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频出损招 老人二次上当

发布时间:2024-09-27 20:19:34 来源: sp20240927

  警惕犯罪分子利用新技术伪造视频内容坑骗老人

  电诈频出损招 老人二次上当

  昨天记者从北京四中院了解到,当前养老诈骗呈现出新样态,犯罪分子利用新技术,通过恶意剪辑、换脸变声、搭建虚假“镜头环境”等手段,伪造视频内容骗取老年人信任,甚至通过获取的个人信息,对电诈受害老人再次施诈,将其养老金诈骗一空。在此,法官揭秘“个人信息”型养老诈骗套路,提醒老人们谨防被骗。

  谎称可办低保和高龄补贴

  龚某某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利用收集的有办理“低保、高龄补贴、养老保险”需求的老年人的信息,以可办理低保、高龄补贴等为由,骗取叶某某等3位老人共1.9万元。法院以诈骗罪判处龚某某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2万元,责令退赔被害人钱款。此类犯罪分子冒充政府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老年人希望尽快获得社会保障的心态和对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不了解的特点,骗取其养老钱。

  瞄准受害老人又骗一次

  有的对“收藏品投资”受害老年人实施二次诈骗。被告人杨某甲、李某从被告人王某处购买“收藏品投资”诈骗受害人个人信息,从被告人杨某乙处购买“黑”电话卡等,伙同被告人魏某、谷某、孟某等十余人,冒充行业协会、防电信诈骗中心、公检法等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给受害人打电话或发短信,谎称为受害人追回之前被诈骗的钱款,要求其缴纳立案费、实名认证费、公证费、税费等到指定银行账户,以此骗取15名受害人(绝大多数为老年人)钱款共100余万元。

  法院以诈骗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分别判处13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2年至7个月不等。

  这些被告人以曾遭“收藏品投资”诈骗的老年人为目标,利用老年人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和急于挽损的心理,分饰行业协会主管、民警、法官等角色,以退还被骗款项为诱饵,对老人们实施二次诈骗,直至将其退休金养老金诈骗一空。

  帮忙为由骗取老人取款密码

  此外,还有人骗取取款密码实施养老诈骗。被告人朱某某在ATM 取款机上帮六旬老人方某某取钱时,得知了其银行卡密码,之后以帮老人查询银行卡可否正常登录为由,骗取其银行卡,通过ATM 取款机多次私自取走老人银行卡内1万元。

  老人次日去银行查询方知卡里的钱被取走,在银行工作人员提醒下报警。后法院以信用卡诈骗罪判处朱某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5万元。

  ■提醒

  法官提示,养老诈骗中,电诈犯罪较为高发。老年人须重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不轻易泄露个人隐私;对陌生电话须提高警惕,遇疑问可拨打110或96110查证核实;公检法机关并无所谓的“安全账户”,不会要求公民转账汇款;遇事多与家人沟通,守好自己的退休金、养老钱。本报记者 林靖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新闻随笔】手语传经典为何如此重要 - 以青春化表达打开重大革命题材新画卷 《鲲鹏击浪》研讨会举办

【新闻随笔】手语传经典为何如此重要

发布时间:2024-09-27 20:19:35 来源: sp20240927

  【新闻随笔】

  中国有2000多万听障群体,其中有20%~30%的听障者使用手语作为主要的沟通方式。听障群体同样具有精神文化的追求和审美需要,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向往,与每个普通人一样。近日,一部专门为听障群体打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物《中华经典诗词(手语版)》(1~2级)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该读物是“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版应当能为听障群体阅读经典起到积极作用。

  古诗词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用艺术的芬芳和灵动的智慧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灵。通过古诗词,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对于听障群体,传习诗词更具有特别的意义。2018年9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特别提出编写中华经典读本盲文版和手语版,帮助残障人士学习中华经典文化。

  手语是听障人士之间、聋听之间交流使用的视觉语言,和有声语言一样,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手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同样具有艺术的表达形式,手语诗歌就是其中之一。手语诗歌同样讲究韵律和谐、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手语的押韵可以用同一种手形、同一个位置或同一种运动来表现,具有对称性和平衡性。与有声语言相比,手语者能够运用手语的手形、节奏、表情、空间和时间的变化模拟出生动的诗歌画面,把诗歌中的意境用手势、表情和身体姿态在空间中呈现出来。

  诗歌是一种文化建构,通过手语学习经典诗词作品是使用手语的听障群体对诗词的再次解读。在经典诗歌的学习阅读过程中,他们同样可以获得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手语诵读的诗词作品聋听皆宜,能够带领听障群体体会世间的喜怒哀乐,给予为生活劳苦奔波的他们莫大的精神慰藉;也可以调动听障群体的创造力,鼓励他们表达自我。由于手语作为视觉语言的特性,诗词中所表达的画面和情感都能获得生动而形象的呈现,经典诗词因而也在手语诵读中获得全新的艺术表达,获得别具异彩的生命之光。

  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提升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残疾人参加“书香中国·阅读有我”等公共文化活动,不断满足残疾人文化需求、增强残疾人精神力量,为视障群体、听障群体提供无障碍文化服务。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重点保障残障人群、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在此背景之下,帮助残障人群深入学习中华经典,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特殊人群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将具有更加重要社会意义,可以促进特殊教育的质量提升,加强特殊人群的语言教育、语文教育研究,促进其全面发展,共享无障碍社会建设的成果。

  (作者:陈引驰,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