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主创新 提高竞争能力(走企业,看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8-22 17:01:42 来源: sp20240822

  大型设备整齐排列,重型桁架机器人沿着轨道来回穿梭,电子屏幕上显示着实时变化的生产指标和工艺参数,代表生产状况的红、绿、黄灯不停闪烁……位于江苏苏州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亨通集团光通信科技园内一派繁忙。

  亨通集团是一家致力于通信光网、智能电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从一家乡镇小厂起步,发展到今天,拥有全资及控股公司70余家,员工超2万人。2023年,亨通集团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2%,利税同比增长17%。

  攻关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创新

  在江苏亨通光纤科技有限公司的拉丝车间内,一个个高高耸立的拉丝炉内散发着耀眼的强光,碗口大的透明光棒在高温烧制下,被拉成一根根头发丝般粗细的光纤。

  亨通光纤研发工程师介绍,拉丝炉内温度高达2000多摄氏度,拉丝过程中通常需要用到热传导性能好、活性低的氦气,用来提高拉丝速度,并达到冷却降温的效果,但使用氦气成本较高。2020年,亨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抽调党员骨干和10余名研发人员,组建“无氦低耗能拉丝项目”,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找到了不使用氦气的生产工艺方法。应用新工艺,生产效率不变,能耗和成本显著降低。

  亨通集团是国内较早自主研发光棒的民企。光棒又称光纤预制棒,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上关键技术产品。2007年,为了攻克光棒的研发难题,亨通集团动员200多名研发人员,投入6亿多元资金。历经1200多个日夜,在2010年研发出了光棒,实现国产替代,使国内光纤网络建设成本降低70%。2023年,经过两年多技术攻关,亨通集团的研发团队又攻克了多芯光纤生产难题。

  “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后天就淘汰。”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说,30多年来,从引进国外先进流水线,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研发关键装备、关键技术,亨通集团不断攻关光通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数字化转型,让生产线更加智能

  在位于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亨通光纤光棒智能制造工厂,随着工作人员按下电动按钮,一整排的遮光帘缓缓升起,一个智能化、信息化车间映入眼帘。

  亨通光纤总经理刘振华介绍,光纤光棒智能制造工厂内,有上千台大型生产、检测设备同时工作,一个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车间现场只需要10多人对设备进行简单维护,绝大多数工作均由“数字大脑”指挥完成。“数字大脑”依靠大量自研数字化设备,通过5G网络连接传感器实时监控和数据传送,由自研算力系统实时进行数据研判,实现自主优化设计参数、加工参数,确保产品性能的高度稳定和不断优化。

  “嘀——”说话间,刘振华的手机收到一条由“数字大脑”发来的提示通知……原来,由于当天气温骤降,车间气压也跟着下降,环境的变化使生产过程中某参数误差达到了万分之三,“这是我们的生产橙色预警,用不着人工干预,系统可自行解决。”记者从显示屏上看到,随着系统对相关数据的自动微调,导致该误差的工艺参数立刻得到修正。

  依靠“数字大脑”,亨通集团致力于打造高端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生产线,制造效能进一步提高。

  2023年5月,亨通光纤接到两个紧急订单,要求在有限时间内生产交付超低衰减特种光纤,且对产品相关技术指标要求很高。

  放在过去,公司通常会召集研发人员开会研究,设计各种方案逐一试验,直到指标达到要求,前后至少得花大半年时间。“现在,一切变得简单多了。”刘振华说,数字系统可模拟高温、强压等复杂工况,光纤制造流程涉及的沉积、拉丝、检测等各个环节都由系统在线上进行仿真模拟。几名研发人员用15天时间,就能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为订单及时交付提供了保障。相较5年前,光纤工厂的效能提升66%,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1%,不良率降低52%。

  近年来,亨通集团相继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国家级5G示范工厂、2家省级智能工厂、24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并连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1400多家。

  拓展国际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

  2月22日下午,记者在位于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亨通国际产业园区高压海缆工厂外看到,一辆辆前来拉货的大型货车排成了长队,工人们驾驶着叉车在大型货场内来回穿梭,将一卷卷高压电缆装上车。这批产品于当天运往上海洋山港装船,再发往欧洲。工作人员介绍,春节假期过后是出货高峰期,很多产品都等着“出海”,一天最多发送24个集装箱的货物。

  春节假期,亨通国际产业集团海外市场人员中,有近1/3坚守海外项目,多数市场人员没过完春节假期就提前出国,忙着开展会、跑客户、拉订单。

  2014年,亨通集团开始拓展海外市场,进行全球布局。10年来,亨通集团的海外市场快速壮大,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海缆系统成功交付巴新国家通信项目,把沿海人口密集的14个城市连成“一张网”;在马尔代夫,克服各种海底恶劣施工环境,为该国研制并敷设了全球最长的单根无接头海底高速光缆;在葡萄牙,为世界上首座海上半浮式风电工程——葡萄牙风电输电系统进行技术总包……在亨通集团的展厅,一幅世界地图上画着这些年来企业“走出去”的足迹。

  未来,亨通集团将继续聚焦主业、拓展新赛道,加大自主研发创新,向着更高的发展目标不懈努力。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5日 01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陕西师范大学助力边疆教育质量提高 - 录制音频被另作商用是否侵权?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审理

陕西师范大学助力边疆教育质量提高

发布时间:2024-08-22 17:01:43 来源: sp20240822

原标题:“红烛苗圃”的故事

“这里的小学生从小就明白他们是守边人的孩子,有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能够深刻体会什么是家、什么是国、什么是和平。”在距离国境线仅有400米的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南伞边境完全小学,副校长刘金奋指着教室后方远山上飘扬的国旗,向陕西师范大学边境国门学校“红烛苗圃”实践育人团队的14名师生介绍着边境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3年7月,陕西师范大学首个边境国门学校“红烛苗圃”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挂牌。“‘红烛苗圃’实践育人项目以坚定师范生教育报国信念和提升边疆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为重点,旨在探索构建铸魂育人新路径、校地协同新机制、服务边疆边境地区教育发展新载体,努力开创学校教师教育‘在西部画龙、在边疆边境点睛’的富有特色的工作格局,为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建设教育强国特别是推动西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介绍。

为着力打造边境国门学校“红烛苗圃”实践育人项目品牌,2023年暑期,陕西师范大学组织首批10个学院的部分师生深入云南、新疆、西藏、广西、内蒙古等五省(区)的10个边境县(旗),开展各类交流实践活动372场,覆盖边境地区4300余名各族学生,辐射国门学校师生8740余人次。

写好“点睛之笔”,关键在于精准有效。陕西师范大学加强顶层设计,会同当地教育部门构建了以青少年交流成长营、教师教育培训、大手拉小手现场研学为主体的“1+1+1”实践交流体系,为10个边境县(旗)的师生带去量身定制的满满干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玉麦镇库尔巴格村小学,实践团队在传统文化课堂上指导小朋友绘制“石榴情深”民族团结主题画作、练习“五步拳”“抱拳礼”传统招式、描摹书法作品等,增强文化自信。

“我学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将来我也要当一名老师回来建设家乡。”青少年交流成长营志愿者带来的虹吸现象探究、3D全息投影、电磁小火车、AI互动等有趣的科普体验,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河镇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段昌贵心中播下了探索求真的种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陕西师范大学整合多方优质资源,面向边境教师开展培训,为当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陕西师范大学开展骨干教师成长发展专题培训,以“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为题,从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听力与沟通能力以及如何使用创新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陕西师范大学开展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和点评指导,并在河口瑶族自治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项目申报等方面的专题培训。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年来,陕西师范大学持续面向边境边疆地区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校(园)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实施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示范性培训、国家统编三科教材专项培训、国家安全教育专题培训等项目,近三年培训边境教师978人。目前,陕西师范大学2024年边境县国门学校公益教育培训项目已启动,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国家安全教育为重点,面向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的边境县国门学校校长,采用“理论学习4天+探究式学习3天+名校访学3天+返岗实践60天”的方式开展专项能力提升培训。

寒假伊始,陕西师范大学又开展了百名学生党员结对百名边境国门学校学生专项实践活动,组织169名优秀学生党员与5个边境县国门学校169名小学生结成帮扶交流对子,通过搭建“红烛苗圃智慧教育学堂”云端平台,大、小学生在线上同台开展“云学习”“云游览”“云书信”等各项活动410余场次,线上课堂服务时长达760余小时。

跨越千里,触摸祖国最遥远的山海,陕西师范大学师生帮助边疆的孩子树立起心怀家国、奋发图强的信念,同时也收获了淬炼青春、砥砺前行的力量。“大手拉小手,拉起了就不会再放下。陕西师范大学将继续以积极的姿态、创新的思维和多样的参与形式加入到边境地区教育事业中去,为提高边疆边境教育水平、培养更多沿边建设人才作出更大贡献。”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表示。(张哲浩 李洁 周健)

(责编:李依环、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