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代的雕塑之变

发布时间:2024-08-23 21:51:52 来源: sp20240823

原标题:科技时代的雕塑之变

早在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上,当奥运火炬以优雅的身姿“翩翩起舞”,凭借精美绝伦的形态变化惊艳世人时,有多少人想到,以科技为支点的当代实验性雕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之事。这一雕塑形式的独特艺术魅力,恰在这样的机遇下为世人所了解。透过这一案例,我们或许可以一窥科技时代背景下的雕塑之变。

纵观雕塑艺术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雕塑的创新发展。文艺复兴时期对解剖学、透视学的深入研究,让古典主义雕塑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革命的到来促使雕塑从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迈进;时至当代,新兴技术的出现、艺术观念的更新,又让雕塑在与科技的碰撞、融合中不断突破自身的审美界限,展现出全新的面貌。

中国雕塑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后产生了重大变革。雕塑与科技的交叉融合成为艺术家们研究与实践的重点,这种融合以其个性化、本土化的实验性创造而广受赞誉。如今,数字媒体、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已经到来,亦为中国当代雕塑的创新带来了动力,其深远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新兴科技拓展了雕塑的语言表现力。随着传感技术、数控编程技术等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运用,雕塑固有的形态特征与建构方法皆发生了重大改变。试看坐落于北京光科技馆、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成钢教授创作的动态雕塑《圣火之光》。该作品以燃烧的火炬为基本形态,同时融合了花朵、水滴等自然元素,整体呈现出刚毅与柔和并存的美感,寓意发展开拓、锐意进取。因以光电作为造型元素,雕塑的形体和光色会呈现出万千变化,极大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由不锈钢材质打造的雕塑主体,在不同时段的自然光效下,还能通过富有变化的运动与环境产生呼应,呈现出美妙的自然律动。从静止到运动,从独立呈现到与环境互融,这些改变已然打破了雕塑的原有定义。

第二是新兴科技实现了雕塑从视觉呈现到多感官体验的转变。智能交互技术与多元材料的综合应用,让雕塑这一原本仅通过视觉传达信息的艺术形式,打开了声音、气味等多维度的审美通道,同时带来色彩、质感、温度等的变化。观众由此获得更加多样的审美体验,从而激发想象、引发思考。雕塑作品从单一的视觉审美中解放出来,让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甚至是创作者。

第三是新兴科技成为雕塑作品的信息传播媒介。科技元素具有自身的语言特征及文化属性。这种特质赋予了雕塑作品明确的意涵和观念指向。以艺术家陈昱辰的作品《景象·镜像》为例。创作者利用电子元件及综合材料设计联动系统,以数字代码和全息风扇制作影像,以废旧金属组建“山脉”,以灯光、电弧模拟冰霜、闪电等自然现象,以此反映自然生态环境的无常变化。该作品通过营造超越现实的视听效果,试图让观者感受到无节制的科技应用为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科技这把“双刃剑”。在此,科技不仅为作品的创作提供技术支撑,亦成为传达艺术观念的重要媒介。

第四是新兴科技赋予雕塑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科技的融入使得崇尚感性体验的艺术创造具有了理性思维的多重属性,让雕塑具备了机械装置独有的规律性和秩序性,显现出独特的技术美学特征。中国美术学院郑靖教授的作品《水书——生命》是一件水下程控装置,创作者巧妙利用水的流体特性和虹吸现象,让字迹在水面显现,仿佛一只无形之笔不断在水面上疾书“生命”二字。该雕塑装置以理性的思考为基础,以严谨的运算为手段,完成了自然之美、文化之美与科技之美的交响。

新兴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开辟了当代雕塑创作的新领域,使其形成了崭新的发展格局。未来,技术的更迭还将给雕塑创作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这需要艺术家们以求知的热情、创新的勇气和钻研的精神,继续进行开拓性的探索与实践,创造出更多具有个人风貌、艺术价值和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在传承与创新中展现中国当代雕塑的蓬勃朝气。

(作者:唐勇,系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

(责编:杨曦、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宋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是产业和市场认可的高质量 - 49个上榜!网络安全保险典型服务方案目录公布

宋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是产业和市场认可的高质量

发布时间:2024-08-23 21:51:55 来源: sp20240823

人民网呼和浩特12月9日电 (记者许珺)12月8日,以“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强国”为主题的2023职业教育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宋磊出席圆桌论坛并发言。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宋磊出席圆桌论坛并发言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宋磊出席圆桌论坛并发言。

宋磊表示,职业教育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长、密切相连,关系到科技创新、技术发明、服务升级等能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变革,也对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不断提出新要求。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什么?宋磊认为,职业教育最终服务的是产业和市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是产业和市场认可的高质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在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与产业同频共振、深度融合。

宋磊指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储备,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又要兼顾好对新工艺、新技术、新工具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求新善学的优秀品质。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时刻瞄准好产业方向,把握好跟进的步伐,构建好产教融合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强国建设。

宋磊介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海派工艺美术文化的发源地,是传承海派工艺美术文化、延续文脉的所在地。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唯一的艺术类院校和拥有全国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保护品种最多的高校,上海工艺美院以“传承非遗 创新设计”作为“双高”建设的主线,致力于将传统手工艺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融入教材、带入课堂。同时,学校也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AIGC技术等进行布局调整,用现代科技“活化”传统技艺,在元宇宙、虚拟数字人等新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责编:郝孟佳、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