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将出版 系统呈现中轴线上的人物生活

发布时间:2024-08-13 16:02:13 来源: sp20240813

   中新网 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应妮)逛故宫、登长城、游运河、遥看中轴线之后,漫步于前门大街、地安门大街,走入天桥、王府井时,在老字号买上张一元茶叶、天福号酱肉、稻香村糕点赠送亲朋好友;带回绸缎、鞋帽、服饰装扮美好人生;去都一处、同兴居、馄饨侯、便宜坊、东来顺、全聚德等非遗餐厅体验一顿丰盛美餐;到剧院、会馆观一出昆曲、京剧、皮影戏,听一曲京韵大鼓、相声快板,看一场杂技、中幡表演。再放飞一只曹氏京燕风筝、请上一尊泥塑彩绘兔爷,一场酣畅淋漓的北京文化之行定能让游客回味无穷。

《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主视觉海报。 《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编写组供图

  由北京市指导编撰的《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第一次系统梳理北京中轴线十四个遗产点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内将由中国出版集团三联书店旗下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正式推出。

  编写组负责人介绍,《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组织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毛巧晖、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乾、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杨程斌等专家学者集中撰写,借助梳理中轴线上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呈现中轴线上的人、中轴线上的物、中轴线上的生活、中轴线上的精神,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类别,凸显“人民中轴”的立场;以空间为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纬,用串联起周边的主要街巷、会馆、故居、老字号等标志性文化设施;以物言事、以物言人、以物言技、以古联今、以文促旅,将非遗介绍与体验镶嵌到中轴线的历史和时代内涵之中,传播古都文化、京味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

书中的手绘插图“天桥八大怪”。 《中国文化名片:北京中轴线非遗之旅》编写组供图

  据悉,截至2022年,北京共有非遗资源12000余项,其中京剧、昆曲、皮影、太极拳、制茶技艺等12个项目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还有曲艺杂技、戏曲表演、传说故事、习俗礼仪、手工艺制作技艺等领域的144个国家级和303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项目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完)

【编辑:陈海峰】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千里共此卷|挥毫抒胸臆 - 晚清才子赵之谦特展亮相杭州 160年前所绘“猪头怪鱼”引围观

千里共此卷|挥毫抒胸臆

发布时间:2024-08-13 16:02:15 来源: sp20240813

  编者按: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年时间,笔锋回转之间,一幅由多国人民共同绘就的“一带一路”美妙画卷徐徐展开。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栏目推出《千里共此卷》特别策划,与您一起感受大国领袖“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的天下情怀。

  2013年,注定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这年春天,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面向世界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几个月后的金秋时节,他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

  有外国领导人把共建“一带一路”比喻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引擎”。用习近平主席自己的话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这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也是他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他主张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2019年11月11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在可以远眺整个比港港口的楼顶平台上,习近平主席和港口员工热情愉快地交流着:“‘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不是一家说了算,而是大家共担责任,共享成果。”

  “他的话语充满了智慧和远见。”希方员工瓦姆瓦基季斯对这位东方大国领导人印象深刻。

当地时间2019年11月11日,习近平主席参观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项目。

  2017年,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阐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2021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讲台上,他强调“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同年,在进博会这一主场外交盛会上,他承诺“中国将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使更多国家和人民获得发展机遇和实惠”。

  在南非,习近平主席现场见证中南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在乌兹别克斯坦,他和乌方领导人共同按下中亚第一长隧道的通车启动按钮;在机器轰鸣的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车间内,他详细了解生产情况;在德国杜伊斯堡港火车站的站台上,他见证一列来自重庆的中欧班列在跨越万里、贯穿欧亚大陆之后,满载货物,缓缓抵达终点。

  …………

  习近平主席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者,又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者。十年来,他三次出席“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两次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十年来,他在国内外许多重要场合,不失时机地阐发“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深入“一带一路”建设现场考察调研,指导“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

  连接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打通土耳其的“中间走廊”、对接波兰的“琥珀之路”、融入沙特阿拉伯的“2030愿景”……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2023年3月23日,X848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驶出开往俄罗斯谢利亚季诺。

  时光如梭,岁月作笔。

  “一带一路”倡议核心理念已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重要文件,获得广泛国际认同。十年来,恢宏磅礴的“大写意”逐渐变成了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看国内,共建“一带一路”让不少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一跃成为新的开放前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看海外,中白工业园、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境外合作工业园区项目“落地生根”,在承接中外企业合作、带动东道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运营前夕,习近平主席收到曾在上海学习铁道工程的9名老挝留学生的联名信:“世界最先进的铁路从中国连进老挝,也连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2022年,卡塔尔埃米尔塔米姆就世界杯的“中国贡献”向习近平主席表示感谢。他提到的中国企业承建的卡塔尔世界杯主场馆,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成果,被印在卡塔尔发行的纸币上。

  “今年4月,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用中文给我写信,表达对中华文化的喜爱,感谢中国为非洲青年追求梦想提供宝贵机会,让我感到十分亲切。”2023年,出访南非前夕,习近平主席把这件事写进文章。

  …………

  习近平主席一言以蔽之: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把共建国家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中方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

2019年9月1日拍摄的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

  时间是最伟大的检验者。

  经世致用、推己及人的中国方案,持续为世界注入积极、稳定、建设性力量。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登高望远,习近平主席一语道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担当。

  明大势,行大道。古老的丝路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激荡交融,跨越山海、跨越时空,绽放出越来越夺目的光芒。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策 划丨蔡纯琳

  编 辑丨蔡纯琳

  视 觉丨宋昱辰

  校 对丨李丹 孙晓媛 宋春燕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陈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