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中守墓人29年志愿为196名烈士寻亲

发布时间:2024-09-21 21:56:20 来源: sp20240921

   中新社 山西长治7月9日电 题:太行山中守墓人29年志愿为196名烈士寻亲

  作者 杨静 张月

  “为烈士寻亲,帮助他们回家。”72岁的韩虎则9日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说,让每一位烈士的遗骨重回家乡与家人团聚,是对其在战争年代英勇善战的最好报答。

  七月暑期,刚送别一家寻找到的烈士亲属,韩虎则与女儿韩莉没有片刻停歇,一条新线索如同希望的火种,点燃二人的工作激情。1995年至今,父女俩已经义务帮助北高庙烈士陵园内近190名烈士寻找到家人。

  北高庙烈士陵园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是上党战役的主战场之一。该陵园烈士墓区掩埋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的196位烈士,英烈墙上镌刻着2328位烈士的英名,长眠于此的很多忠骨至今未能“回家”。

  韩虎则回忆,1983年偶然来此,得知这里曾是父亲战斗的地方,其战友也安葬于此。韩虎则便自愿在此工作,竖立墓碑、迁回零散遗骨、平整土地、栽花种草。

  “烈士的名字应该被铭记,烈士的事迹值得弘扬。”韩虎则不断完善烈士信息、收集烈士事迹。20多年间,韩虎则多次自费赴北京、云南等地,从健在的老同志处收集革命史料,撰写战争回忆文稿,挖掘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

  从1995年开始,韩虎则通过烈士战友提供基本信息与烈士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联系,为烈士寻亲。为将信息整理规范和方便远距离烈属,他建立专门网站,实现烈士信息共享。

  但烈士寻亲过程并不一帆风顺,由于年代久远,信息记录有限,很多烈士信息不准确,甚至连名录都没有登记。

  “时间越久,信息越模糊,烈士直系亲属也越来越少。”韩虎则说,为加快工作步伐,1997年,他将刚参加工作的女儿韩莉叫回身边,一起完成这项工作。

7月1日,寻亲79年的刘时志(智)烈士家人来到北高庙烈士陵园祭扫。图为烈士刘时志(智)侄子刘正业为大伯送上鲜花。 张月 摄

  在韩虎则与韩莉的努力寻找下,北高庙烈士陵园内刘时志(智)烈士的家人近日从湖北赶来祭扫。

  据韩虎则记录的信息,刘时志(智)为今湖北省红安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一直战斗在太行山区。1945年9月17日,时任长子独立团团长的刘时志(智)在解放长子县城的前沿阵地侦察时,被子弹射中头部英勇牺牲,年仅40岁。

  后来,刘时志(智)遗骨被迁入北高庙烈士陵园,2003年陵园修建时,韩虎则重新整拾烈士遗骨,安葬于如今的墓碑下。

  “两个侄孙参军了,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79年,家人从未放弃过寻找您。”刘时志(智)的侄子刘正业捧着从家乡带来的水和土,一手擦拭墓碑,一手抹眼泪,倾诉着对大伯的思念与家乡的变化。

  “每一次寻找,都让我对那段历史、对英烈有了更深认识。”韩虎则希望有生之年能帮助陵园还未回家的烈士找到亲人,帮他们团聚。(完)

【编辑:叶攀】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浙江象山再现古老渔家民俗 绽放非遗之美 - 宁夏邮政局原党组书记、总经理马赞福一审获刑十年六个月

浙江象山再现古老渔家民俗 绽放非遗之美

发布时间:2024-09-21 21:56:21 来源: sp20240921

   中新网 宁波6月9日电(林波)樊岙小白龙、渔民号子、爵溪渔鼓、跑马灯……6月8日,“保护传承非遗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举行,再现古老渔家民俗,让民众感受非遗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樊岙小白龙演绎现场。  洪捷供图

  象山是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海域面积661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988公里,拥有大小岛屿505个,是浙江乃至中国少有兼具山、海、港、滩、涂、岛等资源的地区。

  活动现场,除了非遗展演外,游客还可以在非遗市集里尝到野茗茶、象山传统糕点、鱼丸、仙草冻、老石浦肉淘酒、炸虾饼、枇杷膏等非遗美食,并欣赏民间刺绣、德馨香、盘扣、鱼骨画、编结、蓝印花布等非遗技艺产品,与非遗传承人互动,深入了解非遗技艺的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

爵溪渔鼓演绎现场。 洪捷供图

  以象山县级非遗爵溪渔鼓为例,其源自象山爵溪,这里曾是一座闻名遐迩的渔村,留下了许多渔乡传统文化的印记。

  “该舞蹈表现了渔民捕鱼归来,男女老少敲锣打鼓庆丰收的欢乐场面。”爵溪渔鼓传承人王丽丽表示,爵溪渔鼓表现了渔家人大海那样的胸怀与大无畏精神,不仅是一个独立的乡土节目,更是一项民间艺术,具有历史性、丰富性、地方性和观赏性。

  将鲜虾放入面糊中,再浸入油中煎炸,在象山县级非遗虾饼制作技艺传承人朱洪燕的手中,一只只金黄酥脆的炸虾饼便出锅了。

  炸虾饼作为象山石浦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承载了许多象山人的童年记忆。

  朱洪燕表示,作为舌尖上的非遗美食,炸虾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渔文化的载体,“在品尝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独特的口感和美味,更能从中领略到象山地区丰富的渔文化和历史底蕴”。

  此外,恰逢端午佳节,活动现场还摆出了碱水粽、菖蒲宝剑、艾草门挂等极具象山特色的端午好物,吸引游客驻足观看、拍照留念。(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