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有长远规划和清晰目标(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

发布时间:2024-08-05 16:37:31 来源: sp20240805

  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成吉尔吉斯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对吉尔吉斯斯坦发展有益的宝贵思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深刻阐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精髓要义,有助于各国读者更好地了解新时代中国的理念与实践。

  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吉尔吉斯文版出版发行。我们以高规格举办该书的首发式,政府、企业、媒体、学术界的代表参加相关活动。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翻译成吉尔吉斯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对吉尔吉斯斯坦发展有益的宝贵思想。吉中两国是好邻居,近年来双方各领域合作快速发展,贸易额不断增长。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状况,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吉中友好合作关系。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发展有长远规划和清晰目标,阶段性的目标任务也十分明确。几十年来,中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发展成为拥有先进技术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种变化令人印象深刻。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在生态治理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十分认同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坚定支持中国加强环境保护的行动。

  当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同中方一样,吉尔吉斯斯坦也认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符合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吉尔吉斯斯坦是最早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之一,吉尔吉斯斯坦民众对相关合作寄予厚望。基础设施建设是吉中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吉尔吉斯斯坦正加速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中吉乌铁路项目扎实推进,将助力吉尔吉斯斯坦改善交通物流条件。

  相信中国将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祝愿中国人民团结幸福,期待吉中友好合作永葆活力。

  (作者分别为吉尔吉斯斯坦萝扎·奥通巴耶娃倡议国际公共基金会执行主任、著作翻译项目编辑)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6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种下幸福果 过上好生活(帮扶县驻村手记) - 今年前两个月海口海关办理原产地证书数量同比增长超四成

种下幸福果 过上好生活(帮扶县驻村手记)

发布时间:2024-08-05 16:37:32 来源: sp20240805

  “猜猜,运咱这西红柿,跟运别的菜有啥不同?”年轻司机罗东洋笑着发问。

  见记者好奇,他给出答案:“这里的西红柿皮薄、汁多,一不小心就会蹭破皮,开车得稳,让车少晃荡。”

  下午3点,罗东洋驾驶冷链车,从河北省滦平县大屯镇兴洲村出发,沿国道112线,稳稳地一路向南。

  车上是7000多斤西红柿,来自滦平新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7小时前,它们刚从枝头采摘下来,经过分拣、打包放上车;3小时后,这些西红柿便可运抵北京的果蔬超市。

  让村子里的更多西红柿从地头到餐桌,不仅有小罗这样的运输能手,育苗、护理、采摘、分拣等各个环节,都有现代农业“好把式”。

  棚外白雪皑皑,棚内绿意浓浓。66岁的村民朱凤龙,正忙着给西红柿绕秧、疏果、打杈。

  “以前靠天吃饭,赶上年头好,玉米收成就好点,要是赶上年头不好,也没啥办法。现在我们两口子在这管棚,一年下来,我俩工资加上流转土地收入,能有10多万块钱。”谈起生活新变化,朱凤龙十分感慨。

  设施农业在村里落地生根,不仅直接带动就业,更培养了农民的科学种植能力,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连续低温降雪之后天气乍晴,一定要注意放潮气。”在一场以推广农业现代化技术为主题的理论宣讲活动上,科技特派员房连合详细为农户和园区工人讲授冬季西红柿大棚管护知识。

  “我从专家课上和大棚里学到的知识,家里种地的时候也能用上。”村民肖淑琴一边听着讲解,一边尝试上手操作。她在新硕公司做大棚管护员,每月拿4500元工资,还学会了秧苗管理技术。

  流转土地能分租金、大棚干活能得报酬,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小小西红柿,变成了当地老百姓致富增收的幸福果。

  怎么会是西红柿?

  王丽美的家在离兴洲村不远的小城子社区。2015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外打工,很辛苦。难得回一次老家,吃上了妈妈种的西红柿,找回了小时候的味道。“回乡创业做农业!”她下了决心。

  辞掉工作、拿出积蓄,又把自家车子、房子和父母的房子都做了抵押,王丽美拿到1000万元贷款。镇上、村里也都十分支持,新硕公司很快顺利成立,承包了兴洲村1300多亩地种西红柿。

  为何选兴洲村?她看上了这里的好地好水好路——土地平整,是水源保护地,又毗邻国道。凭借这些优势,新硕公司和北京的生鲜超市敲定了长期供销关系。

  道路好走、销路不愁,王丽美就专心研究咋种得更好。2020年,她到外地多所高校和农业基地学习,回来又结合家乡实际,制定了绿色蔬菜种植方案。生物驱虫、膜下滴灌、精心管护,当年底,西红柿优等果数量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22年,年产值已达5000余万元。

  目前,新硕公司带动近120名工人就业增收,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建档立卡脱贫户。农忙时节,还会临时雇用500余名工人,间接带动200余户发展运输业及其他服务业。

  “搭上产业快车,老百姓口袋鼓了,村集体也有收入了。”兴洲村党支部书记韩林章盘算着,春节后要把村里电路老化的路灯都换成太阳能的,“等新路灯点亮了,出门、收秋都更方便,咱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亮堂!”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9日 04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