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太行山村“数字”新农具 “筑梦”沃野奔共富

发布时间:2024-08-26 21:45:09 来源: sp20240826

   中新网 长治10月23日电 题:太行山村“数字”新农具 “筑梦”沃野奔共富

  作者 范丽芳 张东华

  晒场上,村民收获的谷子堆成小山;院子中,颗粒饱满的玉米棒被码得整齐;农田里,有人正察看芦笋苗长势……深秋时节,山西省武乡县胡峦岭村村民正在盘点今年的收成、做着明年的规划。

  “明年的收成肯定比今年还好。”胡峦岭村党支部书记姜怀庆站在该村芦笋种植基地,不时伸手为芦笋苗打顶,“我们去年种的300多亩芦笋苗,明年就到了盛产期,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保守算,每亩收入在1万元以上。”

忙完一天的工作,胡峦岭村党支部书记姜怀庆去芦笋种植基地察看芦笋苗长势。范丽芳 摄

  本是靠天吃饭的农业行当,在数智赋能加持下,姜怀庆对之信心十足。

  胡峦岭村地处太行山深处,全村耕地面积1800亩,由4个自然村组成,158户502人中,曾有70户贫困户,村民以种植谷子、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地下无矿产资源,地上靠天吃饭,村里人纷纷外出打工,“50岁以下的,都在外边”。

  2017年,中国决战脱贫攻坚之际,在外做生意的姜怀庆被胡峦岭村民委以重任,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促农增收,产业先行。姜怀庆带着村“两委”干部赴外地考察期间,了解到芦笋种植项目。回村后,经土质化验、专家论证,2018年,胡峦岭村首次试种芦笋40亩,三年后的盛产期,亩产达1000斤,每亩收入3000元到5000元,第一年达收入26.7万元。

  “这40亩属露天常规种植,某种程度也是靠天吃饭,该下雨的时候有雨,芦笋长势就好。”正在该村对口帮扶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山西有限公司长治分公司(以下简称“山西移动长治分公司”)工作人员了解到姜怀庆的担忧后,将这一情况向上级汇报。

胡峦岭村芦笋种植项目引进农业物联网系统配套建设,实现了精准化智慧种植。范丽芳 摄

  经多次研讨交流,山西移动长治分公司发挥所长,为胡峦岭村芦笋种植项目引进农业物联网系统配套建设,实现了精准化智慧种植。2022年4月份,随着胡峦岭村337亩青芦笋种植基地建成,5G智慧青芦笋管控平台也投入使用。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根据芦笋苗的长势,一键操控浇水、施肥,还会将芦笋整个生长周期各项数据记录下来,为后续改善种植方法提供依据。”山西移动长治分公司驻胡峦岭第一书记兼帮扶队队长牛波说,在5G技术赋能下,芦笋质、量“双升”,“预估每亩可增加15%产量、最少增收1350元到1750元,300亩可增收40万到50余万元。”

  随着冷库建成、数智赋能,姜怀庆可以大胆规划,“2025年,带动周边和本村把芦笋产业发展到3000亩,做成产业链。”

  为此,胡峦岭村发动农户参与育苗,利用空闲院落,发展“庭院经济”。

胡峦岭村发动农户参与育苗,利用空闲院落,发展“庭院经济”。图为村民魏雪琴正在打扫庭院。范丽芳 摄

  “今年村里给了我家4800株芦笋苗培育,有技术员辅导,一天浇两次水,4个月后卖给村里,一株1.5元,也不耽误自家农活儿,因为培育得好,还奖励了我1000块钱。”胡峦岭村村民魏雪琴说,3月到9月不忙的时候,也能在村里芦笋基地打工挣钱,“以前都不知道芦笋长啥样,现在成了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统计,2023年,当地合作社带动胡峦岭村40户村民参与育苗,每户增收7000元以上。

  根据规划,该村将发展芦笋种植大棚,同样利用5G智慧管控平台,远程给水、给肥,带动本村及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实现乡村振兴。(完)

【编辑:张燕玲】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天津: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医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 浙江宁海湾“新年第一鲜”头茬海苔开采

天津: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医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4-08-26 21:45:11 来源: sp20240826

   中新网 天津11月15日电 (孙玲玲)日前,记者从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获悉,天津市最新制定《天津市中医药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天津市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科学有序的中医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增强中医治未病、康复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健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机制。

  《行动计划》指出,在完善中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面,支持中医一附院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以针灸技术传承创新和推广应用为方向,建设国际针灸中心。推进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慢性病等中西医联合攻关。推进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滨海新区中医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加强肾病科、临床药学、骨伤科、肛肠科等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加强中医综合治疗区(室)、治未病和康复服务区建设。实施天津名医堂工程,分层级建设一批名医堂,组建名医团队并支持名医团队入驻名医堂。实施中医重点专科医联体“百千万工程”,覆盖百个中医重点专科,辐射千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训万名中医医护人员。

  《行动计划》指出,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加强中医治未病、中医康复学科内涵建设,建设中医治未病中心,推广膏方、中医健康体检等中医治未病服务;建设中医康复中心、推广中医康复服务模式,为心脑血管、呼吸、肿瘤、糖尿病、骨伤等重病、慢病和伤残人群提供特色中医康复服务。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基层治未病、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实现“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提供基层保障。

  此外,《行动计划》还明确了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立中医药杰出人才等四级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医保支持中医药特色发展政策措施、优化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每年开展调价评估方面的行动计划。

  按照《行动计划》,天津将每年开展调价评估,符合启动条件的及时调整价格,重点将功能疗效明显、患者广泛接受、特色优势突出、体现劳务价值、应用历史悠久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调价范围。大力支持将疗效和成本有优势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综合考虑有效性、经济性等因素,按规定合理确定目录分类。(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