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探访康复医学科:新春里的“坚持”与“坚守”

发布时间:2024-07-20 15:11:41 来源: sp20240720

   中新网 杭州2月15日电(郭天奇)新春佳节,忙碌与奔波“暂停”,取而代之的是安闲与团圆。而在浙江省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这个新春里的“暂停键”却不能按下:重症康复患者为了渡过难关、改善功能障碍坚持治疗和训练,医务人员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帮助患者科学训练依旧坚守在岗位上。新春里的“坚持”与“坚守”,共同为患者“照亮”了康复之路,也让患者知道,在漫长的康复过程中,他们从未独行。

图为浙江省中山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务人员正在工作。郭天奇 摄

  陪伴患者在病房中度过新春假期

  虽然正处于新春假期,但康复医学科的医务人员依旧在各个病房奔波,不停忙碌。浙江省中山医院康复医学二科副主任医师汪国爱表示:“这里的病人以心肺康复和重症康复为主,春节期间依旧需要留在医院进行康复,例如我们科病房里多为气管切开的患者,他们需要专业的设备来维持生命,因此这个病区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在医院过春节。”

  不同于ICU患者,康复医学科内的重症患者已经跨越了第一道生死难关,但在漫长的康复道路上,他们和医务人员都还将面临重重困难。

  “几天前,一位气管切开患者突然出现面色紫绀、气急明显,血氧饱和度突然掉至70%左右,情况十分危急,值班医生检查后发现患者的金属套管移位,紧贴气管壁导致气道堵塞,无法吸痰,在场医务人员当机立断为患者换上塑料套管,将痰吸出,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汪国爱说。

  为了应对此类危急情况,汪国爱和同事们需轮流值班,确保医护力量充足,他们也陪伴患者在病房中度过了新春假期。

  “总要有人在过年的时候值班的,这些患者需要我们的看护,哪怕休息了也会感觉放心不下他们。”汪国爱说。

图为医务人员正在为患者做消毒处理。郭天奇 摄

  从量变到质变的漫长康复道路

  过年期间,汪国爱的工作与日常并无太大差异,除抢救重症病人外,还需要配合康复团队,为患者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并根据患者后续的恢复情况做出评估和预判。

  汪国爱表示,康复是一个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能从患者身上看到一点一滴的改变,能眨眼、能动手都是可喜的进步,经过几个月的康复后,患者从病危到拔掉身上所有的管子,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就像孕育生命,静待花开一样。”

  如今虽然正处于春节假期,但对于许多患者而言,康复训练是一天也不能荒废的。“像中风的患者,他发病后治疗的前三个月是黄金康复期,如果3个月中停了过年的这几天,患者就有可能产生惰性,错过最好的康复时间。”汪国爱说。

  在汪国爱和其他医务人员看来,患者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值得高兴的。每天进步一点,意味着患者离下一次“质变”更近了一步,在康复医学科,从病情危重、功能衰竭到拔掉管子、脱离危险的“生命奇迹”不在少数。

  “一开始我们真的以为治不好了,但在医生和护士的照护下,他现在肝功能、肺功能全部正常了,我们也看到了他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罹患运动神经元病的林大爷的老伴儿说。

图为汪国爱检查患者各项数据。郭天奇 摄

  多方努力守护康复成果

  “我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一直处于备班状态。就算不在医院,也会从手机上查看患者的检查结果,充分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汪国爱说。

  患者的进步来之不易,而守护康复成果更是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考验。“绝大部分患者对康复并没有明确的概念,这需要医务人员和家属的陪伴与督促,时间长了就能看到明显的变化。有些患者回家后自己把控不好训练和服药的度,会让之前的努力都白费。”汪国爱说。这也是康复医学科春节不停摆为生命“站岗”,为患者“守岁”的意义所在。

  患者的康复需要依靠多方努力共同支撑,康复治疗师潘斌表示,医院对早期康复要求较高的患者实施24小时管理,会有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医务人员组成的康复团队,以及家属、护工共同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除了医务人员和家属,患者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同样必不可少。“不同于其他的治疗,康复治疗需要患者主动参与,主动完成康复治疗师布置的任务,主动性增强了,康复的效果才会更好。”潘斌说。

图为医务人员在病房中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郭天奇 摄

  正值新春佳节,康复医学科的医务人员为留院康复的患者拍摄了拜年视频,准备了新年小礼物,用这样暖心的方式为坚持康复的患者送上祝福和鼓励。各个病房内的康复训练依旧井然有序地进行,在漫长的康复路上,“坚持”与“坚守”的故事还在继续。(完)

【编辑:胡寒笑】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怎样翻译“中国龙” - 习言道|习近平为何说“要想富也要先建港”?

怎样翻译“中国龙”

发布时间:2024-07-20 15:11:42 来源: sp20240720

  随着甲辰龙年到来,“loong”火了。在很多场景中,“龙”不再被翻译为dragon,而是loong。比如,2024央视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官宣英文名是“Loong Chenchen”;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报道“新春龙舞挑战赛”活动时,把“龙年”译为“Loong Year”,把“龙舞”译为“Loong Dance”。

  其实,至少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学者对中国龙的英文翻译提出过质疑。原因很简单,中国龙与西方龙不仅形象完全不同,在各自语境中的寓意也南辕北辙。

  先来看形象。

  中国龙的基本形象是五爪金龙。宋代古籍《尔雅翼》形容其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西方龙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通常有点像“会飞的大蜥蜴”,而典籍中则称其“有类似美洲狮的身体、两只巨大的蝙蝠翅膀或者羽翼、四条腿、一个有些像马的头,并且有角及鳞片”。二者八竿子打不着。

  再来看寓意。

  中国龙代表着吉祥。我们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在古代中国,农民们会向龙王祈求风调雨顺;学子们寒窗苦读,为的也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鲤鱼跳龙门”。而在西方古典传说中,龙大多数时候被赋予恶的形象,这一点,在西方影视作品《权力的游戏》《梅林传奇》等中都有体现。

  如此看来,将中国龙与dragon互译确实欠妥。而且,随着中西方交流互动越来越多,很多西方人已经了解到,中国龙与西方龙完全不是一码事。

  翻译不是某一种语言的内部问题。由于牵涉了两个语系和许多国家,而且还要挑战业已形成的翻译习惯,更改翻译并推而广之操作难度非常大。翻译追求的是“信达雅”。将中国龙与dragon互译,连最起码的“信”都没有做到,“达”与“雅”更无从谈起。尤其是对于中国龙这样一个承载了重要文化含义的词,重新考量翻译问题理所应当。

  “信达雅”的翻译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两个中文语境下的例子。

  比如,可口可乐(Coco Cola)。19世纪20年代Coco Cola刚进入中国市场时,曾被译为“蝌蚪啃蜡”。乍一听这个名字,您联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味同嚼蜡”?就冲这名字,您还打算喝吗?后来Coco Cola方面也意识到问题,登报征询新名字,并最终更名为可口可乐。

  再比如,奔驰(Mercedes-Benz)。无论从语音还是从语义上来看,“奔驰”这个翻译都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按照Benz的英文发音直译为“笨死”,谁肯买呢?

  这就是翻译的力量,或者说,是源于文字本身的价值含义和文化内涵。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大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让世界读懂中国,不仅需要讲好中国故事,更需要讲好跨文化的中国故事,准确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传递中国释放的善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做好跨文化的主动表达非常重要。

  从“Dragon”到“Loong”,其意义不仅仅是换了一种翻译。

  韩 叙

  (经济日报)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