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人脑细胞图谱”等入选两院院士评选202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发布时间:2024-09-08 20:10:33 来源: sp20240908

   中新网 北京1月11日电(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主办、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11日在山东烟台揭晓发布。科学家绘制迄今最全人脑细胞图谱、人工智能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全球最大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开始运行等入选202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两院院士评选的202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具体如下:

  ——科学家绘制迄今最全人脑细胞图谱。刊发在美国《科学》《科学进展》和《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的21篇论文公布并阐释了迄今最全的人类大脑细胞图谱。多国科学家参与的这一系列研究揭示了3000多种脑细胞类型的特征,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大脑的独特之处并推进脑部疾病和认知能力等研究。它代表了科学界在解开大脑奥秘方面的重大突破,为未来的神经科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人工智能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创建出一个能够从头开始生成人造酶的人工智能(AI)系统。在实验室测试中,尽管人工生成的氨基酸序列与任何已知的天然蛋白质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一些酶与自然界中发现的酶一样有效。科学家表示,这项新技术将加速新蛋白质的开发,为已有50年历史的蛋白质工程领域注入活力。这些新蛋白质几乎可以用于从疾病治疗到降解塑料的任何领域。

  ——全球最大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开始运行。欧洲和日本共同建造和运营的核聚变反应堆JT-60SA正式投入运行。JT-60SA计划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又称“人造太阳”计划)的先行项目。该反应堆为托卡马克装置,其启动运行是核聚变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OpenAI正式发布GPT-4。OpenAI发布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这是其大型语言模型的最新版本。GPT-4的发布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人工智能可实现的功能越来越丰富,未来或将成为人类得心应手的工具。

  ——卫星首次成功向地球传送太阳能证明天基能源可信性。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宣布,1月发射的一颗卫星已将微波束的能量导向太空中的目标,甚至还将一部分能量发送到地球的探测器上。该任务旨在更进一步开发轻便、廉价和灵活的部件。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技术,天基太阳能利用技术被认为是实现零碳排放的可靠途径。

  ——人类眼球首次移植成功。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的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次眼球移植手术,为遭受严重眼部损伤的患者恢复了部分视力。该团队认为,这一突破性成果将有助于相关医学领域的发展。目前该团队正在跟进监测,并期待找到这只眼球恢复视力的所有可能。

  ——迄今最小粒子加速器问世。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粒子加速器,其长度仅为0.2毫米,可以装在笔尖上。这一设备是第一个能够快速且聚焦良好的产生电子束的微型加速器,可将电子加速到每秒10万公里。这种新技术有望应用于医学领域,为医生提供新的治疗工具或为生物实验室提供小型消毒工具,并为医学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科学家首次实现单原子X射线探测。科学家首次拍摄到了单原子X射线信号,这项突破将为X射线和纳米科学领域开辟新天地。使用X射线检测和表征单个原子可能会催生量子信息、环境和医学研究微量元素检测等领域的新技术,同时,该成果也为研发先进的材料科学仪器开辟了道路。

  ——全球首张昆虫大脑“地图”绘制完成。科学家们首次完整地对“果蝇幼虫”的大脑连接组进行重建,绘制出第一张完整的昆虫大脑图谱,包括所有神经元和突触。这是了解大脑如何处理感官信息流并将其转化为行动的里程碑式成就。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张昆虫大脑“地图”,也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使科学家更接近对思维机制的真正理解,为未来的大脑研究提供支持,并且还可能激发新的机器学习架构。

  ——人类泛基因组首张草图发布。在《自然》发表的3篇论文合集中,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联盟发布了首张人类泛基因组参考草图,以及两个以这一参考图为基础的新遗传学研究发现。与2003年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绘制、2022年首个完整人类基因组序列发布这两次基因主要来源于一个人不同,“泛基因组”草图是包括非洲、亚洲、美洲和欧洲的全球多地47人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合集,地域和种族构成更多元化。

  据了解,两院院士评选年度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活动已举办30次。此次揭晓发布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烟台市人民政府承办。(完) 【编辑:付子豪】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故乡》联结三国情谊:中日韩学生互“晒”故乡诚邀做客 - 学习笔记|习近平为何称中央八项规定为“徙木立信之举”?

《故乡》联结三国情谊:中日韩学生互“晒”故乡诚邀做客

发布时间:2024-09-08 20:10:34 来源: sp20240908

   中新网 绍兴11月29日电 题:《故乡》联结三国情谊:中日韩学生互“晒”故乡诚邀做客

  作者 童笑雨

  “绍兴除了鲁迅故居,还有其他景点推荐吗?”当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学生在线上抛出这一问题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学生们像报菜名一样,说出了大禹陵、沈园等景点。

  “欢迎到我的家乡绍兴来看一看,一定要来啊”。这是中国学生的邀约。回应这句话的,是屏幕里日韩学生的不住点头。

活动现场。绍兴文旅局供图

  11月29日,2023“中日韩同上一堂课”活动在浙江绍兴举行。活动邀请了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日本城西国际大学、韩国水原大学的学生参与,并通过视频直播,连线中日韩课堂,让三国学生同上一堂中国《故乡》课。

  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作品《故乡》,被同时收录在中日韩三国的中学教材(辅助教材)中。哪怕相隔千里,作为文化交流的符号,《故乡》仍跨越时空,将三国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活动通过视频直播连线中日韩课堂。绍兴文旅局供图

  当天的这节《故乡》课,从故乡的美食切入。

  作为鲁迅的故乡,绍兴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美食也驰名天下。鲁迅先生笔下的绍兴菜很多,如《孔乙己》里的茴香豆、《风波》里的蒸干菜等。

  绍兴香糕、糟味、黄酒、酱油……当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学芳介绍来自绍兴的食物时,屏幕那端的日韩学生目不转睛。

  美食撬动味蕾的同时,也打开了中日韩三国学生的话匣子。“绍兴有臭豆腐,日本有用豆腐做成的美食吗?”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一位学生向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学生提问。中国是豆腐的发源地,绍兴的臭豆腐在鲁迅笔下名扬海内外。

  “我们有凉豆腐,很好吃!”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学生描述得很详细:是方块,上面放生姜、大葱和酱油。还有一位日本学生补充道,自己的家乡盛产抹茶、咖啡和紫菜。

  “想吃地道的韩国小吃,可以来明洞。”韩国水原大学一年级学生白寅荣坚持用中文介绍自己的故乡——韩国首尔,还贴心地针对学生的不同喜好,对景点进行了分类:想要感受传统的历史氛围,可以去景福宫;时尚达人可以去明洞,这是网红打卡地,也是购物天堂;想看城市景观推荐去乐天塔,这是韩国最高建筑。

  在介绍绍兴的地方文化特色时,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系学生尚高莹拿出的新版乌毡帽,引发日韩学生的讨论。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尚高莹介绍绍兴乌毡帽。绍兴文旅局供图

  乌毡帽是绍兴最具代表性的物品之一,在鲁迅笔下多次被提及。与老式、颜色单一的黑色乌毡帽不同,新版乌毡帽的颜色更为亮丽,图案也更为多样,刺绣印花、珍珠别针、花纹内衬的加持,使其充满青春气息。

  “《故乡》中描绘的绍兴距今已有100多年,如今的绍兴既传统也青春靓丽,欢迎你们来看看今天的绍兴。”尚高莹对着屏幕那端的日韩学生发出邀请,而她也迫不及待想重游日本,尝一尝有别于臭豆腐的凉豆腐。

  在互动交流之外,现场还进行了书法互动,学生们与绍兴市兰亭书会副会长喻革良一起同写“故乡”二字。在一点一划、一撇一捺间,书写文化交流佳话。

日本学生书写的“故乡”二字。绍兴文旅局供图

  据悉,2023“中日韩同上一堂课”活动,由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日本城西国际大学、韩国水原大学承办,并得到了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新闻发展中心的支持。(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