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商会会长:合作助力可持续发展 澳中关系面临新机遇丨世界观

发布时间:2024-08-07 11:54:36 来源: sp20240807

   中新网 北京6月19日电(陈天浩)应新西兰总理拉克森、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于6月13日至20日对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访澳期间,李强总理还同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了第九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

  “与中国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双边关系,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谈及中澳关系发展,在接受 中新网 采访时,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Vaughn Barber)如是说。

  中国澳大利亚商会会长冯栢文(Vaughn Barber)

  冯栢文认为,澳中关系对澳大利亚来说极其重要。阿尔巴尼斯自执政以来,逐步释放改善对华关系的信号。此前,阿尔巴尼斯曾提出,能够将澳大利亚的货物出口到中国,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也符合中国的利益。

  冯栢文表示,商业界也对澳中双边关系发展持乐观态度。由中国澳大利亚商会发起的商业情绪调查(business sentiment survey)结果表明,90%的涉中澳业务公司和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其在中国业务的投资;70%的受访者对中国业务的长期前景高度乐观或谨慎乐观。冯栢文称,“此外,超过70%的受访者对近期澳大利亚政府处理与中国的双边关系,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

  提及未来经济合作前景,冯栢文表示,“中国为澳大利亚能源、农业、食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和发展潜力。展望未来,澳中双方会通过新兴的服务和投资机会,补充现有的商品出口优势。”

  资料图:以“连接塔州与中国 共享机遇 共创未来”为主题的澳中经济合作论坛(塔斯马尼亚)专场活动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塔州)首府霍巴特举行。 匡林 摄

  他进一步解释说,在去碳化相关领域的合作方面,澳中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双边关系,因为两国在这一领域高度互补。澳大利亚能提供丰富的可再生技术所需资源和可持续实践方面的前沿研究,中国则在规模制造、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具备优势。澳中在去碳化相关领域的合作可以给两国带来共同利益,并加速全球向净零排放的未来转型。

  随着澳中两国关系的稳定和改善,现在是两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探索新合作和投资机会的好时机。冯栢文重点强调了三个行业——可再生能源、清洁交通和先进制造业,因为澳中两国在这些行业互补性极高,且中国拥有资本、技术和规模优势,能够与澳大利亚市场的需求相匹配。

  首先,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这为澳中两国开展合作提供了广阔机遇。通过加速发展可持续电网,两国的经济和环境都可获益。

  其次,向电动汽车(EV)和可持续交通基础设施的转型,是澳中合作的另一重要领域。借助中国在电动汽车技术和电池生产方面的优势,澳大利亚在交通转型方面有巨大的潜力。

  资料图:2024年1月22日,浙江宁波,吉利旗下极氪智慧工厂焊装的新能源车架在自动运输带上传送。 中新社 记者 王刚 摄

  最后,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澳中两国也有光明的合作前景,在可再生氢的生产和规模化、关键矿物加工以及电池生产和回收领域,中国企业已开始运作,并积极探索项目合作。

  冯栢文认为,在这些行业与中国开展合作,是澳大利亚的明智之举,不仅能给该国提供全球领先、具有成本效益的技术,还能帮助澳大利亚升级价值链。(完)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丹探险家舟山挥桨启航 开拓中国远洋赛艇新航程 - 国安部:“包租公”举报诡异绿光,获得重大奖励!

中丹探险家舟山挥桨启航 开拓中国远洋赛艇新航程

发布时间:2024-08-07 11:54:37 来源: sp20240807

   中新网 5月26日电 继23年前成功横渡大西洋后,来自中国和丹麦的探险家孙海滨、黄思远(Christian Havrehed)再度携手,将划船东渡链接太平洋。25日,孙海滨和黄思远东渡启航仪式在浙江舟山举行。

孙海滨和黄思远东渡启航仪式在浙江舟山举行。受访者供图

  2001年,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孙海滨与黄思远参加了有“世界上最艰苦的划船比赛”之称的沃特·艾文斯大西洋划船挑战赛。他们在无外援的条件下,划一条7米小船,从西班牙出发,56天划行5000公里,成功到达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当年二人就曾约定,未来划船东渡链接太平洋,如今两人的愿望终于得以成行。

  黄思远介绍,许多年前在香港看到一个爱尔兰探险家从越南划船到日本的自传后,他也萌发了东渡想法。他说,徐福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名字在世界上也很有名,“但关于他的事迹和相关联的中国历史、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熟悉,所以我想通过体育探险方式访问日本的徐福地点和寺庙,并与当地的徐福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讲述徐福和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文化。”

  据介绍,两人预计用两周左右时间不间断完成800公里的第一部分航程,最终在日本长崎登陆,经短暂休整将开始在日本外海的第二部分500公里的航程,终点是日本延冈市,全长约1300公里。总用时35天(包括躲避恶劣天气和第二阶段上岸交流)。

  按照黄思远的构想,两人“划船链接太平洋”的计划分四个阶段,2024年第一步计划是效仿公元前210年秦代航海家徐福东渡路线,从中国划船到日本。未来条件成熟后,他们继续“划船跳岛”形式,从日本到堪察加半岛,最后再从阿拉斯加抵达美洲。

  对于两人的这次远航,尽管技术设备科技含量较23年前大幅提升,但难度一点不比当初划船横渡大西洋容易。孙海滨透露,“现在的难度在于天气和洋流,当年大西洋是顺风、顺洋流。而东海气流和海流比较复杂,这个季节应该是西南风也就是顺风还没来,反而还是强劲的东北风,意味着是逆风。因此,第一步800公里的航程中,可能还要面临风暴需要躲避。”

  天气之外,饮水也是麻烦,黄思远坦言,虽然船上配置了淡水机,但因为河流人海口水质含沙量大,“我们可能都不敢用淡水机,水中的沙子会毁掉机器,到了深海才能用淡水机,所以我们就要至少带足10天的淡水,吃的都是脱水食品,一来便于保存,二来做到轻量化。”

  外部困难之外,两人的身体也面临巨大考验。“我们每天是24小时不间断划桨,每2小时轮换,一人划桨,另一人休息睡觉。理论上两人一齐划桨会速度更快,但也意味着需要一齐休息,这样反而会问题更多,停桨后洋流会让船偏航,更大的问题是这段航程中民用船只多,无人操纵和观察面临被撞危险。”黄思远解释说,如此一来长期划桨会导致不断与座垫摩擦的臀部犹如骨头与硬物接触,加上不断有海水浸泡,那种疼痛终生难忘。

  孙海滨补充,握桨的双手初期会在同一手指位置连续出水泡,“你不能不管,否则水泡越来越大,必须扎破,接触海水后非常疼。”此外,船上两人上厕所也是问题。

  在孙海滨心目中,此次远航除了展现中国人不畏艰难的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外,想打造中国“远洋赛艇”IP赛事,也是他多年执着的梦想。希望借这次远航为契机,为海洋大省浙江打造中国自己的海洋赛事品牌奠定基础,填补亚洲在“远洋赛艇”项目上的空白。(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