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以竹代塑”兴业富民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4-09-05 16:38:08 来源: sp20240905

  “卖竹子,纯利润都二十来万元!”冬日暖阳下,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天池村,种植大户李开明正忙着采收新一季的“斑布一号”竹材……收割后,这些竹材将被统一运往15公里外的斑布健康竹产业园,加工成竹浆纸。

  从园区走向全国的竹浆纸“斑布”,已占据全国本色生活用纸30%的市场份额。眼下,园区正乘着“以竹代塑”的东风,布局竹纤维制造农业地膜新生产线,抢占市场先机。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让竹林面积位居全国第二的四川看到了竹产业延链强链的新机遇。

  “忙坏啰!没想到竹旅产业会这么火”

  “12万元贴息补助,最快本月就能到账!”一见面,四川清竹源纸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曾朝林就向泸州市纳溪区林业和竹业局局长唐廷俊“报喜”。

  曾朝林账算得清:“按照目前每月每平方米两块多的物业费算,12万元贴息补助相当于减免了36个月的物业费,压力一下子小了。”

  以探路竹产业发展路径为例,泸州市纳溪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纳溪明确“一根翠竹带动多个产业、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一根翠竹致富全域百姓”的发展思路,助力乡村振兴。

  围绕“竹产业+”理念,纳溪区把竹产业发展融入全区乡村振兴规划,出台了《关于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等文件,将政策红利送到企业,累计解决企业用地、用水、用电、交通、物业管理等问题20余个,并对未解决的问题建立台账,落实专人跟踪解决。

  “忙坏啰!没想到竹旅产业会这么火……”中秋国庆假期,纳溪区白节镇赵坪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聂志君又忙又开心,村里的竹文旅基地开业不到两个月,第一个长假就爆满,“销量翻了不止一番!”

  竹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让纳溪尝到了甜头:当地已建成省级森林人家、竹林人家、森林康养人家、森林康养基地、森林自然教育基地、花卉产业园区、竹林名镇等文旅品牌20个,每逢节假、周末,游客慕名前来。

  趁热打铁,纳溪逐步推行“基地种植—深度加工—生产废料—林下种养—回归竹林”的生态种养循环模式,发展竹荪、木耳、中药材、林下鸡等竹下生态种养殖业,兴业富民。

  “关键要让从事竹产业的老百姓切切实实富起来。”纳溪区委相关负责人给出一组数据:当地已建成林下生态种养基地3.45万余亩,预计亩产值增加4000元以上。

  “过去一个人一天只能采1吨,现在靠机械,能采6到8吨”

  “准备怎么改造?”11月14日上午,泸州市叙永县,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调研组来此调研。调研组最关心的是今年秋冬造林季,叙永能否完成竹林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统计显示,四川全省竹林面积达到1835万亩,居全国第二。不过,长期以来,四川竹林单位面积竹材产出并不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全省仍有约200万亩低产低效林,品种较差、灌溉等设施不足,导致竹林生长慢;二是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采伐成本高,农户“不愿采、不想采”。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每年四川有1/3的竹材处于闲置状态。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孙鹏介绍,竹材生长时间超过两周年,就进入了过熟期,生长速度变缓、竹纤维老化,经济效益越来越低。在孙鹏看来,想要抓住“以竹代塑”机遇,四川最大的优势是资源,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如何激活闲置竹材?

  “把路修通,把种植基地标准化,采竹子人工开支能减少一半。”广安市天池国有林场把2250亩竹林划分成15个小班,逐个小班核定标准行距、修通作业通道,让竹林采伐逐渐向机械化过渡。“过去一个人一天只能采1吨,现在靠机械,能采6到8吨。”林场负责人说。

  今年10月,宜宾市江安县仁和镇开通了“竹林专列”,让采伐后的竹材“乘坐”单轨山地运输车下山,让每吨竹材减少人力开支80%,过去上万亩无人采收的竹林一下成了“香饽饽”。

  “把竹产业加工列入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范畴”

  “距离成功,一步之遥!”11月14日,广元艾竹麻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室人声鼎沸……公司总工程师乔官芳牵头的清洁环保制纤工艺攻关项目,已经完成了实验,距离试产“指日可待”;按照新工艺,不仅可以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还能把“一根竹纤维用出两根的效果”。

  消息传到成都,正在召开竹浆加工新工艺研讨会的专家们直接改变了会议主题。在大家看来,“以竹代塑”,四川必须要攻克竹材加工新技术、拓展竹材应用新场景。

  今年9月,《四川省竹产业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提出要强化科技支撑,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特别是要广泛启动生活用竹制品技术攻关,扩大竹材替代范围。

  一些案例已被反复研究。2018年,宜宾市兴文县开发出酒店、餐饮、长途客运、家居等四大系列上千种竹制品。眼下,“兴文竹品”入选“天府旅游名品”,助力当地建成全国首家最全面的竹日用品交易平台——“创新竹日用品交易中心”。

  “我们把竹产业加工列入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范畴,组织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四川还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升规模经济效益;强化企业品牌培育,鼓励开展原产地认证和公用品牌申报,着力提升“川竹”品牌。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6日 07 版)

(责编:卫嘉、杨光宇)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越剧现代戏《钱塘里》不断升级 杭州驻场演出“爆满” - 办实事解民忧:吉林香水屯的坑洼路“香”起来了

越剧现代戏《钱塘里》不断升级 杭州驻场演出“爆满”

发布时间:2024-09-05 16:38:09 来源: sp20240905

   中新网 杭州5月18日电 (张斌)连日来,经历一年多巡演,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出品的现代戏《钱塘里》自“五一”起在杭州蝴蝶剧场开启驻场演出模式后,多场爆满。

  剧场外,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排起长龙——工作人员介绍说,很多年轻人一下高铁,拖着行李箱就直奔蝴蝶剧场。主演们的人形立牌前,摆满了戏迷朋友送来的鲜花。

《钱塘里》演出谢幕阶段,观众热情高涨。张斌摄 《钱塘里》剧照。(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供图) 《钱塘里》剧照。(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供图)

  据了解,越剧现代戏《钱塘里》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1984年建团以来首次排演的现实题材越剧作品,讲述的是进城打工的方小米因一场交通事故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钱塘里》的主人公职业是“龙马生鲜小时工”、“美乙团跑外卖”和“普通的白领”;人物角色是敢于承担的“肇事者”方小米、通情达理的"都市白领"陆亚飞;交通事故后的生活更是一团乱麻,无力承担的医疗费、分身乏术的工作……

  从烟火气里升腾出的新时代杭州小人物群像,交织谱就了普通人真实生活的《钱塘里》。

  钱塘江潮起潮落,人生百态,皆是生活。越剧《钱塘里》从日常生活中采撷的“奇异的插曲”,勾勒的是烟火人间的一张张市井图,描绘的是生动鲜活的新时代精神图谱。

  从立项至今,该剧先后组织了不下20次的专家研讨会。从剧本大纲到剧本修改,从舞台立意到舞台呈现,一路边演边改,边改边演。

  《钱塘里》于2022年5月20日试公演,后来经专家研讨、观众意见征集及市场反馈整合,于2022年10月27日在杭州蝴蝶剧场进行“重大修改升级版”《钱塘里》首演。

  “我们在不断精益求精,主创团队在文本、音乐反复精修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越剧现代戏的核心创作命题,即在戏曲程式化手段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演员如何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钱塘里》的导演王延松说。

  借助二度创作的综合艺术手段,主创团队对“钱塘里的成人童话”进行了更加精准细腻的铺排,使戏剧的人性人格人情味塑造更加符合新时代越剧审美表达的舞台演出魅力。

  “我们甚至不放过每一个演员瞬间表情的固型,使全剧的节奏更加流畅明快,演员表演的感染力更加感性灵动感人至深,让演出的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完美的融合于剧场艺术的审美氛围之中。”王延松说。

  谈起一路的创作历程,编剧谢丽泓说,围绕人物性格刻画的改变,尤其是对陆亚飞这一人物的调整,性格前后更统一,现代意识更强烈。

  音乐设计刘建宽则介绍,在一年前的重大修改升级版中,团队主要着眼在主题音乐、主题曲和唱腔的提升修改及乐队的重新编配,使之更加契合人物性格和现代审美韵律,特别在群舞、结尾等大场面中,巧妙地结合了传统戏曲旋律和音乐剧等现代时尚元素,乐器编配华丽且灵动,将情感与冲突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目前,《钱塘里》仍在不断升级,收获多项荣誉。特别是方小米扮演者李云霄,凭借该剧获第32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新人主角奖,“妈妈”金月芳扮演者周艳获配角提名奖。

  5月的驻场演出该剧主演阵容也根据驻场模式的现实考量与演员档期进行了统筹安排。

  方小米一角由优秀青年演员李云霄和郑晓轮流演出,陆亚飞扮演者为金桂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李霄雯,同时,周艳、张亚洲、娄亚利、徐国芳、徐叶娜、夏艺奕、谢婵等一众名家新秀也都奉献了精彩的演出。(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