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侨宅在保护传承中焕发生机留住乡愁

发布时间:2024-09-07 14:09:45 来源: sp20240907

   中新社 北京1月5日电 (记者 吴侃)精湛的建筑工艺、传神的彩绘壁画、浓郁的异域风情......一座座历经岁月洗礼的华侨建筑,见证了海外侨胞的奋斗历程,也是他们的乡愁所系。

  《关于加强福建省涉侨建筑保护管理的通知》日前印发,进一步明确了福建省涉侨建筑保护管理工作的相关事项。当前,各侨乡多措并举,对华侨建筑进行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使老建筑焕发新活力。

  “老宅有专人管养,我们很放心。”顺琴故居后人洪华说。顺琴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东湖社区,是东湖侨宅的代表。顺琴本名洪作鸣,早年间赴越南谋生,回国后于1919年在家乡建成一座“四点金”格局侨房,当地人称其为“顺琴仙厝”,厝内有大量彩绘壁画,呈现华侨在海外的生活场景。

  顺琴故居有专人管理,得益于当地侨务部门推出的“侨房管家”服务,通过“代管”“托管”等模式对闲置侨房进行必要的安全养护、保育活化和运营管理。部分侨房还用于公益事业或出租,所得资金设立专项基金,实现以房养房。如今,仅在东湖社区就有30座侨房纳入“侨房管家”管理。

  在一些侨乡,老侨宅经过活化利用,有了新身份、新用处。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东大村,有融合莆仙风貌和南洋风情的百年华侨建筑38栋。去年以来,当地对10栋侨宅进行修缮和活化,其中,姚万丰大厝作为民俗馆,堞楼作为手工体验馆,文协楼作为华侨纪念馆,姚为祺故居作为家风家训馆,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留客村,当地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对蔡家宅、卢家宅等古宅民居进行保护修缮,有“海南侨乡第一宅”美誉的蔡家宅还多次作为接待博鳌亚洲论坛嘉宾的会客厅,举办过多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蔡家后人蔡王普君表示,能够承担这样的使命,也是老宅的一份荣耀。

  还有一些侨乡通过检察公益诉讼等方式保护侨宅和涉侨文物。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有一座建于清末的华侨建筑爱春楼,半年前这里还长满杂草、堆满杂物,梅县区检察院灵活运用诉前磋商、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养护措施落实,实现了保护常态化。

  “祖庙是我们的根脉所在,能得到修缮我们很高兴。”灌口凤山祖庙捐建者后人黄允尾说。灌口凤山祖庙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由东南亚华侨捐建。由于年代久远外观破损严重,集美区检察院去年调研后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文史专家等“联合会诊”,并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修缮方案落实。

  “华侨建筑是华侨精神的重要见证,也是华侨文化的重要载体。”广东华侨历史学会会长、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研究员张应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侨乡推出的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华侨建筑整体保护利用水平,让老建筑呈现出新生机;有助于深入发掘和提炼华侨建筑的文化底蕴,涵养侨文化资源;有助于为海外侨胞留住乡愁,让心系家乡、情牵故土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

  谈及如何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好华侨建筑等涉侨文化遗产,张应龙表示,未来应结合好“形式”与“内容”,在做好涉侨文化遗产搜集和保护的同时,也要呈现其背后的好故事,使其成为展示侨文化的窗口;同时,应该拓展涉侨文化遗产的范围,对于侨乡民俗等涉侨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从侨文化角度进行挖掘和保护。

  “在将保护放在第一位的基础上,各地也可以因地制宜,探索涉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新模式,比如通过与侨史展览、观光研学等相结合,充分契合海外侨胞的需求,产生同频共振的效应,使涉侨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张应龙说。(完) 【编辑:惠小东】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15所高校聚焦澳门及湾区未来社区创新营建 - 印度西部一船只发生倾覆 已致14人死亡

15所高校聚焦澳门及湾区未来社区创新营建

发布时间:2024-09-07 14:09:46 来源: sp20240907

人民网澳门2月28日电 (记者富子梅)内地15所大学的教授与学生27日受邀走进澳门,与澳门本地师生一起开办 “大湾区未来社区AI技术创新应用澳门工作坊” ,在今年3月至6月期间,利用AI新技术,在城市老旧社区营建高质量生活空间方面提出具有创新性、号召力,且可实施的解决方案。

“大湾区未来社区AI技术创新应用澳门工作坊”由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意大利雅伦格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办。主题为“国际化未来社区生活场景营建构想——关怀弱势人群的大湾区高密度社区公共空间研究”。以大湾区的澳门和广州为城市环境背景,引入AI和大资料分析技术,识别两个城市老旧社区的老年人生活方式与行为特点,研究构建老旧社区适老化生活空间与场景。工作坊27日启动后,15所内地大学与澳科大人文艺学院的师生们对澳门黑沙环祐汉片区和妈阁庙片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和交流。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张志庆指出,由于地理位置、文化传承等原因,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建筑、社区生活空间等有许多共性特点,土地资源紧缺、人口密集,城市建设、社区生活空间的改善都充满挑战。期待工作坊对此有所思考、探索和发现,助力澳门乃至大湾区城市建设和发展。

雅伦格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家豪表示,基金会致力于推动并支持中国当代建筑设计和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与创新发展,希望此次工作坊在探讨解决城市公共空间创新营建等方面,为澳门乃至全球的城市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坊启动仪式后,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郑剑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四室总建筑师蒋涛、香港大学教授陈炳雄分别做了题为《澳门城市和小区的形态特征》《建筑价值观的思考》《AI与社会创新畅想》的主题发言及成果分享。

据悉,本次工作坊的成果将在澳门回顾祖国25周年之际在澳门展出,其中优秀作品将被推选至2025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责编:燕勐、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