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尔木:千亩水肥“化”盐碱地为良田

发布时间:2024-09-17 22:07:02 来源: sp20240917

   中新网 西宁7月23日电 题:青海格尔木:千亩水肥“化”盐碱地为良田

  作者 孙睿 李莎莎 杨晓波

  自动提水、水体沉降、盐碱调酸……在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占地约一亩的土地上,经过设施管网系统、远程控制系统、土壤气象监测系统、集成式智能一体化泵站系统的操作,有望为近千亩戈壁盐碱地浇水施肥,以智慧农业的技术让贫瘠的荒漠长出萝卜、菊芋、藜麦、青薯等各种作物。

图为盐碱地种植的藜麦获丰收。(资料图) 冯春梓  摄

  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用手机登录智农管家APP远程操作,按照实际情况,利用喷灌、滴灌设施管网对土地进行分片区浇灌施肥。同时,可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为土壤的改良、农作物的播种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格尔木市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曾纪勇介绍,该项目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盐碱地治理配套技术综合示范应用,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预计减少肥料用量35%,减少用水量60%-70%。节约人工50%以上,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并可有效改善农作物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2023年,格尔木市通过土壤改良与水肥一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在盐碱地上成功试种了油葵、土豆等经济作物,且收益显著,为当地盐碱地治理探索出了一条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我们通过试验工程推动‘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改良修复盐碱地,发展高效节水旱作农业为目标,采用水肥一体化盐分淋洗、覆盖护土等灌区措施,减少盐碱地的水分蒸发返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盐碱土地改造和利用、耐碱作物的培育和推广的示范工程。”曾纪勇说,同时通过示范引领效应,进一步推进当地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助推全市种植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充分挖掘全市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全市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区域经济,促进区域社会发展,打造海西州乃至青海省的千亩水肥一体化标杆示范项目基地。

  今年,格尔木市将继续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致力于盐碱地治理水肥一体化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盐碱地改造有效做法,预计盐碱地治理改良面积1739亩,相比去年增加1600亩。(完)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探秘大气环境“超级大脑” 让大气从治理到“智理” - 航拍生机盎然的河北武安高标准农田

探秘大气环境“超级大脑” 让大气从治理到“智理”

发布时间:2024-09-17 22:07:04 来源: sp20240917

  从“大气十条”到“蓝天保卫战”,再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我国成为全球大气治理速度最快的国家。而在每一步的行动背后,有一支强大的科研团队组成了最强大脑,让我国大气从“治理”到“智理”。

  这个体积巨大的实验箱正在对大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的成因机理进行模拟分析。持续提升空气质量,科研团队正在持续攻关。

  在另外一间实验室,这块大屏幕连接着全国308万国6柴油车,每辆车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污染物的排放装置是否正常运行,一目了然。

  这里就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由环境科学、气象学、化学、经济学等295家科研单位、近3000名科研人员组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围绕着京津冀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到底污染哪来的,怎么把它治好,去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同时还创新了一市一策的驻点跟踪研究模式,我们把团队安排到地方,长期驻下去,做源清单源解析,抓住主要矛盾。

  最强大脑的组建,转变了过去“小而散”的科研模式,整合多学科力量,从环境问题的整体性、系统性出发,集中攻克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关键问题。

  在移动源污染排放治理实验室,记者看到一组数据:从2000年到现在,我国机动车保有量从1000多万辆涨到了目前3.1亿辆,整个污染物排放不但没有同比增长,而且从2010年开始逐渐稳中有降。

  总台央视记者何莉:我们现在看到这些瓶子里装的就是机动车排放的颗粒物,第一个瓶子里装的就是柴油车,每100公里的颗粒物排放达到293克。随着标准的制定以及科技的不断创新,如今柴油车每100公里的颗粒排放只有1.5克,1.5克和293克,足足降低了将近200倍。

  重型柴油车目前保有量虽然只是机动车保有量的6%左右,但是它排放的氮氧化物达到了76%,是下一步减排管理的重要对象。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PM2.5排放标准是10微克每立方米,我国还要依靠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海生:我们想下一步怎么能够通过一些重大的项目,重大的科技工程,把京津冀这个区域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的样板,同时我们还要强调减污降碳要协同。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何莉 李志贵)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