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思创全球高级副总裁雷焕丽:进博会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超级平台”

发布时间:2024-09-11 20:19:43 来源: sp20240911

  继连续两年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后,德国材料制造商科思创今年将以“开创净零新境”为主题再度亮相这一盛会,展示其在可持续材料领域的最新成就和实现全面循环的企业愿景。

  在第六届进博会开幕前夕,科思创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雷焕丽在接受经济日报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科思创于2020年率先提出‘全循环’的企业愿景,并于2022年提出了在2035年实现运营气候中性的目标,这与中国宏伟的‘双碳’目标高度一致。在此背景下,我们为实现循环经济而做出的努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携手合作是关键所在。借助进博会这一独特舞台,我们期待全方位增进上下游伙伴关系,为更多行业和领域提供多样的低碳材料解决方案,支持中国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谈及对进博会的感受,雷焕丽说,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超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你不但可以与多方面建立起联系,还能让所有的创新成果得到充分的展示,甚至将想法变成现实。在进博会上,能看到中国市场蕴藏的许多商机,也会发现,有更多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这里被激发。”

  “今年,科思创希望通过参展,在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解决方案等领域,可以连接更多的资源。”雷焕丽介绍,本届进博会上,科思创展台将设置“随新而行”“绿色家园”“风光无限”等展区,呈现可持续材料在智能未来出行、绿色低碳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同时,“生生不息”展区将展示科思创在替代性原材料和创新回收技术方面的最新成果。此外,科思创还专门设立“科家故事”专区,通过互动方式增进参观者,尤其是非化工背景参观者对科思创的了解。“净零路径”和“数字赋能”展区将分别为观众展示科思创在碳中和方面的更多成就和高分子科技的创新技术。除了展览展示,科思创还将在本届进博会期间,与价值链合作伙伴签署一系列重磅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低碳材料解决方案在众多重要领域的应用。

  全方位实施创新,是科思创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截至2022年底,科思创在中国市场的累计投资额达39亿欧元。

  雷焕丽表示,如何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契合中国市场的特点至关重要。“充分了解本土市场,基于本土市场进行研发,并对市场需求快速响应,这些都是科思创本土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市场很大,商机无限,我相信在本土化的道路上,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得更好。”(经济日报记者 朱琳) 【编辑:梁异】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颁发 - 王毅谈中西外长会谈共识

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颁发

发布时间:2024-09-11 20:19:44 来源: sp20240911

原标题: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颁发

  科技日报讯 (记者叶青 通讯员孙旭东)4月7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航智能”)颁发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这标志着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首个获得适航“三大通行证”的载人无人驾驶eVTOL机型,将进入更大规模量产阶段。

  生产许可证是中国民航局颁发给航空器制造商的关键证书。据了解,亿航智能已经建立了满足中国民航适航规章要求的批量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准进行持续生产、批量生产。

  2023年10月,中国民航局向亿航智能颁发了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型号合格证;同年12月,亿航智能再次获颁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适航证;仅隔3个多月,亿航智能取得全球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许可证。短短半年时间内,亿航EH216-S在适航审定方面便取得了三个“全球首张”。

  首张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许可证的取得,也为下一步的商业化运营提供重要保障。“亿航智能的愿景是将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应用场景带进普通人的生活中。”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华智说,公司将逐步扩大生产交付,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将安全、可靠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推向全球市场,为更多人提供安全、自动、环保的空中交通服务。

  低空经济是亿航智能所在的广州高新区着力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当前,该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亿航智能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低空企业持续涌现。今年,该区推出首批10条高效物流低空航线和全市首条城市医疗集团低空配送快线。该区现共有低空产业链企业50家,覆盖研发设计与原材料、制造与集成、应用与服务等环节,年产值/营收规模约130亿元。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