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草原上,为妇女儿童定制解决方案的公益力量

发布时间:2024-08-08 13:40:38 来源: sp20240808

图为《白姐说事》2023季正在录制中。锡林郭勒盟妇联供图

   中新网 锡林郭勒12月20日电 题:锡林郭勒草原上,为妇女儿童定制解决方案的公益力量

  作者 奥蓝

  小明(化名)今年9岁,跟高位截瘫的父亲一起生活。2022年以来,在10多个社会组织、60多名志愿者长达59周的持续帮助下,小明和父亲都得到了较为妥善的安置,开启了新生活。

  这是《白姐说事》的一期节目。最近《白姐说事》2023季的录制进入尾声。今年节目共录制了10期,内容涵盖家庭情感纠葛、未成年人心理危机干预、校园欺凌、劳资纠纷等社会热点问题。

  《白姐说事》是一档开办于2021年的视频节目,形式类似于《今日说法》。这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妇联聚焦基层妇女儿童需求的创新手段,以“说事”的形式呈现当地是如何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服务的。

  “案例来源于日常开展的协商议事工作实践,都是有典型意义或社会影响特别大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们每年调解、解决、化解的案例要几十件呢。”白世英是该档节目的主持人,一个“60后”爽朗大姐。

(资料图)图为白世英(左二)和团队正在学校给受惊吓的小学生做心理危机干预。锡林郭勒盟妇联 供图

  白世英2002年入职锡林郭勒盟妇联,2014年至今一直负责妇女儿童维权工作。每逢下乡,人们都亲切地喊她“锡盟白姐”。

  “我们的帮扶对象大都是需要帮助的妇女儿童。”白世英告诉记者,她和团队要做的就是搭建需求与资源对接平台,促进需求与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单靠个人,当然完不成这么大体量的工作。我们身后,是整个社会的关心和帮助。”

  在白世英和团队的努力下,9年来,锡林郭勒盟温馨驿站婚姻家庭建设协会、锡林郭勒盟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协会等一个个民间组织应运而生;当地上百家企业、机构以及数百名志愿者参与到公益事业中。

  2020年,当地还特别成立了妇女儿童维权专家服务团,专家有60多人,涵盖心理咨询师、律师、社工师、法官、医师等领域。

  “发现问题后,等待国家出台政策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以小项目为切入点,用购买服务、妇联指导的形式来实施项目、解决社会需求和问题更简洁、便捷。”当前,帮扶工作以项目为单位来实施是很常见的解决方案。白世英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几乎每次求助和帮扶都会建档。“同类问题多了,我们就设计项目。”

  每一次,团队都会按照项目申请书细化内容,对开展的服务活动和说事活动明确任务指标。“像《白姐说事》这个栏目就是如此,目前已经做了24期视频节目。每年我们都会立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每一期节目的策划书。”白世英如是说。

(资料图)图为白世英正在跟大伙一起商议残疾妇女手工艺培训相关事宜。锡林郭勒盟妇联供图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锡林郭勒组织实施大大小小的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20余个,涵盖转移进城农牧民妇女心理干预、儿童性侵预防、困境家庭帮扶等多方面。

  在锡林郭勒盟,“温馨驿站婚姻家庭纠纷调解”项目已经进行了7年多,其通过在法院和婚姻登记处设立调解工作室,开展诉讼离婚、协议离婚的调解和婚前教育工作。截至目前,项目已调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6740件,调撤率79.2%,调解成功率95%以上,被媒体誉为草原上家庭的“稳定器”。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不少之前得到过帮助的妇女如今也成为志愿者。

  “她们过去接受帮助,如今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疗愈自己,提升自己的能量,增加自己的信心,看到别人的不容易。”白世英如是感慨。

(资料图)图为白世英和团队在社区开展工作,组织专家打造健康社区。锡林郭勒盟妇联供图

  锡林郭勒地广人稀,不少妇女儿童生活在牧区。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如今,多个公益组织关注妇女儿童及其家庭,聚焦基层妇女儿童的权益维护、困境帮扶、环境治理、家庭教育等问题。

  “我们最初只是做慈善,后来上升为志愿服务,如今则专注公益事业。时代在进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精进专业技能。”张世旭投身志愿者服务已近10年,并于2022年组建锡林郭勒盟时代先锋公益协会,谈及过往,他如是说。(完)

【编辑:钱姣姣】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新网评:医学不容儿戏,手术室怎能成网红秀场 - 安徽铜陵坍塌居民楼救援一线:与时间赛跑

中新网评:医学不容儿戏,手术室怎能成网红秀场

发布时间:2024-08-08 13:40:39 来源: sp20240808

   中新网 北京5月29日电(韦香惠)穿上白大褂就是白衣天使了?近日,一位叫做“老陶说真话”的网红医生因自编自导虚假医疗视频而被永久封禁的事情引发广泛关注。

  这位网红医生在视频中,常常以抢救室医生的形象出现,讲述着深夜或凌晨接诊的危重病人故事。这些救援故事看上去惊心动魄,比如深夜救治误饮农药的女性、处理严重的颅内出血病例,以及在一次吃烧烤引发的冲突中帮助伤者等。

   “老陶说真话”发布的网络视频截图

  靠着这些视频,“老陶说真话”在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将近150万。然而,经过深入调查和网友举报,那些所谓的“真实”故事不过是老陶自编自导自演的产物,而这个自诩说真话的老陶只是来自某整形机构负责人。事情查清后,他的账号遭到了无限期封禁。

  为了追求流量而制造虚假内容在互联网上早就不是新鲜事,案例曝光后,很多网友表示对陶某的“翻车”并不意外,“当年看他起号不久,就知道假的。手术室一点不规范,柜子里都是空的,还有办公室太豪华了。”

  近年来,医疗科普在社交平台兴起,百万级粉丝的网红医生不在少数,与此同时各种乱象也层出不穷。比如,“跨科室科普”、走“擦边”路线或者危言耸听贩卖焦虑等。还有许多医生与运营公司合作,被流量捆绑,批量抄袭洗稿,不尊重科学常识,生产大量低质内容。

  医疗科普是有必要的,但穿上白大褂来作秀实在是大可不必。作为救死扶伤的职业,医生的公信力至关重要,拿严肃的医学信息做噱头不仅违背了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还会干扰公众对正确健康知识的获取和理解,破坏公众对于医生形象的信任,严重影响医患关系。

  医学不容儿戏,手术室不是网红秀场。在短视频科普业态已经成形的基础之上,行业协会、医管部门等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引导出台更细致的行为规则,重视对于医疗自媒体的监管。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

  尊重科学、尊重生命是每一位医生和患者之间都应该达成的共识。医生应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确保所发布的医疗信息真实、准确、可靠。公众也应该提高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积极举报虚假内容,共同维护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完)

【编辑:周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