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8-03 10:23:34 来源: sp20240803

  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习近平主席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并强调“希望各方充分利用‘良渚论坛’平台,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明交流借鉴,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在首届“良渚论坛”上,中外嘉宾畅所欲言、深入讨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嘉宾们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举办“良渚论坛”对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一带一路”,上百种语言共存,各国各地区拥有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越是如此,越需要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通,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在首届“良渚论坛”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关于践行全球文明倡议的联合声明》。

  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国际博物馆联盟、国际艺术节联盟、国际图书馆联盟、国际美术馆联盟、旅游城市联盟代表围绕推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作主旨发言。

  墨西哥城剧院系统负责人安海尔·安科纳·雷森德斯表示,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旨在促进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很荣幸能参与其中,通过分享各自的见解和实践经验,为文化领域的交流提供机会,为共同发展和学习互鉴作出贡献。

  “推动不同文明对话是深化国际合作的必由之路。”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馆长史黛拉·克莱索拉克表示,希腊和中国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文明发源地。两国都可以从对彼此文化遗产的认同和相互欣赏中受益良多。

  丝绸之路国际图书馆联盟代表、卡塔尔国家图书馆执行馆长陈慧心表示,作为文化宝库,图书馆书架上摆放的并不仅仅是与当地文化相关的书籍,还有超越地理界限、踏上前往世界各地的旅程、展示不同文化的书籍。图书馆还是提供各类活动的平台,供人们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和分享。所有这一切都有助于培养欣赏和尊重他人观点的个体,促进对文化的理解,从而形成包容和尊重不同观点的社会。

  “人文艺术交流在国家、民族和人民之间的对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乌兹别克斯坦美术馆首席专家萨奥达特·鲁基耶娃表示,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将通过举办交流展览、加强科研人员之间的互访和研究交流、互派艺术家到联盟国家进行艺术创作等方式,促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表示,作为首届“良渚论坛”的举办地,余杭有责任有义务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主动融入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者、全球文明倡议的践行者。余杭将以成功举办首届“良渚论坛”为契机,纵深推进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坚持开放包容,积极组织开展国际人文交流活动。

  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从绘画到陶艺,杭州梦栖小镇“艺汇丝路”访华采风作品展上,一批批凝结着中外友谊和真情的艺术作品正在集中展示。

  从良渚文明的玉器文物,到富春江畔的风景,再到点茶、越剧、中国书画、围炉煮茶等中式雅韵体验活动……论坛期间,来自83个国家的84名外国艺术家,参与到“艺汇丝路”采风活动中。他们从杭州出发,分别前往湖州和绍兴,体验浙江山水美景,领略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途中,艺术家们根据采风见闻,各自进行创作。

  来自阿塞拜疆的艺术家,将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里拍到的出土陶器与阿塞拜疆的陶器搭配进行艺术创作。一位阿曼艺术家将一首唐诗写在画作上。20余名来自杭州两所小学的学生还与参加采风活动的各国艺术家一起创作了陶艺、国画、版画等包含良渚文化元素的艺术作品……立足浙江人文历史的艺术对话,让各国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在湖州安吉的余村,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新西兰艺术家麦克劳德·凯瑟琳·罗丝时不时收集起一些树叶,放进随身的挎包里。“我在这里看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她说,在中国的见闻,让自己有了更多创作灵感,想要将看到的一切都吸收、融入自己的绘画作品中。

  “这些年来,随着对中国的深入了解,我在作品中逐渐加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如中国传统器具、植物等,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激发着我的创作灵感。”哈萨克斯坦画家基里巴耶夫说,从神秘的神人兽面纹到精致的各式玉器,良渚的历史文明,深深吸引着自己。

  主题为“中外艺术家眼中的文明交流互鉴”的“良渚论坛”艺术家分论坛上,来自科特迪瓦、叙利亚、哈萨克斯坦、泰国、荷兰、新西兰、厄瓜多尔的7位外国艺术家与国内艺术家代表,畅谈艺术创作与文明交流互鉴。

  科特迪瓦艺术家玛蒂尔德说,文化和艺术是没有语言障碍的,艺术和文化属于全世界的人民。20多年来,她的艺术创作手法一直和中国书法文字联系在一起。交流带来了更深的理解、更多的包容、更有力的开放、更丰富的创造。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张捷说,良渚也启示着我们,人类对于美、对于和谐的理解是共通的,要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从登上大莫角山,到走进王陵遗址,亲身体验良渚玉雕制作……论坛期间,来自34个国家的45名青年汉学家探访良渚古城的各个遗址点,深度体验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

  参观游览良渚博物院时,来自波兰华沙大学的青年学者孔孝文,对讲解员抛出来的一个个问题对答如流。他说,他不仅熟知中国历史,也了解中西文化交流。在他看来,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和历史,对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自埃及的青年汉学家陈露,从2003年就开始学习中文。如今她是埃及萨达特大学的一名汉语言讲师,致力于把中国的文明以故事形式传递给埃及的学生。“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交往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开始重视并学习中文,这对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十分重要。”陈露说。

  论坛期间,“良渚论坛”青年汉学家分论坛以“新时代青年汉学家眼中的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来自哈萨克斯坦、意大利、奥地利、尼日利亚、德国等国的青年汉学家与国内专家学者,围绕“文化丝路”对民心相通、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及其世界意义等进行交流探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认为,要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早在5000年前,包括良渚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就开始与世界各地文明积极交流,各取所长、各呈其美,这对世界史学界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认识到世界文明是多元互鉴的共同体具有深远的意义。

  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副主席、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雷佩克认为,今天丝路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着人民、国家和文化。在此框架内,文化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得到了促进,并变得更加重要。

  作为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上海班的研修学者,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政治国际关系学系主任谢里夫表示,每个个体都可以为文化互联、互通、互鉴作出贡献。“在地球村中,我们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希望我们可以真正做到‘和而不同’,共同创造更加和谐的世界,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谢里夫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5日 06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改造蛋白质能长记性? - 文化中国行|让孩子们流连忘返,宁波图书馆做对了什么?

改造蛋白质能长记性?

发布时间:2024-08-03 10:23:35 来源: sp20240803

  ◎本报记者 张佳欣

  提高记忆力是我们关注的永恒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规律。同时,一些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记忆力减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人增强记忆力呢?

  近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神经科学家设计了一种合成蛋白质,能促进老年认知退化人群的记忆功能。他们对LIMK1蛋白质进行了基因修改,并嵌入一个合成肽“分子开关”,该开关能在免疫抑制药物的作用下被激活,可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的记忆力。这一发现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并有望“彻底改变神经病学领域”。

  记忆是如何形成的?合成肽“分子开关”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围绕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论文第一作者、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生理学副教授克里斯蒂安·里波利,以及论文资深作者、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主任、生理学和心理学教授克劳迪奥·格拉西。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位于大脑特定区域(如海马体)连接神经元的突触的改变。这种突触改变的现象叫突触可塑化。”格拉西说。

  里波利在采访中向记者介绍了记忆的形成过程:“记忆通常被理解为外显记忆。而外显记忆包括关于地点、人和物体的信息。临床证据和对哺乳动物的临床前研究已经确定了参与信号处理和记忆形成的关键大脑区域包括海马体和内侧颞叶的相关区域。”

  在这些大脑区域的神经回路中,突触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这些传递导致蛋白质修饰、激活或失活以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这反过来又引发了突触连接强度的长期变化。这些蛋白质的改变能够让人在某些时刻回忆起相同神经元的激活,从而有助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和恢复记忆。

  那么,记忆是如何增强和减弱的?里波利表示,这与LTP有关。

  长时程突触可塑性指的是神经元突触对于长时间刺激的应对。LTP就是一种重要的长时程突触可塑性,指在一定刺激条件下,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效能可被长时间增强。树突棘是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而LTP就发生在树突棘上。在树突棘上,数百种蛋白质可以在LTP发生期间改变功能。

  树突棘增强了神经网络中的信息传输,对学习和记忆过程至关重要。记忆正是通过这种可塑性来调节的。

  LIMK1与记忆力密切相关

  里波利说,除非受到LTP的影响,否则树突棘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结构的维持依赖于两种蛋白质(丝切蛋白和肌动蛋白)的相反活性。肌动蛋白自然倾向于聚合,而丝切蛋白会切割肌动蛋白聚合体,从而形成一种平衡。

  这时,就不得不提到LIMK1蛋白质了。“LIMK1蛋白质是一种激酶,一种结合腺苷三磷酸(ATP)并磷酸化其靶标的蛋白质。”里波利说,“LIMK1蛋白质在决定神经元结构变化,即树突棘的形成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LIMK1蛋白质能磷酸化丝切蛋白并抑制它,同时,允许肌动蛋白聚合和扩大树突棘。通过增加树突棘的体积,神经元更容易进行交流。

  “事实上,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树突棘的数量和体积都有所减少。”里波利说。

  此次,研究团队的目标是调节LIMK1蛋白质的活性。用药物控制LIMK1蛋白质意味着能够促进突触可塑性,从而调节记忆。

  研究团队设计了LIMK1蛋白质,在其中引入了一个合成肽“分子开关”,并用雷帕霉素控制该“分子开关”。

  里波利表示,LIMK1蛋白质与ATP结合部位靠近该“分子开关”,如果没有雷帕霉素,合成肽“分子开关”就会保持关闭。有了雷帕霉素,合成肽“分子开关”就会被开启,进而重新激活LIMK1蛋白质。

  里波利进一步介绍说,雷帕霉素是一种以其穿过血脑屏障的能力而闻名的药物,已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研究表明它可以延长寿命、增强认知能力。因此,雷帕霉素可能与研究人员设计的LIMK1蛋白质协同作用,以潜在地减缓或逆转在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的实验模型中观察到的认知障碍。

  能否用于人类还需进一步验证

  里波利说:“工程化的LIMK1蛋白质通过增加海马体的树突棘体积和神经通讯来增强小鼠的记忆力。这种改善对于患有认知缺陷的老年小鼠来说非常显著,它们在对新物体的识别和对物体位置的识别等测试中,表现出了记忆力增强的迹象。”

  这种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操纵突触可塑性过程和记忆。此外,格拉西强调,它为进一步工程化蛋白质的开发铺平了道路,这些蛋白质可能会彻底改变神经病学领域的研究和治疗。

  格拉西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在表现出记忆缺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模型中验证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当然,还需要更多研究,才能确认这种方法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人类。 【编辑:卞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