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鲜”深中通道 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旅游圈大热

发布时间:2024-09-07 14:12:53 来源: sp20240907

  文/羊城晚报记者 黎存根

  实习生 许顺瑾

  6月30日,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通车,与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一起,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快速、多元、便捷地连接起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城市群。当天,广东本地旅行社组织千名游客分别从广州、东莞、中山、深圳、汕头等地出发,又有数量庞大的经深圳入境旅游团前往珠江口西岸,更有数以万计车主自驾,他们通过深中通道,一起率先感受穿云破海、踏浪伶仃的通车“头啖汤”。

  深中通道,极大便利了珠江口东西两岸居民游客的出行,已经成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融合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引擎。“尝鲜”深中通道已成为7月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的重要热点,珠江口两岸1小时旅游圈大热。

  游客打卡尝鲜

  湾区旅游火爆热度迅速飙升

  深中通道的周边,深圳上榜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2019年世界最佳旅行目的地,拥有超260公里海岸线,是创意之都、时尚之城;中山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华侨文化和美食文化十分突出;广州南沙的东涌水乡风情,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广东100个最美拍摄点”之一……这些足以令游客神往!

  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将深圳、中山两地的车程由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内、珠海和江门至深圳的车程从2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内。这对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带动周边城市会展旅游、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而壮观的大桥景象,也成为许多跨境游客们的新增“打卡点”,纷纷纳入“必去行程”。

  “深中通道开通,为深圳、江门、中山、惠州,包括港澳北上自驾游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后去中山吃乳鸽、去珠海游长隆将会成为深圳人的打卡项目。”6月30日,参加“深中开通十万车友游长隆”活动集结的车主王先生形容,深中通道开通,对于沿线旅游行业来说是“核弹级”的利好。

  据了解,“尝鲜深中通道”已成为7月大湾区旅游市场的重要热点。来自广之旅的收客数据显示:7月1日,“【尝新体验】中山、深圳1天”有超过100人报名参加;而既可探寻深中通道,又可船游港珠澳大桥,一次打卡两大世纪工程的“中山、深圳2天游”团队在7月4日已经成团。在暑期出游高峰还将推出相关线路。

  另据报道,自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后,珠海、中山、江门、云浮赴中英街旅游团人数激增。6月30日至7月1日,出入中英街旅行团人数连续两天刷新沙头角边检站2018年接管查验业务以来历史新高。6月30日,出入中英街旅行团游客达6700余人,比上周末增长85%。7月1日虽为周一,但旅行团游客人数不减反增,达7400余人,打破了周末客流大幅多于工作日客流的规律。“有了深中通道,我们一天之内就能玩转深圳和中山,尝到了旅行‘特种兵’的快乐!”来自江门的年轻游客如是说。

  深中通道的通车也大受到香港游客欢迎。莲塘口岸是深港东部重要跨境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据莲塘边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深中通道的开通,让从香港经莲塘口岸前往中山、佛山、清远等地两至三天的美食旅游团更加便利。据莲塘边检站统计,6月29日、30日及7月1日,香港居民迎来三天小长假,经莲塘边检站前往中山等地的旅游团多达上百个。

  联动珠江口东西岸城市

  全力推进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深中通道开通,让珠江口两岸文旅交流合作翻开崭新一页。6月30日晚,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宝安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深圳有可能’夏日文旅暨‘湾游记’音乐生活周”活动启动。其间,深圳、中山、江门三地文旅部门“串珠成链”,联合推出3条主题鲜明的跨市联游线路。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深中通道开通为契机,深圳将发挥核心引擎作用,联动珠江口东西岸城市,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产业发展协同,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中山、深圳两地市民和大湾区游客,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深中经典景区畅游风味行、多彩风情体验游、岭南水乡田园沉醉游等10条精品旅游线路。中山翠亨新区与深圳市宝安区也充分利用深中通道开通的重要契机加强双方文旅合作推出“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此外,为方便外地游客,从6月30日起,中山推出了接驳深中枢纽站的2条翠亨新区观光专线、2条深中文旅公交专线、4条“深中新通道 香山新体验”消费月活动免费购物专线,让乘客轻松解锁“中山一日游”新玩法。

  与中山相邻的江门市,在深中通道开通前就与深圳机场合作开通“深江空港快线”,开发“航空+旅游”“航空+特产”“航空+文化”等产品。深圳市旅行社行业协会、深圳市旅游景区协会、深圳启程自驾游俱乐部等今年先后与江门市新会区建立合作关系。

  业界

  推出新品把“流量”变“留量”

  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界积极抓住深中通道通车的历史性机遇,把“流量”变“留量”。广之旅董事长、总裁赵文志表示,从旅行社的角度来说,深中通道的开通,将成为湾区旅游的又一新亮点,以此为抓手,旅行社将研发更多湾区内多城联动旅游产品,为大湾区游客、来粤的外省游客及入境的外国友人们了解大湾区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体验,助力大湾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除了广东本地旅行社重视,深中通道通车也受到香港旅行社的高度关注,多家当地主流旅行社表示,深中通道通车后,已经推出更多经过深中通道的旅游线路。

  为庆祝珠海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旅游圈”,深中通道通车当天,珠海长隆为前来游玩的深中通道首发车队车主们准备了两天游园、长隆海洋王国猛犸“水门礼”、多种VIP体验待遇等前所未有的游玩礼遇。据悉,长隆飞船乐园将于暑假期间开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室内主题乐园,乐园内拥有近15万尾珍稀海洋生物,在试运营期间已创下7项世界纪录。珠海长隆度假区有关负责人认为,深中通道不仅为湾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游选择,也为珠海长隆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会。随着暑假旅游热的临近,预计将有更多粤港澳大湾区亲子游客前来体验新产品,掀起自驾游的新一轮热潮。

  中山市南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朗街道普查梳理街道248个旅游资源点,积极创建全国旅游乡村重点镇、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等,向游客推介南朗街道优质旅游资源。据了解,为了迎接八方来客,中山市商业协会、中山市饮食业商会、中山市烹饪协会、中山市旅游协会、中山市旅行社协会联合倡议全市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业从业者用更加丰富的促消费活动,提供更高性价比、更高质量的服务,以及更惊喜、更优惠的价格,全方位展示孙中山先生故乡的热情和魅力。

  记者还了解到,深中通道不仅连接了深圳、中山两地,还通过万顷沙支线与广州南沙连接,支线将于今年内通车。南沙相关景区和酒店也将深度开掘大湾区的客群资源。如南沙湿地负责人表示将充分整合生态资源、疍家水乡以及大众体育等旅游资源,进一步向深圳、中山等地的潜在游客宣传南沙湿地作为近在咫尺的生态旅游胜地,与深圳、中山的旅游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跨区域的旅游产品,实现客源共享利用。南沙花园酒店相关人士表示,该酒店后续将积极拓展深圳,中山地区的客户,包括针对周边地区设计旅游线路,开发自驾游亲子度假套餐产品,拓展企业会议团队业务。

  专家

  提升影响力,让都市圈“破圈”、大湾区变“小”

  深中通道建成,连通了珠江口东西两岸都市圈的历史和文脉,也将旅游资源连点成线、聚沙成塔,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加速珠江口东西两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教授李军认为,深中通道的开通不仅是交通领域的一大进步,更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融合发展,提升区域旅游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引擎。“要吸引外地游客,推动区域旅游的发展,第一,打造交通新格局;第二,擦亮资源新品牌;第三,实现要素新联动;第四,满足游客新需求;第五,强化宣传新矩阵。”他进一步表示,让都市圈“破圈”、大湾区变“小”。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胡卫华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深中通道的开通,必将会显现以交通带动文旅,以文旅助推经济的强大示范效应。要把“流量”变“留量”,就需要丰富旅游消费业态,做足产品储备。做好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尤其是创新民俗旅游、红色旅游、滨海旅游、美食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等特色文体旅游消费业态。重点拓展商务会展旅游这一高端旅游市场,将商务活动、会展经济与旅游体验有机结合,把商务人群转变为游客。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教授文彤关注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网络化建设一直是工作的重点。他认为,深中通道进一步拉近了粤西地区和珠江口东岸主力客源市场的距离;同时随着入境免签便利政策的进一步扩大,深中通道通车客观上让入境的国际游客在整个广东地区出行更便利,可以到达更远的地方,增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的吸引力,推动入境游客增长。他也提醒各地和景区,要抓住深中通道开通的有利契机,提供更多更具吸引力的高标准文旅产品,这样才能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羊城晚报)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祖国有宽广的发展平台” - 她走了,她的圈内好友这样怀念…

“祖国有宽广的发展平台”

发布时间:2024-09-07 14:12:54 来源: sp20240907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引发留学归国人员广泛关注。留学归国人员是时代的见证者、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他们在采访中表示,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就世界瞩目,为留学归国人员实现梦想提供了广阔舞台,他们要发挥自身专长,更好将个人梦想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征程。

  

  感受政策温度

  “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留美海归、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对这组数据印象很深。“中国稳就业政策措施不断优化,持续显效。根据我们后台的数据,今年春节后首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等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实现增长。”郭盛说。

  郭盛关注到,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要“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郭盛表示,对于民营企业的重视,让许多海归创业者感受到了政策温度,提振发展信心。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成色十足。留英海归、北京释码大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鹏表示,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人工智能+等必将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作为一家虹膜技术研发应用的创新型企业,我们将继续专注于‘人工智能生命科技’交叉科学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换,做好产品。”王晓鹏说。

  “每年的全国两会,医疗健康领域都会引发热议,关注度很高。”留英海归、智云健康首席执行官匡明表示,国内医疗健康服务正在经历从“有”到“优”的跃升,一些细分领域将在政策鼓励中迎来更多机会。“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迎着政策春风,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化创新等举措,我们希望能为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匡明说。

  “走,回祖国去”

  留美海归、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宁圃奇曾深耕高效车用电机驱动研究多年,提出了电驱动元件构型的降阶解析模型,能够实现功率模块的自动布局优化。2013年7月,回国入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后,依托国家专项项目,他带领团队建成国内较早具有引线键合、真空回流焊接等16项关键工艺研究的封装实验室,先后设计开发出多款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封装形式。

  全国两会期间,宁圃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关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这组数据令他印象深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这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重视,创业者干劲十足。从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到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些科研与应用转换方向需要创业者重视。”宁圃奇说。

  “‘走,回祖国去。’近年来,我从越来越多的同学校友口中听到这样的声音,真实感受到留学归国人员对于祖国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回国发展15年,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副主委、江苏省常州市副市长蒋鹏举对中国科技快速发展感触很深,“一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到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涌现创新成果,作为一名负责科技方面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我见证着中国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

  “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强劲,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归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宽广舞台。留学人员尤其是新兴科技领域的留学人才,可以发挥专业知识技能和国际资源优势,结合专业所学和国家所需,在国家及地方政策支持下创新创业,助力中国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蒋鹏举说,“今年是常州GDP突破万亿后的第一年,我们将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全要素创新生态,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让创新动能奔涌更加强劲。”

  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中国常熟世界联合学院创办人及董事会主席王嘉鹏关注到,“人才”一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20次,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留学归国人员是中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留学归国人才的引进、政策支持,为他们回国创新创业和生活居住提供了良好环境。报告提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我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海归人才汇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为祖国发展献智献力。”王嘉鹏说。

  发挥好海归作用

  全国两会期间,留澳海归、共青团河南省委副书记秦倩对乡村全面振兴的话题非常关注。“青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乡村青年人才振兴。”秦倩表示,要为愿意扎根基层、建设基层的青年解决好后顾之忧,努力激发青年人才的内在活力,让返乡青年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将青春之歌唱响在希望的田野。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从事考古研究和文物管理工作20多年,曾在澳大利亚、美国多所高校留学、访学。作为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和管理人才,他认为,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大量自然科学领域海归人才,也需要更多人文社科类海归人才。“社科类海归人才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兼具国际化视野、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等优势,能够在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推进中外人文交流、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等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马萧林说。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张文明曾在日本留学,他十分关注全国两会中与教育、人才相关的话题讨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迈进,为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了广阔机遇,祖国有宽广的发展平台。如今,中国在科技和人才方面提出具体行动方案,也为海归发挥专业特长,为国服务,创设出多样化应用场景。”张文明说。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