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组织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贯通行动

发布时间:2024-09-14 21:56:17 来源: sp20240914

   中新网 4月17日电 据工信部官方微博消息,为加快推动5G创新发展,扎实有序推进5G RedCap商用进程,打通5G RedCap标准、网络、芯片、模组、终端、应用等关键环节,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4年度5G轻量化(RedCap)贯通行动,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图片来源:工信部官方微博截图

  一、标准筑基,实现5G RedCap技术标准贯通

  积极推进5G RedCap标准进程,2024年9月前完成基于3GPP R17版本的5G RedCap行业标准制定,构建涵盖基站、终端、通用模组等设备的全系列测试标准体系。开展面向R18版本5G RedCap演进技术研究,推动5G RedCap技术持续演进。鼓励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协同推进5G RedCap与工业、电力等行业融合应用标准制定,促进5G RedCap赋能产业数实融合。

  二、网络先行,完成5G RedCap网络贯通

  根据应用需求开展5G RedCap产品研发,支持高精度定位、5G局域网(5G LAN)等关键能力。持续推进5G RedCap网络升级开通,鼓励重点城市已建5G基站完成5G RedCap升级,新建5G基站支持5G RedCap,2024年12月前实现超1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区连续覆盖,并按需向县城城区延伸覆盖,满足可穿戴设备、智慧汽车等移动场景的应用需求。重点行业领域已建5G行业虚拟专网按需完成5G RedCap升级开通,新建5G行业虚拟专网支持5G RedCap,鼓励行业企业持续探索新场景。

  三、能力升级,加快5G RedCap芯片模组贯通

  鼓励芯片企业加强技术攻关,完成不少于3款芯片研发并推进产业化。组织开展5G RedCap芯片的协议一致性和网络兼容性测试,不断提升芯片性能。加速模组产业化进程,提升模组产品能力以及与终端的适配能力,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动5G RedCap模组价格下降。

  四、产品丰富,推动5G RedCap终端贯通

  结合实际需求加强应用研究,丰富终端产品供给,围绕工业网关、摄像头、自动导引运输车(AGV)等推出超100款5G RedCap终端产品,满足电力、工业、安防等领域的应用需求。着力突破5G RedCap在智能手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和车载终端设备的研发创新,逐步实现5G RedCap终端新突破。加强行业终端适配规范研究,推动提升行业产品供给能力,增强5G RedCap终端与行业的适配应用能力。

  五、示范带动,强化5G RedCap应用场景贯通

  探索5G RedCap在数据采集、视频监控、电力负荷调控、移动办公等重点场景的创新应用,研发标准化5G RedCap解决方案,推动在重点行业的推广应用。探索基于5G RedCap的智慧汽车、智能穿戴等面向大众消费的创新应用。组织开展首批5G RedCap创新应用征集活动,打造一批示范标杆项目。

  六、安全护航,促进5G RedCap安全能力贯通

  加强5G RedCap上线和试商用前网络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推动面向5G RedCap的终端接入认证、协议安全测试等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形成一批优秀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提升5G RedCap安全保障能力。

  七、强化保障,确保5G RedCap全面贯通

  各地通信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动态掌握本地区5G RedCap网络开通和应用情况。5G应用产业方阵组织研究5G RedCap建设和应用评估体系,为各地各企业推动5G RedCap贯通提供支撑。各基础电信企业集团加强对各省级子(分)公司的工作指导,结合实际将5G RedCap贯通行动纳入工作任务,制定配套激励政策,推进5G RedCap创新发展。各地有关单位以现场会、产业对接会等形式加强对本地标杆项目的宣传推广,促进5G RedCap规模化发展。

【编辑:刘湃】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展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发挥北京中轴线的国际交流功能 - 西藏天文历算专家通过古老天文台测定春耕时间

展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发挥北京中轴线的国际交流功能

发布时间:2024-09-14 21:56:18 来源: sp202409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中轴线贯穿北京老城南北,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独特象征。今天,见证历史的北京中轴线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仅彰显着古都魅力,也发挥着国际交流交往等功能,能够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上发挥独特作用。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保护好、利用好北京中轴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国际交流功能、拓展国际交流场景,展现中华文明独特魅力,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发掘历史文化交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北京中轴线拥有13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国家纪念性建筑、礼仪建筑和标志性建筑。这些建筑底蕴深厚、独具特色,是古代中国建筑艺术的典范。作为中国现存最长且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北京中轴线为中华文明的“中”“和”文化传统提供了特殊的物质见证,也为延续至今的国家礼仪文化传统提供了独特见证。北京中轴线上的故宫等古代皇家宫殿建筑,太庙、社稷坛等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地安门外大街、前门大街、永定门御道遗存等历史道路,成为一个个实景化的历史博物馆。发挥北京中轴线的国际交流功能,可以依托北京中轴线上的宫殿建筑、祭祀建筑、历史道路等,在文物保护修复、联合考古、博物馆展览等领域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此外,北京中轴线上的历史街区、胡同小院展示着古都历史风貌,凝聚着独特的城市记忆,是宝贵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依托这些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举办京味民俗文化活动,将北京中轴线打造成为国外游客体验京味生活的生动载体。

  发掘城市规划交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北京中轴线长约7.8公里,整体展现出成书于先秦时期的《考工记》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都城规划范式,建筑形式和城市景观富于层次、秩序而又蕴含对比、变化,展现出通过城市建设与治理寻求社会和谐安定的美好追求。其中蕴含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对今天的城市规划设计依然具有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近年来,北京市制定了专门的保护条例和保护管理规划,对北京中轴线遗产采取系统的保护管理措施,并将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有机结合起来,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当前,世界上不少城市都面临着平衡历史遗产保护和城市更新关系的难题。充分发挥北京中轴线的国际交流功能,可以北京中轴线的城市更新为例,以古城新生、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为主题进行国际研讨交流,总结梳理城市更新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推动国际城市更新贡献中国智慧。也可围绕北京中轴线开展遗产保护、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发掘科技人文交流价值。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北京中轴线北部延长到鸟巢、水立方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仰山,汇集了各类文化空间和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等场馆,搭建起对外沟通交流、链接世界资源的重要场所和平台。发挥北京中轴线的国际交流功能,要利用好其空间优势和场所特点,进而充分发掘科技人文交流价值。比如,可以推动奥运场馆成为一些国际政务活动、庆祝活动的重要承办地,可以在中轴线上的相关场馆举办从城市治理到全球合作的各类会议,让其成为国际科技成果发布、国际高端学术交流的重要承载地。同时,可强化与会展行业国际组织的合作,争取引入更多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和论坛项目,不断提升北京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

  发掘商业文明交流价值。北京中轴线上的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等历史街区是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区,承载着中国的商业文明,体现诚、信、义、恕、让等儒家伦理,以及诚信为本、利以义制、以义取财、乐群贵和、推己及人的商业道德。发挥北京中轴线的国际交流功能,可以抓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契机,整合中轴线上的历史商业街区资源,以“文化+”为重要引擎,提升京味神韵、国潮创造、艺术品鉴、数字创意等文化消费体验,联动布局时尚消费新空间、数字消费新场景等,把历史商业街区打造成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承载地。

  发掘生态文明交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使城市内部的水系、绿地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完整的生态网络。”北京中轴线巧借自然环境造景,展现出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今天,北京中轴线上的河湖水清岸绿,北延线上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化覆盖率达95%以上,建设者们传承天人合一的理念,打造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优美生态环境。发挥北京中轴线的国际交流功能,可深入挖掘北京中轴线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炼和展现其时代价值,为解决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保护难题贡献智慧;依托北京中轴线的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经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经验,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14日 09 版)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