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具有历史意义的巴勒斯坦内部大和解

发布时间:2024-09-15 18:58:52 来源: sp20240915

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14个派别高级别代表于7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2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和解对话闭幕式并致辞,巴各派签署了《关于结束分裂加强巴勒斯坦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实现了大和解、大团结。宣言明确巴解组织是所有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各方同意围绕加沙战后治理组建临时民族和解政府,并强烈呼吁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实现巴勒斯坦真正的独立建国。本次会议的成果极其丰硕,在诸多关键且敏感的议题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未来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巴以问题奠定了坚实基础。

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和解

巴勒斯坦内部和解为政治解决巴以问题奠定基础。积年累月的内部矛盾以及现实政治牵绊,使巴勒斯坦的内部分裂问题日益成为阻滞巴以问题早日解决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巴勒斯坦内部存在以领导巴解组织的法塔赫为代表的世俗民族主义力量,与以哈马斯为代表的军事宗教主义力量,两派在有关伸张巴勒斯坦民族权力及实现独立建国方面秉持不同的政治策略与斗争路线,双方矛盾一度难以调和。过去多年,在地区阿拉伯国家的斡旋下,双方曾多次达成和解协议,但最终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更令人担忧的是,以色列愈发将巴勒斯坦的内部分裂作为其拖延政治解决巴以问题的借口,使相关政治进程陷入停滞状态。正因此,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可谓是推动巴以问题政治解决难以逾越的重要起点。

本次会议中,哈马斯等奉行武装斗争路线的派别,主动向主张政治谈判的巴解组织立场靠拢,并且明确巴解组织是代表所有巴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这一共识相当于明确了未来巴勒斯坦在争取独立建国的过程中,将集体奉行以“两国方案”为基础、以政治谈判为手段的斗争路线。此可谓历史性突破。

本次和解还有两大看点值得关注。

其一,这是巴勒斯坦历史上最全面的一次内部和解。来京参与和解的巴勒斯坦政治派别不止法塔赫与哈马斯两家,而是包括了目前巴勒斯坦内部近乎所有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民意支持度的主流军政派别。考虑到当地严重的政治碎片化现状,尽可能广泛地囊括参与方,有助于为会议宣言的后续落实创造更加坚实可靠的条件,否则,任何黑天鹅事件的发生,都可能会对本已脆弱的地区局势带来新的地缘政治扰动。

其二,这是首次由域外大国作为斡旋方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达成一致。巴勒斯坦内部和解固然是巴内部事务,但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更是阿拉伯人民的好兄弟、好伙伴,在推动巴勒斯坦实现内部和解的问题上,担纲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三步走”方案提供路径指引

本次巴勒斯坦内部和解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加沙冲突仍在长期延宕。加沙人道主义危机每况愈下,战火更进一步外溢到约旦河西岸乃至更广泛的沙姆地区。为走出当前冲突困境,中方倡议以“三步走”方案应对当前的加沙危机。第一步是推动加沙地带尽快实现全面、持久、可持续停火,确保人道援助和救援准入。第二步是秉持“巴人治巴”原则,携手推进加沙战后治理。第三步是推动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并着手落实“两国方案”。

如果说此前联合国大会及安理会通过的诸项决议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明确了目标和要求,那么中方的这“三步走”计划可谓是提供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指引,每一步都为后续的和平进程打下基础。停火止战涉及加沙民众的生存权等基本人权,是当前最迫切的课题。针对后冲突时期的加沙治理,本次会议提出“巴人治巴”原则,这是对国际上一些所谓要将加沙进行“国际托管”或由以色列代管等声音的坚定反对,加沙必须交由巴勒斯坦各派别共同组成的临时民族共识政府进行管理。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以“两国方案”的方式和平解决巴以问题则是水到渠成,二者都是以联大和安理会决议为遵循,体现出联合国在推动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关键作用。

中国的角色不可或缺

本次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和解,是一年半以来中国第二次成功斡旋中东敏感热点问题。2023年3月,在中国的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在北京达成和解,实现关系正常化,进而带动整个和平和解潮在中东地区广泛延展,给地区带来和平与繁荣的新气象。近年来,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并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论是沙伊和解还是本次的巴勒斯坦内部大和解,都是全球安全倡议在推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成功实践。这不仅印证了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全球性倡议的科学性和可实践性,也反映出地区国家对中国倡议的内源性认同与欢迎。

多年来,中国始终与巴勒斯坦人民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这一立场始终如一。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坦言:“中国是一个公正的国家,中国只想看到中东和平、世界和平。”正是这种公正的态度,使中国赢得了巴勒斯坦各派别的共同信任。未来,中国也将与有关各方进一步沟通协调,共同为落实好《北京宣言》作出努力。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责编:刘洁妍、杨牧)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复活灭绝生物不再是梦想 - 探访中国首个省级节约集约用地试点

复活灭绝生物不再是梦想

发布时间:2024-09-15 18:58:54 来源: sp20240915

原标题:复活灭绝生物不再是梦想

提起冰川时代,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猛犸象身披长毛、踏步而来的图画。在距今大约480万至1万年前的时期,猛犸象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之一。但随着气候变暖,加上生长速度缓慢、没有足够食物以及人类和猛兽追杀等因素,猛犸象数量开始迅速减少,幼象成活率极低,最终绝灭。

猛犸象以自己整个种群的灭亡,宣告了一个冰川时代的结束。

现在,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成功重构了一头生活在5.2万年前的猛犸象基因组和三维染色体结构,这是首次利用古代DNA样本开展此类研究。该研究揭示了猛犸象基因组在细胞内的组织方式,以及特定基因在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相关成果登上新一期《细胞》杂志封面。

这项前所未有的研究意味着:人们复活灭绝生物,或许不再是梦。

“冻干”的染色体化石很珍贵

大多数古DNA标本,都是由非常小且“乱七八糟”的DNA片段组成。美国贝勒医学院基因组结构中心主任艾里兹·利伯曼·艾登认为,在绘制人类基因组三维结构的基础上,如果能找到正确的古DNA样本,即三维结构仍然完好的样本,就有可能使用同样的策略组装古代基因组。

研究团队在大约5年的时间里测试了数十个样本,但进展依然缓慢。

直到2018年,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出土了一头保存异常完好的猛犸象。这头猛犸象在死后不久就被“冻干”了。由于脱水样品中的细胞核结构可以长时间保持,这种条件使DNA以类似玻璃的状态被保存下来,避免了以往古DNA样本的降解问题,也让今天的人们能够看到前所未有的结构细节。

“猛犸象染色体化石的长度是普通古DNA片段的数百万倍,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化石类型。”艾登说。

这头猛犸象在等待人们找到它。团队异常兴奋,因为这次可以深入了解猛犸象的基因组在其活细胞内是如何组织的,以及哪些基因在提取DNA的皮肤组织中是活跃的。不过,“组装”依然是个难题。

30亿碎片的拼图需组装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由30亿个碎片组成的拼图,但却没有最终拼好后的样子。”西班牙巴塞罗那国家基因学中心和基因组调控中心结构基因组学家马丁-雷诺姆说,幸好“Hi-C技术可以让你在把拼图拼凑在一起之前,有一个近似的图像”。Hi-C是团队为了重建猛犸象的基因组结构而使用的特殊方法。他们从猛犸象耳朵后面采集的皮肤样本中提取了DNA。Hi-C技术使他们能够检测DNA的哪些部分可能在空间上非常接近,并在细胞核中的自然状态下相互作用。

然后,他们将Hi-C分析的物理信息与DNA测序相结合,以识别相互作用的DNA片段,并使用当今大象的基因组作为模板,创建猛犸象基因组的有序图谱。分析显示,猛犸象有28条染色体,与今天的亚洲和非洲大象相同。

通过检查细胞核内基因的区室化,团队能够识别出猛犸象皮肤细胞内活跃和不活跃的基因——这是表观遗传学或转录组学的代表。猛犸象的皮肤细胞与其近亲亚洲象的皮肤细胞相比,具有不同的基因激活模式,这可能包括与其体毛和耐寒性相关的基因。

染色体化石带来无限可能

这项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其实取决于保存异常完好的化石——该化石所保留的古代染色体结构,已精确到了纳米级!但研究团队乐观地认为,这一方法也可用来研究其他古代DNA标本,从猛犸象到埃及木乃伊,也包括博物馆标本。

染色体化石无疑成为研究地球生命史的有力新工具。这是因为典型的古代DNA片段很少超过100个碱基对,或遗传密码的100个“字母”——这远远小于生物体的完整DNA序列(通常有数十亿个“字母”长度)。相比之下,染色体化石则可以跨越数亿个遗传“字母”。

“染色体化石改变了游戏规则”,美国贝勒医学院基因组结构中心分子和人类遗传学助教奥尔伽·杜德琴科表示,因为“通过将古代DNA分子与现代物种的DNA序列进行比较,有可能发现遗传密码中单个‘字母’发生变化的情况”。

换句话说,通过了解生物体染色体的形状,科学家可以组装出灭绝生物的整个DNA序列,实现以前不可能实现的想法。

但就目前而言,复活猛犸象,还只是一个开端。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