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财评|中国网购用户超9亿人 畅通经济循环、开拓数字消费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4-07-31 12:33:19 来源: sp20240731

  如今,网上购物、线上预订,几乎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需求。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新模式新技术涌现,为优化大众数字消费体验打开了想象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6月28日发布的《互联网助力数字消费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已超过9亿人。乐于一键“买买买”的网购消费者激发了中国数字消费的活力。2023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5.4万亿元,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1—5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7%,比1—4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占比持续提升。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地域、年龄等限制,加速推动了数字消费新势力的出现。蓝皮书显示,我国数字消费主力军“90后”“00后”的网络购物使用率分别达到95.1%、88.5%;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69.8%;女性网上购物使用率达85.4%;农村网民线上消费能力不断增强,网络购物比例达到76.7%。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创新,为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提供了路径,助推数字消费蓬勃发展。根据蓝皮书,网购用户中,购买过国货“潮品”的用户占比接近六成;多地借助短视频平台打造文旅IP热点,助推“县域游”“小城游”持续升温,也带动了“城市漫步”“露营经济”“夜经济”等文旅消费新场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今年以来,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持续夯实数字消费发展基础。今年4月,商务部印发《关于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的通知》,从丰富数字消费供给、激发数字消费需求、优化数字消费载体、提升数字消费业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重点培育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等消费新场景,对“利用新技术拓展购物消费体验”“促进虚拟现实(VR)体验等文娱业态场景创新”等均作出安排。

  我国有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全球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数字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数字消费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数字消费涉及技术、物流、产业、金融等方方面面,离不开各部门联动。下一步,要针对难点、堵点,不断健全市场规则、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数字消费保驾护航。要加强乡村数字基础建设,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农村电商、数字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发展,让更多老百姓共享数字红利,为激发消费潜能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抓手。通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完善保障,中国的数字消费有望迸发更大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数字动能。(央广网评论员 黄昂瑾) 【编辑:梁异】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一位美国教授眼中的中国与孟加拉国年轻人 - 证监会:将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调整至较为合理的水平

一位美国教授眼中的中国与孟加拉国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4-07-31 12:33:20 来源: sp20240731

中新网昆明2月17日电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许多领域都位居世界前列。”“孟加拉国,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亚洲经济新增长引擎之一。”在孟加拉国南北大学任教的美国教授凯瑟琳(Katherine Li)看来,这两个国家发展的背后有着众多相似性,包括年轻人的状态等。

近日,凯瑟琳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讲述她眼中的中国和孟加拉国年轻人。

凯瑟琳是美国人,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来到位于中国云南昆明的云南财贸学院(现为“云南财经大学”)担任外教,并和一名云南画家组建家庭;后来,因婚姻结束,她回到美国,于3年前受聘于孟加拉国南北大学。

刚来孟加拉国时,凯瑟琳常常有种错觉,仿佛回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虽然道路等基础建设还不完善,但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年轻人就像打开瓶盖的汽水,涌动着热血”。

在中国任教时,中国年轻人对外界的好奇与热情,以及勤奋刻苦的品质,都给凯瑟琳留下深刻印象。“那是时代赋予的机遇和激情。”凯瑟琳称,相比20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青年,如今的孟加拉国青年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有人追寻美国的脚步,也有人欣赏中国的发展……

“这是一个互联网、全球化的时代。各国青年都比上几代人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凯瑟琳欣喜这一变化。

凯瑟琳认为,除了第一印象,孟加拉国和中国还有着众多相似性。比如“街上的人都很多”,一个是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一个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比如“都有着古老的历史”“人民都很勤劳和善良”。

“我觉得中国人和孟加拉国人的心都比较柔软。”凯瑟琳解释,这种认知源自她的真实感受——在两国生活时,她遇到的绝大部分人都以开放包容的心拥抱了她,并提供很多帮助,她也收获了爱人及朋友。

西方人常常很头疼东方人说话不直接,但凯瑟琳没有这方面的烦恼。多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让她明白“中庸”的真正含义。“很多东西,应该用心去感受,而不是外在。”她说。

在昆明时,凯瑟琳最爱过桥米线;去了达卡,她又爱上了蔬菜咖喱。“我在中国文化中学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就是一个装满水的杯子是很难再装新的东西的。你要接纳新事物,必须保持空杯心态。”凯瑟琳将这个启示,视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第一法则。

“事实上,不管你是美国人、中国人、还是孟加拉国人,大家都是人,都有着一样的情感和需求。”凯瑟琳说,当拥有空杯心态,“会发现大家从来都是一体的”。

在孟加拉国南北大学任教3年,凯瑟琳发现,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我们学校举办过众多有关他国文化的展览,和中国云南大学等国外学校有很好的互动。大家正越来越近”。

作为一个在亚洲生活多年的美国人,凯瑟琳视自己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她期待随着交流,“大家更能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同时,她也注意到一个“矛盾”的现象:各国年轻一代,在拥有更广阔的视角后,也更加回望自己的文化传统。

“年轻人找到一个特别好的尺度,平视世界,认真学习传统,并用传统和世界做连接。”凯瑟琳说。

(责编:林凡巽、姜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