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以色列为何一意孤行扩大在拉法军事行动

发布时间:2024-08-21 22:02:17 来源: sp20240821

  新华社耶路撒冷/开罗5月12日电 题:以色列为何一意孤行扩大在拉法军事行动

  新华社记者王卓伦 吕迎旭 李芮

  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最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近日再度无果而终。同时,以色列方面决定扩大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拉法的军事行动。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此举普遍担忧,认为以军的进一步行动将让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雪上加霜。

  以色列一意孤行

  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本月7日起在开罗举行。9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分别释放出谈判破裂的消息。与此同时,以方表示将继续在拉法发动进攻。据多家媒体报道,以安全内阁9日晚批准以军扩大在拉法的军事行动。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12日发表视频讲话说,以军继续在拉法对哈马斯进行“精准打击”。

  以色列进攻拉法的主要目的是消灭哈马斯。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多次表示,只有彻底摧毁哈马斯在拉法的4个营,以色列才能实现其军事行动三大目标,即解救被扣押以方人员、消灭哈马斯、确保加沙地带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对于大规模进攻拉法,以色列的主要后盾美国并不支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2日表示,这只能造成“大混乱”和“无政府状态”,而不会消灭哈马斯。美国政府还迫于舆论压力首次暂缓向以色列输送武器。美国总统拜登8日表示,如果以军进攻拉法,美国将不会为其提供炸弹等武器。

  在以色列国内,越来越多民众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强烈不满,并自发走上街头抗议,希望战火能够早日平息。《耶路撒冷邮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70%的以色列民众对政府信任度低,58%的人认为内塔尼亚胡应立即辞职。

  不过,上述压力并不足以让以色列改变其大规模进攻拉法的计划。有分析认为,内塔尼亚胡正采取“以战养政”策略,通过保持国家的“战争状态”来维持其政权。以色列区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姆罗德·戈伦指出,内塔尼亚胡领导的执政联盟受到极右翼政党牵制。

  作为极右翼强硬派代表的以色列国家安全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曾明确发出警告,政府若不与哈马斯战斗到底,他领导的犹太力量党将退出执政联盟。该党退出将意味着内塔尼亚胡政府垮台。以色列财长、极右翼政党宗教犹太复国主义者党领导人比撒列·斯莫特里赫日前也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警告,如果内塔尼亚胡敢取消对拉法的进攻,该党将推翻政府。

  至于美国的施压,舆论普遍认为这并不会影响以色列攻打拉法。事实上,拜登在对以施压的同时,依然承诺将继续确保以色列的“铁穹”防空系统等能有效抵御外来袭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专家约纳坦·弗里曼指出,美国考虑对以色列“断供”武器只是为了塑造自身形象的权宜之计,两国间防务关系牢不可破,“断供”能否真正落实尚不明朗。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文章也援引以色列官员和分析人士的观点说,拜登的警告只是在传递一个政治信号,短期内并不会影响以色列的作战能力。

  国际社会强烈反对

  巴以新一轮冲突延宕至今已超过7个月。根据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12日发布的数据,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3.5万巴勒斯坦人死亡、超过7.8万人受伤。

  拉法是加沙地带仅存的尚未被以军地面部队大规模进攻的主要城市,逾百万名巴勒斯坦人正在那里避难。以军一旦对拉法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势必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加剧加沙地带人道主义灾难,因此该计划遭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和反对。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警告,随着以军在拉法推进军事行动,加沙地带面临“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风险。

  以军已控制拉法口岸加沙地带一侧,从而迫使口岸关闭。世界粮食计划署日前警告,该机构在加沙南部的救济食品库存到11日就“无粮可发”。多个援助组织表示,加沙地带燃料告急,危及医院运行。

  南非敦促联合国国际法院发布命令,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拉法的军事行动并撤军,并要求以色列确保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以及国际救援和调查人员等顺利进入加沙地带。

  埃及总统府也发表声明说,埃及总统塞西和约旦首相哈苏奈9日在开罗会晤时重申,两国“完全拒绝”以色列入侵拉法,以色列的行动堵住了受伤和生病的巴勒斯坦人的唯一安全出口,并阻碍了人道主义和救济援助的运送。

  近些天来,以军不断向拉法居民下达疏散令。据悉,已有约11万人被迫重返在战火中被大面积摧毁的加沙地带北部地区,还有约30万人前往以方指定的马瓦西“人道主义区”。不过,联合国和国际援助机构官员说,该“人道主义区”已过于拥挤,难以承受大批人员涌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11日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将被困在拉法的平民疏散到不安全地区的命令是不可接受的。”

(责编:刘叶婷、张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为建设人才强国贡献力量(大家手笔) - 河南省西峡县人武部聚焦矛盾问题现场办公

为建设人才强国贡献力量(大家手笔)

发布时间:2024-08-21 22:02:19 来源: sp20240821

  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天,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高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充分发挥人才对我国发展的支撑作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造人才“孵化器”,优化人才成长生态。“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科技人才要在科技创新第一线成长起来,成长周期较长。如果懒于松土、疏于施肥、急于收获,就会违背人才成长客观规律,难免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这对人才成长十分不利。高校要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生态,更好打造人才“孵化器”。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扎根祖国大地,对标世界一流,加强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坚持引育并举,构建定位清晰、层次合理、衔接有序的人才引育体系,分层分类构筑人才梯队,吸引更多人才来成就梦想。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优化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创新环境。依托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等各级重大平台,为人才“搭台子”“架梯子”“引路子”,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活力和潜力,让人才在宽松开放的沃土中脱颖而出。

  建立“多元化”标准,完善人才评价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评价体系不合理,‘四唯’现象仍然严重,人才‘帽子’满天飞,滋长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如果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等,就难以激发各类人才积极性。高校要坚持“多元化”与“精准化”兼顾,针对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制定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完善符合人才特点的分类评价体系。比如,可健全教师队伍、科研队伍等不同职称晋升体系,精准推进教学科研并重型和教学为主型、基础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教学实验型和科研实验型分类评价体系。此外,要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改变学术成果“一刀切”的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比如,基础前沿研究评价要突出原创导向,社会公益性研究评价要突出需求导向,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要突出市场导向,等等。

  坚持“一盘棋”推进,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对科技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来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通过强化党和国家对重大科技创新的领导,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能够打通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协同科研攻关的堵点,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从而为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高校可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开展大科研、产出大成果,提升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围绕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培养使用一批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面向国家战略布局和前沿方向,加速推进新兴交叉学科群建设,形成以顶尖人才为战略支点的雁阵格局,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范先群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9日 09 版)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