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非遗文化带动“国潮”风

发布时间:2024-07-18 18:54:26 来源: sp20240718

   中新网 福州5月4日电 (叶秋云)古迹美物、福工髹漆皮具、明清雅集、新中式玉匠美学、茶人茶饰……2日至4日,第二期“雅道集”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雅道巷举行,吸引了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第二期“雅道集”2日至4日在福州市鼓楼区雅道巷举行。鼓楼区委宣传部供图

  “象外游空间燃香”摊主郭斌让学生安排了茉莉花膏、茉莉花水、茉莉花茶、茉莉花皂及茉莉精华油等茉莉花膏系列产品在此次雅集上展出,与现场摊位上的香道、茶道、书道等相融合,更富有雅韵。

  郭斌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科班出身的调香师,也是福州茉莉花膏古法制作技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郭斌坦言,希望透过“雅道集”,融合大漆元素,传播福州茉莉花膏古法制作技艺,带着学生一同传承东方美学文化。

  对于“国潮”的盛行,另一位摊主许梦莎表示,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人看来,这是一个契机,可以推出一些代表中国特色的茶具、表演等。

连日来,第二期“雅道集”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雅道巷举行,图为游客正在品茶。许梦莎供图

  闽剧小生林特认为,应该将“国潮”文化与主流的、创新的方式相结合,让更多人走进来,成为“国潮”消费的主力军。

  距离雅道巷仅百多米距离的南后街,拍胸舞、闽剧、福州同利肉燕制作技艺展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轮番上演,千年古街三坊七巷成福州景点人气顶流。

5月1日,游客在福州三坊七巷观看拍胸舞表演。 中新网 记者张斌摄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也在积极创建“非遗一条街”,延续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和生命力,景区内举行的“双杭拾遗”非遗主题展演令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三坊七巷、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中国船政文化城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景点很受海内外游客喜欢。”有着20余年旅游行业从业经验的福建旅行达人、金牌导游郑宪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郑宪认为,这些街区、景点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很容易引起海外游子共鸣,寄托乡情与乡愁。同时,“国潮风”势必会吸引一波又一波年轻人走进这些老街区,探寻历史文化印记。

  在福建投身乡建乡创的台湾青年陈柏菁“五一”假期在福州连江县古石村福人号召文创基地“留守”。这个由石头屋改造而成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下雨天,没有影响游客到基地体验。”陈柏菁告诉记者,福人号召文创基地由古石村的石厝改造而成,集文创生活、美食娱乐、创客体验、休闲乐园为一体。“业态空间依当地渔村文化来创意,让很多人感受到了这个村子的韵味。”

  目前,全国各地“国潮热”持续升温。陈柏菁表示,光有旅游,没文化、没定位,就没办法永续经营。要以文化做思维创意,打造“慢生活”概念,而不单是一时网红。“乡村振兴是如此,‘国潮热’亦是如此。”(完)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开放科学体系转型需要重视什么? - 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就医 各地积极应对呼吸道疾病就诊高峰

开放科学体系转型需要重视什么?

发布时间:2024-07-18 18:54:27 来源: sp20240718

原标题:开放科学体系转型需要重视什么?

   开放科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研究模式,旨在促进科学知识共享、交流与合作,提高科学研究透明度、可重复性与效率。从开放获取到开放数据、开放方法和开放评审,开放科学的实践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创新和进步,同时也促进了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

   2023年5月,科学欧洲组织发布《开放科学报告》,希望厘清如火如荼的开放科学相关讨论。会议强调了开放科学体系转型的重要性,并对开放科学体系转型中的公平性、潜在矛盾、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开放获取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

   开放科学对于塑造欧洲和全球未来研究意义重大。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通过开放科学体系转型带来一种全新的文化变革,以此促进跨国和跨学科研究合作。相关公共研究资助机构要将这一目标作为组织使命,从学术研究界和公众利益出发,助力打造更加开放、公平、互动的学术研究氛围。这一文化变革同样也反映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开放科学建议书》中,该建议书将开放科学定义为一个全面目标,意在提高多语言科学知识对个人开放和重复使用,增加基于研究界和公众利益的科研合作和信息共享,并向社会公开科学知识创新、评估和交流的过程。

  重视开放科学体系转型中的潜在矛盾

   早在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就将科研公平性这一维度纳入。但一直以来,它都是开放科学体系中最难把握的因素。会议中,奥地利格拉茨科技大学教授托尼·罗斯指出,“开放科学”是一系列原则、实践和长期目标的总称。与此同时,转型过程将导致大量不平等现象发生,如结构性不平等,即不发达地区的声音少;学术研究不平等,即青年科研人员的声音少。对此,学术研究资助机构与学术执行机构有责任及义务创建良好的研究体系,相关公共部门也有责任确保该体系在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公平和公正。

   此外,尽管欧洲乃至全球在实施开放科学转型上早已达成共识,各层级政策制定者也积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具体实践,如研究评估改革、创建欧洲开放科学云(EOSC)和启动“开放研究欧洲”项目等。但转型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科研人员的个人发展、所属机构、研究学科及国家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开放科学的理解不同,进而影响开放科学体系转型的最终效果。

   2020—2021年,欧洲36所大学收集的关于开放科学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开放科学远未成为新常态。原因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开放科学缺乏相应激励机制。通常,青年科研人员研究活动主要受到期刊发表及影响因子评估的单一驱动,从而忽视将开放科学融入其学术工作之中。同时,相关学术机构也陷入如何将开放科学全过程整合至现有学术评价体系的困境中,特别是需要考虑科研人员是否具有开放科学所必要的技能和训练,以及访问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可及性方面的差异。二是青年科研人员面临除学术评价外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卡迪夫大学脑研究成像中心教授艾伦指出,除了缺乏激励机制之外,青年科研人员还面临不同学科实践差异、获取技能成本增加、开放研究时间增加等阻碍,导致开放科学转型过程面临巨大挑战。

   由此可见,政策的出台虽然势头强劲,但开放科学体系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不平等和多样性问题亟待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转型视为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不断推进政策制定者、学术研究界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开放包容对话。

  重视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开放获取

   学术研究过程及成果开放获取对于开放科学成功转型至关重要,但当前仍然需要重视以下五方面问题。

   第一,重视学术软件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界定清晰的法律政策条款不仅能为学术软件的知识产权提供保护,也能为学术软件的开放获取提供法律依据,避免权责不清等问题。

   第二,重视学术书籍(长篇学术出版物)的开放获取,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当前,市场对该类书籍需求巨大,增加开放获取一方面有利于塑造和引领市场,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学术多样性,提高学术书籍服务于特定专业和学科的精准度。

   第三,呼吁作品公开使用的同时,也要给予作者保留版权的权利。在开放科学体系下,作者公开其学术成果是欧洲乃至全球学术界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同时也需尊重并允许作者保留版权以及其他必要权利,有序推进开放科学体系转型发展。

   第四,重视研究不同学术出版商业模式差异,引导商业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当前,学术出版商业模式主要分为营利性(收取文章处理费)和非营利性(资助平台)两类,不同模式在满足不同研究人员需求和吸引投资方面差异巨大。学术出版界需要重点研究不同模式的价格体系,更好地引导相关主体进行理性投资,以此促进开放科学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重视向开放研究方法转型的政策实施。传统的研究方法重在研究结果和产出,而开放研究方法则体现出不同特点。它要求研究协议、设计、工作流程全面公开和透明,且研究方法可重复,以此不断提高开放研究质量。显然,在转型过程中,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差异,重视从传统研究方法向开放研究方法转变过程中的政策制定精准性,进而有效促进研究方法的公开。

  重视开放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

   在整个研究周期中,研究人员是否拥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也是影响开放科学体系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欧洲各国相关机构和职能部门虽在配套设施方面出台了大量政策和措施,但在学术设施覆盖范围、合作与协调方面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图书馆建设及覆盖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对于转型而言,图书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多重角色,如咨询顾问、服务提供者和出版资助者等。同时,它也为开放科学转型战略政策和具体实践之间架起桥梁,弥合信息差。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指导的同时,也间接引导学术机构加入转型过程,为最终达成转型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不断加大开放科学体系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投资,发挥图书馆等重要学术设施枢纽作用,提高学术基础设施覆盖率和使用率,以进一步促进开放科学的国际研究合作。

   (作者:梁骁,系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责编:郝孟佳、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