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的芳香(随笔)

发布时间:2024-07-21 11:48:54 来源: sp20240721

  布谷鸟从头顶的天空掠过,叫声高远而悠长。香椿把积攒了一冬的力量与热情,摇晃在崖壁、坡顶上。对于世代生长在川东北村庄的人们来说,笃定地确认春天的到来,大多有赖于春冰的融化、鸭子嘎嘎跳下水,以及在田埂和山岗游走的当口,眼里突然烧进来的一串如火如霞的植物。这种能佐食入药的物种,我们这些粗糙的毛头小孩,最初并不知道它们的妙处。怎么瞧,它们都与我们长在脑袋两侧的耳朵相去甚远,可村里的老人们偏偏要把它们唤作——“折耳根”。

  “去撬折耳根了”“大雁坡好多折耳根,快来哦”……这些顺耳的声音在空中一路颠簸,最后撞入我们的耳蜗。我们接住大人递过来的器具,呼朋引伴,一窝蜂地挎着篮子、背上背篓出了门。那些赭红的植物就像神秘的引线,一路扯着我们的脚丫。我们上山、下沟,再上坡,再下坡。走着走着,我们也像那些赭红的植物一样,散落在田间地头,东一个,西一个,弯着腰的,低着头的,趴着身的。带去的工具多是家里不常用的钝锈之器,但我们并不去计较。我们只管走走停停,打打闹闹,仿佛那些春日是平白溢出来的——是多余的赠送。

  至于采在我们手中的植物的最终命运,它们是否算得上村庄的一道美食,我们并没有多去关心。我们一只手捏着它们,抚着它们的茎叶,探寻它们深埋土里的根。然后扶着它们的叶和茎脉,连同呼吸到第一口气的泥土,一并扯出来、撬出来、拱出来。然后,我们的筐里篓里,就不只是赭红了。很快有了白,一掐就破的白;也有了粉,低首含羞的粉;还有了青,天蒙蒙亮时云朵的青。还有些好看的色彩,它们就那么相安无事地共存于那些植物的同一枝叶上、茎上、须上。背篓里,折耳根的芳香越来越浓,不知不觉间,黄昏的幕盛大而宁静地张开。我们干脆一屁股坐在那些芳香的一侧,把头仰起来,任万千条金灿灿的光线在我们周围不动声色地铺开。

  此时,我们的小名被长辈们隔着一个坡喊上一嗓。我们往背篓里瞧,内心掂量这收获足以对得起一下午的时光,就放开手脚,只管嬉笑、追逐和玩闹了。丢了器具,放了篓筐,去田里摸鱼,沿着沟渠穿梭奔跑,玩捉迷藏,或比谁的水漂打得更多。我们就这样行走在如烟的金色里。

  玩乐之后,便要将折耳根送回家中。择去它们的根须,用清水洗过,而后切成齐整的段,撒上盐,再淋上酱、醋和油辣子,搅拌匀净,一道可口的下饭菜便成了。有时贪玩回去晚了,外婆担心安危,免不了要沉下脸斥责一番。外公那时身体尚无大碍,只是他的喉咙里似乎常年烧着一锅沸水。这种时候他总乐呵呵地跳出来解围。他探出双手,嘴里啧啧有声,把我一下午的成果从背上或臂弯里利索地取下来,笑呵呵地揽在怀里,仿佛揽着一个娇嫩的孩子。外婆或许看出了外公的心思,她不再言语,神色轻松下来。还没到开灯的时候,就着房顶亮瓦里挤进来的最后几缕光线,外公精瘦的身体开始围着那些植物转,腾挪移转间,那些植物经过油盐酱醋和葱蒜的加持和浸润,鲜亮起来,大大方方摆在了灶沿上。

  灶膛里的火才引燃,晚饭离煮熟尚需一段时间,但我们已齐齐举了箸,立于灶边,开始提前享受折耳根的美味。它们当然也是可以放进锅里和粥一起煮烹的,那是另一种无法拒绝的气味,是一种又软又轻的香。那种轻软的味道,经过火的锻造,可以深潜进米粒里。但外公似乎更偏爱简易的吃法。那些植物在他嘴里,发出清脆的声响。随着嘴角的翕动,我看见外公的脸庞在黑暗中发出晶莹的光来。

  我坐在外公的目光里,也学着他,翕动嘴角,细细咀嚼,把自己笼罩在折耳根的芳香里。村庄的夜幕正在降临,外婆埋下身子,在灶后拾起又一把干爽的柴火。我默默地等待着外婆抬起头,等待着灶火照亮她脸庞的那一个温馨的瞬间。而那时,那些春天的植物香,还弥漫在我们周围,久久不肯消散。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9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四链”融合 破解技术到产品转化难题 - 中方呼吁有关各方通过同伊拉克政府合作解决关切

“四链”融合 破解技术到产品转化难题

发布时间:2024-07-21 11:48:56 来源: sp20240721

  【新模式】

  ◎本报记者 叶 青

  在位于广州开发区、广州黄埔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大湾区国创中心),“一秒成像”的术中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等“高精尖”成果已从实验室走向“货架”。

  大湾区国创中心是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的战略科技力量,致力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

  “大湾区国创中心的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大湾区国创中心副主任王德保说,“中心以关键技术研发为核心使命,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直面创新链上的技术研发风险区、资本动力缺失区、人才聚集薄弱区,让早期、原创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闯入大市场。”

  在大湾区国创中心,术中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项目将造福千万患者。针对肿瘤手术中的痛点——“切缘”判定,仅重800克的伽马相机可“一秒成像”,实时检测到手术切除边缘的肿瘤细胞分布,帮助医生实施精准切除。

  “通过大湾区国创中心,研发团队得以实现产品从需求定义、研发试制、生产加工到临床应用的全流程验证,让产品能够真正满足临床需求。”大湾区国创中心术中手持式医用伽马相机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长聘副教授马天予说。

  “原始技术与产品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医疗器械的研发,需要完整产业链的支持。医疗器械方面的技术、人才、制造业等,粤港澳大湾区都有。”马天予说。

  “我们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方式畅通成果产业化路径,构建成果转化支撑体系。”王德保介绍,中心以“技术+产业”双轮驱动,通过强化“科技+金融”投资链条,推动重点产业项目研发及产业化。在研发层面,中心面向产业链关键环节整合资源,聚力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在产业化层面,中心组建资产管理公司,围绕重点成果进行市场化投资,形成完备的投资孵化链条。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才能激发科研成果转化活力。在这方面,大湾区国创中心以“小岗村”式的改革勇气先试先行。广东省政府拟出台《关于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意见》,探索实施经费“中长期概算+包干制+负面清单+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支持、管理模式;强化高端人才激励,允许为成果转化作出贡献的管理团队参与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

  据介绍,大湾区国创中心按照“1+9+N”创新体系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深度协同,形成跨领域、大协作的创新网络。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表示,广东将做实做强大湾区国创中心,将其打造为“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的枢纽平台,出台支持其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财政“稳定支持+退坡机制”,加快赋能、赋权、赋资、建体系,使该中心实现关键技术集群式突破和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新局面。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