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权威发布)

发布时间:2024-08-07 13:43:58 来源: sp20240807

  2023年我国经济整体表现如何?2024年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等解读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并回答记者提问。

  去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刘苏社表示,回顾2023年,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发展呈现出“稳”“进”“好”的特征。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全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就业物价基本平稳,年末外汇储备超过3.2万亿美元,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内循环主导作用明显增强,全年内需贡献率达到111.4%,其中最终消费贡献率为82.5%,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达到1200万人以上,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应保障平稳,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无论是横向与全球主要经济体比较,还是纵向与自己过去比较,2023年我国经济‘成绩单’确实来之不易,特别是在外部环境变乱交织对我不利影响加大、国内结构性周期性问题相互影响、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更是难能可贵。”刘苏社说。

  2023年12月底,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回顾“十四五”前半程,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项主要指标中16项基本符合或快于预期。

  从重大战略任务看,17个方面重大战略任务总体进展顺利,科技自立自强成效初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超过2400家,高被引论文数保持世界第二位,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社会比重超过77%。

  从重大工程项目看,目前102项重大工程项目中,96项进展符合预期、6项基本符合预期,有力支撑了相关领域任务落实。

  综合各方情况看,“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总体上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高质量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

  展望2024年,我国发展仍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困难挑战看,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有效需求仍显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也存在堵点;从机遇条件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我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彰显,物质基础更加坚实,产业体系更加完备,政策空间依然充足。总体看,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支撑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更加注重扩大有效需求,更加注重依靠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提高宏观政策成效,突出做好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等7方面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表示,当前社会预期偏弱,强化政策统筹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高质量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工作。一是健全完善评估机制,明确评估范围,完善评估流程,科学精准评估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影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二是全面稳慎评估政策效应,从严从细把关各项政策对经济总量和结构、供给和需求、行业和区域、就业和预期等的影响,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全面精准分析系列政策的叠加效应,进一步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切实防范“合成谬误”。三是强化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抓好政策出台窗口期。切实强化预期管理,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合理设置政策过渡期。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潜在风险的分析研判,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我们将持续强化经济形势分析,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提升宏观调控前瞻性、科学性、有效性,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袁达说。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扩内需是2024年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今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有效投资有以下工作重点:

  一方面,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下大力气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提高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意愿。一是促进居民多渠道增收。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二是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同时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三是提高商品和服务消费质量。持续推动开展家用电器、儿童用品等产品质量分级,加强文旅、体育、养老家政等服务消费领域标准研制,改善消费软环境,让群众放心、安心、舒心消费。

  另一方面,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拓展有效投资空间,持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提高投资综合效益。一是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今年将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与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的支持力度。二是大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全面梳理适宜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清单。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进一步解决制约民间投资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三是推动降低投融资成本。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民间投资项目,落实落细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四是持续加强投资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加强项目资金、用地(用海)、环评等要素保障,加快项目审批手续,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

  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介绍,将加快优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提升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水平;加快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升运营服务水平,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有关负责同志还介绍了今年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些重点工作。

  为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将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不断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战略,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不断健全民营经济形势监测指标体系,加强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综合分析,健全完善多层次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真心实意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

  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持续做好“引进来”“走出去”两方面重点工作。

  “引进来”方面,将坚持从出台政策、优化服务等方面发力,推动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一是抓紧出台政策,修订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二是加快项目落地,前6批40个重大外资项目完成投资730亿美元,其中23个项目全面或部分投产,第七批11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150亿美元,涉及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能源电池、化工等多个领域。三是持续优化服务,将统筹协调解决项目落地涉及国家层面的用地、用海、环评、能耗等问题,搭建跨国公司和地方投资对接平台,完善外资企业直接联系机制,及时回应关切、解决诉求、提供服务。

  “走出去”方面,将深化“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民生项目合作,指导企业持续打造优质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让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开放的中国将继续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中国经济前景光明,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刘苏社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9日 02 版)

(责编:白宇、卫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第六届进博会)访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一定要抓住中国数字经济机遇 - 台湾地区发生强烈地震 闽赣粤部分铁路封锁

(第六届进博会)访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一定要抓住中国数字经济机遇

发布时间:2024-08-07 13:44:00 来源: sp20240807

   中新社 上海11月8日电 题:访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一定要抓住中国数字经济机遇

   中新社 记者 王恩博

  今年暑期,一部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成为票房“黑马”。影片中细腻唯美的国风画面,让许多观众瞬间梦回唐朝。但你可曾想过,用来勾勒这些诗意场景的“画笔”“颜料”“画盘”,其实是一项项硬核科技。

11月8日,第六届进博会戴尔展台上的《长安三万里》元素。   中新社 记者  王恩博  摄

  正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进博会上,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向 中新社 记者讲述了《长安三万里》的幕后故事。

  吴冬梅介绍说,该影片制作公司追光动画采用的正是戴尔提供的动画制作和渲染解决方案,以及业内领先的工作站等设备,制作过程中本地渲染将近1亿核小时。有了这些“利器”,其动画构思、设计、出品等全过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部分工作“原来要两三个月,现在几天就能完成”。

  不仅高效,利用先进数字技术渲染制作而成的三维动画场景,逼真程度和色彩效果达到国际标准,同时又透出中国文化传统韵味,最终呈现出一场感动万千观众的视觉盛宴。

  “这就是技术赋能的力量。”从这个例子延展开来,吴冬梅和戴尔看到的是趋势——数字技术正改变各行各业;也是机遇——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吴冬梅在采访中多次提及一组数字和一个目标: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41.5%;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中国GDP比重将达到10%。她还注意到,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分量颇重,“这意味着中国市场规模大,潜力也大,戴尔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尤其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各类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答题”,中小企业尤甚。今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捕捉到这一商机,戴尔在本届进博会展出的一系列产品、技术、服务,均体现出构筑数字生产力、为企业提升韧性的逻辑。例如,通过绿色数据中心来减少环境影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基于戴尔科技中国研发集团(COE)研发的AI技术,以经济且简单易用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数字人定制方案等。

  “对传统企业、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更有意义。”吴冬梅直言,如果没有数字化“加持”,中小企业可能永远落后于同领域大型企业。但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帮助下,一些中小企业也存在迅速跻身行业前列的可能。戴尔将拿出自己的最佳实践,通过产品和科技成果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戴尔,今年刚刚庆祝了其在华发展的第25周年。下一个25年乃至更长时间刻度里,戴尔对中国市场有何计划?

  “我们为戴尔在中国的25年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吴冬梅说,戴尔在大中华区拥有产品、运营、服务与销售团队。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戴尔将坚持练好作为企业的“基本功”,继续致力于实现对中国客户、合作伙伴及员工的承诺。

  在她看来,尽管当前形势不乏挑战,但进入三季度中国各项经济指标整体好转,加之今年来“吸引外资24条”等扩大开放举措进一步出台,“整体来看,我们都感觉到了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浪潮将对中国经济起到积极的“加持”作用,“我对此非常有信心”。(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