三星堆和红山文化中的龙元素,色彩则借鉴了皮影当中高饱和度的搭配。

  除了是可以玩的头套,它还可以作为家里小宠物的窝,这样的巧思体现在他们设计的各种潮玩当中。而这些源源不断地设计灵感是基于他们十年来在全国近千个乡村做的手艺记录和调研。

  设计师 仲文:我们坚持传统的底蕴,然后不断地进行一个转化,然后创造出一批适合于我们现在各个年龄层用的吃的玩的一些作品。是希望把传统文化做得更国潮,更时尚,更酷,让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喜欢去消费,然后跟我们生活有更多的联系。

  国潮马面裙 如何秀出"花样"龙年?

  看完了潮玩,再来看服饰。时下走红的马面裙,由宋代的旋裙发展而来,演绎着独特的东方韵味。当马面裙遇到甲辰龙年,又秀出了怎样的"花样"龙年?

  新春佳节,添置一身新衣辞旧迎新,是很多人过年的仪式感。这个龙年仪式感又有了新风向,各式各样的马面裙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新年战袍”。在广东、福建等地街头大大小小的春节“花市”上,马面裙与五彩斑斓的鲜花相互映衬,成为春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服装设计师林栖收藏有近百件各个时代的马面裙,其中很多都有着精美的龙形刺绣。她告诉记者,从这些传统马面裙上也可以看到不同时期龙形刺绣造型的变化。

  在传统样式和工艺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新设计,探索传统服饰和现代生活的相互融合。2023年9月,林栖将马面裙设计作品带到了巴黎时装周,呈现在国际时尚秀场,展示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

  小克重生肖龙金饰如何成礼物"显眼包"?

  春节期间,金条、金首饰也掀起了消费热潮,与生肖龙相关的金首饰、金条成了最热单品。下面就到广州去看一看,小克重生肖龙金饰是如何成为春节礼物"显眼包"的?

  广州部分珠宝品牌在年前也推出了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前来“淘金”。据悉,最受消费者追捧的黄金当属含有龙年元素的转运珠、吊坠等。

【编辑:邵婉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向海而行:蓝色动力再造“海上新广东” - 【理响中国·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海报|如何讲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向海而行:蓝色动力再造“海上新广东”

发布时间:2024-07-12 12:19:03 来源: sp20240712

  广东拥有我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海域面积居全国第二,海洋经济总量约占全国1/5,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近年来,广东强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按照“疏近用远、生态优先”的要求,腾出近海空间搞建设、布项目、保生态,大力拓展深远海开发利用空间。

  行走在广东东西两翼4000多公里海岸线,碧波鱼跃的海上牧场加速建设,高质量“海上粮仓”持续增产,沿海而建的800万千瓦海上风电源源不断为珠三角带来清洁能源,不断提升的海洋装备制造已经成为广东新的经济增长点。

  “蓝色动力”正在点亮广东沿海,“海上广东”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海上牧歌响 

  “蓝色粮仓”频获鱼满舱

  辽阔南海,洋面之上风车缓缓旋转,海水之下鱼群纵横碧波。

  从养殖技术到风渔融合技术,再到渔业“芯片”种苗技术,广东海洋牧场正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

  11月30日,濒临北部湾海域的广东湛江市遂溪县草潭镇开启金鲳鱼捕捞季。金鲳鱼产业作为湛江极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主导产业,深海养殖网箱数量3500多个,一年出产金鲳鱼总量达10万吨,占全国的40%,直接从业人口约10万人,带动了种苗、饲料、养殖装备、加工与流通等产业链的发展。

  湛江是全国最大的金鲳鱼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金鲳鱼之都”。这里的金鲳鱼除了供应中国市场,还出口到美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随着金鲳鱼深海养殖规模化、集群化、市场化步伐加快,小小“黄金鱼”每年可创造百亿元产值。

  新业态的融合,为耕海牧渔带来更多空间。11月10日,在离岸近百公里的广东阳江远海海域上,随着一声“收鱼”令下,由我国自主研发的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正式迎来首批渔获,宣告了风机导管架基础与养殖网箱融合发展模式试验取得成功,为“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融合开发探索了新路径。

  “‘明渔一号’此次共收获金鲳鱼9000余斤,捕捞过程中鱼群活力十足、健壮肥美。”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金鲳鱼,此次还收获了石斑鱼、金头鲷等试验鱼种。这批渔获在运输上岸后,将采用低温速冻技术,经冷链运输至消费者的餐桌。

  该负责人认为,这一模式创新实现了“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域、结构、电力、信息传输、运维等多方位的深度融合,实现绿电一体化直供养殖的低碳渔业模式,不仅满足了深远海养殖设备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电力需求,也实现了风渔深度融合技术、网箱抗台风技术、深远海智能化养殖技术的突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一个个育种养殖箱整齐排列。

  “现在正是黄鳍鲷的产卵季,我们的种苗供不应求。”阳西县恒生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海峰介绍,合作社养殖和繁育黄鳍鲷、黑鳍鲷、紫红笛鲷等种苗,每年可培育各类鱼苗约3亿尾,产值达1亿元。“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约1000户参与养殖,年均每户增收10万元。”

  风从海上来 

  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能

  在阳江海域,数百台风机矗立在海上,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注入绿色动力。在阳江港畔,广东(阳江)国际风电城拔地而起,这里引入了包括整机、电机、重要零部件、叶片等在内的风电全产业链企业,正在打造世界一流的风电创新策源地、世界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全球化的海上风电母港。

  2021年,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规划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总投资约350亿元,安装269台海上风电机组。

  “我们在阳江海域建成了‘海上风电的基础博物馆’,基本涵盖了所有的海上风电基础,还第一次应用了可抵抗17级台风的漂浮式风机。”三峡新能源阳江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滕华灯说,广东拥有广阔的海洋资源,通过产业链布局,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风电产业链,海上风电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走进位于阳江的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超百米长的巨型风机叶片正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耐久性测试,场面壮观。

  “这是全球最大的全尺寸叶片检测实验室,为世界各地的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叶片进行静力试验、疲劳试验。”广东鉴衡海上风电检测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侃说,自2021年初建成投运以来,已为10多家国内外知名叶片厂、整机厂、开发商开展40多支百米级的叶片测试,涵盖了陆上、滩涂、近海、深远海等各种类型的风电机组。

  绿色之风正吹遍南粤大地。在惠州,11月11日,中广核惠州港口二海上风电项目首台风机并入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该项目采用了多种大容量新型风机,包括了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抗台风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在汕头,“四个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热火朝天,建成后,计划年产能达到300万千瓦以上,具备生产20兆瓦级大型风电机组及部件的能力。

  截至11月11日,广东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800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广东海上风电投产规模达1800万千瓦。”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新能源服务中心并网管理组副组长王育学说。

  持续壮大的海上风电给地方带来了发展新机遇。阳江市委书记卢一先说,五年时间,阳江海上风电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链式、引领型发展。截至目前,阳江规划海上风电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已并网发电350万千瓦,约占广东43.8%、全国11.5%。

  “发展风电产业对拉动当地工业增加值有很大作用。”卢一先说,阳江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加快推进近海深水区650万千瓦海上风电及电网配套项目建设,计划到2025年海上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打造成千万级海上风电基地。

  制造业当家 

  “海上船王”的中国故事

  地中海上,今年上半年交付的全球最大吨位豪华客滚船正在徜徉;万里之外的珠江之畔,同等规模的2号豪华客滚船停在码头正待交付;高耸的龙门架下,数艘豪华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半潜船等大型船舶在同时建造……

  细数今年的造船成绩,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党委副书记张庆环充满自豪:“今年上半年,公司接单同比增长90%,造船订单生产已经排到2028年。”

  船舶是广东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前三季度,广东造船完工量达242.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1.68%;新承接船舶订单量370.4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1.84%。与此相对应,前三季度广东44家规模以上船舶及配套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1.59亿元,同比增长21.54%。

  在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秘书长陈建榕看来,相比规模的扩大,“海上船王”背后更令人振奋的,是以船舶工业为代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正不断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数字化制造、智能化装备等配套的加持下,中国船舶制造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完善,面貌焕然一新。走进广船国际的VR互动室,MBD三维模型应用系统正以逼真的效果展现数字化虚拟造船的相关流程,该系统助力广船国际在设计、生产等环节单元模块制作及安装可实现全面取消纸质出图,以三维模型实现数字化虚拟造船。

  “目前,我们的船舶建造正从单一产品发展到全产品全覆盖,集成全球供应链,国产化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陈建榕说。

  从2018年起,广东省政府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海洋六大产业创新发展。广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借助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发展迅速,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业辐射能力突出,初步形成了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临海工业集群,“蓝色引擎”加速形成。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