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学生用5分钟短片讲述蒙文春联背后的“铸牢”故事

发布时间:2024-08-19 14:50:01 来源: sp20240819

  一只羊角是蒙古族小男孩巴特尔手中的“笔”,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的雪地,则是他的“纸”。站在这张白茫茫的纸上,巴特尔正学着写下一副“蒙文春联”……

  这一画面来自名为《春风吹又生》的5分钟短片。不久前,这部由华中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拍摄的短片,获得了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板块的最佳作品奖。

短片《春风吹又生》海报。受访者供图

  全片以“蒙文春联”为线索,讲述了12岁的巴特尔向蒙古文书法传承人巴音达拉学写“蒙文春联”的故事。

  白节是蒙古族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近年来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中出现了不少新内容,贴对联就是其中之一。在博州,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喜欢贴蒙文春联。巴音达拉介绍:“很多蒙古族牧民认为,门口贴上蒙文春联会更有‘家’的感觉。”每逢过年,巴音达拉便用蒙文书法设计出不同的春联,送给当地的农牧民。他还利用周末在博州青少年宫为当地的孩子开设免费的蒙文书法课,教他们写蒙文春联。

  这件事引起了从武汉来的支教学生们的兴趣。“我们的服务地是有着35个民族的城市,援疆支教让我们为这里带来了新的知识,但同时,当地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也在滋养我们,所以我们想把看到的这些故事记录下来。”短片导演余典说。

余典(右一)在拍摄现场为演员卓玛讲戏。受访者供图

  在拍摄短片的过程中,支教的学生们一次次被感动:阿丽腾阿姨临时改变家庭活动,只为给摄制组提供拍摄场地;巴音达拉老师开着随时会陷入泥地的二驱车,也要坚持接送摄制组……

  短片中,扮演巴特尔的小演员银子贺来自多民族组成的融合家庭:爸爸是汉族人,妈妈是蒙古族人,姥姥、姥爷也是蒙汉结合。据悉,在博州,和银子贺一样,蒙汉结合的“多民族融合家庭”还有很多。

  “石榴千房同膜,是友谊、团结、亲密无间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显化,也是我们拍摄《春风吹又生》这部短片感受到并想与大家分享的。”余典说。(完)(《中国新闻》报作者刘益伶报道)

【编辑:刘欢】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儿童文学《珊瑚在歌唱》引导小读者关注海洋生态保护 - 报告称武汉算力中心以长江两岸分布式集聚发展

儿童文学《珊瑚在歌唱》引导小读者关注海洋生态保护

发布时间:2024-08-19 14:50:04 来源: sp20240819

   中新网 雄安3月27日电 “唱响新时代的海洋生态之歌——王棵儿童文学作品《珊瑚在歌唱》作品研讨会”,26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作品从潜水这一小读者充满兴趣的活动切入,以“种珊瑚”为主线,将读者的视野引向广阔海域和神秘的海底世界,书写了海洋生态保护的大主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天然联系与和谐共生。

《珊瑚在歌唱》书封。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珊瑚在歌唱》是作家王棵继《风筝是会飞的鱼》《大海上的脚印》之后,又一部海洋题材的儿童文学新作。小主人公每朵在潜水时见识了奇异的海底世界和五彩斑斓的珊瑚,认识了珊瑚保育专家曾阿姨,了解了保护海洋和珊瑚的重要性。在担当海洋保护志愿者的过程中,孩子们确立了自己的理想,也领悟了爱和悲悯,懂得了人生要担负的责任与使命。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表示,《珊瑚在歌唱》是一本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都非常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品,“作品通过对珊瑚的描写,讲清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生态文明的种子”。这部作品也具有很严谨的科学性,由专业学者担任顾问、把关内容,有助于精准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知识,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高洪波总结书中描写了四种颜色的歌:蔚蓝色的海洋之歌、火红色的科学之歌、金黄色的理想之歌,以及嫩绿色的生命与大爱之歌。作者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资源,让主人公融入日常、融入大海,用充满诗意的文字塑造了层次鲜明的人物形象。

作品研讨会现场。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供图

  儿童文学研究专家、出版人海飞认为,中国儿童文学界近年来涌现了一批海洋题材的优秀作品,呼应了新时代对海洋保护与探索的关注。作家王棵基于自身南沙守礁的经历,推出的这部新作有效传承和发展了我国海洋文化的内涵,体现了对海洋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刻理解和践行,不仅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对我国海洋儿童文学和生态儿童文学领域的重要补充与贡献。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关于生命修复、重生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的笔触深入到大海内部,展现大海的神秘与雄奇,激发儿童对海洋世界的探索欲。”王棵现场分享了他的创作初衷。

  研讨会由《文艺报》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