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携手优必选 共探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创新应用

发布时间:2024-07-23 11:57:19 来源: sp20240723

原标题:百度携手优必选 共探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创新应用

近两年,AI产业、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的爆发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百度与优必选强强联手,共同探索中国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的应用,为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通过百度智能云千帆AppBuilder平台接入百度文心大模型进行任务调度应用开发,快速构建了任务规划与执行能力。在完成柔软物体操作(叠衣服)和物体干扰分拣等任务时,Walker S 依靠端侧多模态感知模型获得空间定位与语义信息后,将信息交由文心大模型进行任务理解与规划,协同配合机械臂和灵巧手的精准操作,成功的完成了全套任务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S与百度文心大模型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在Walker S已有的多模态感知与运动控制能力上,通过接入文心大模型,获得了高级的意图理解能力和细粒度规划能力。Walker S首次完成了叠衣服这样的复杂柔性材料操作,展现出了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精细操作的领先水平。在分拣过程中,通过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调用文心一言进行子任务拆解和推理,配合端侧多模态感知模型实现精确识别定位、泛化抓取以及异常处理,确保Walker S的分拣任务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顺利实施。

百度研制的文心产业级知识增强大模型,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并通过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和百度智能云赋能垂直领域,助力行业实现降本增效和转型升级。

优必选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也是全球极少数完成小扭矩到大扭矩(扭矩从 0.2Nm 到 200Nm)伺服驱动器批量生产的公司,其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 Walker 是中国首个商业化双足真人尺寸人形机器人。公司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研发近12年,大型人形机器人Walker系列经历了五次迭代。从2016年推出Walker原型机,2018年和2019年发布Walker第一代和第二代,到2021年推出Walker X以及2023年最新发布的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优必选在大型人形机器人的研发、设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构建了人形机器人的“护城河”。

AI大模型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不仅能有效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还将推动人形机器人在不同环境中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伴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赋能,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进程将加快,未来“降本增效”的人形机器人将在工业制造、商用服务和家庭陪伴等多个场景实现落地应用,解决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效率,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百度与优必选的合作,将拓展自身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标志着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和应用迈向了新的里程碑。未来,双方还将在数据共享与模型训练优化、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跨领域应用的拓展等方面探讨进一步的合作。

(责编:董童、李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丹探险家舟山挥桨启航 开拓中国远洋赛艇新航程 -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启动

中丹探险家舟山挥桨启航 开拓中国远洋赛艇新航程

发布时间:2024-07-23 11:57:21 来源: sp20240723

   中新网 5月26日电 继23年前成功横渡大西洋后,来自中国和丹麦的探险家孙海滨、黄思远(Christian Havrehed)再度携手,将划船东渡链接太平洋。25日,孙海滨和黄思远东渡启航仪式在浙江舟山举行。

孙海滨和黄思远东渡启航仪式在浙江舟山举行。受访者供图

  2001年,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孙海滨与黄思远参加了有“世界上最艰苦的划船比赛”之称的沃特·艾文斯大西洋划船挑战赛。他们在无外援的条件下,划一条7米小船,从西班牙出发,56天划行5000公里,成功到达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当年二人就曾约定,未来划船东渡链接太平洋,如今两人的愿望终于得以成行。

  黄思远介绍,许多年前在香港看到一个爱尔兰探险家从越南划船到日本的自传后,他也萌发了东渡想法。他说,徐福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家,名字在世界上也很有名,“但关于他的事迹和相关联的中国历史、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熟悉,所以我想通过体育探险方式访问日本的徐福地点和寺庙,并与当地的徐福会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讲述徐福和中国故事、宣传中国文化。”

  据介绍,两人预计用两周左右时间不间断完成800公里的第一部分航程,最终在日本长崎登陆,经短暂休整将开始在日本外海的第二部分500公里的航程,终点是日本延冈市,全长约1300公里。总用时35天(包括躲避恶劣天气和第二阶段上岸交流)。

  按照黄思远的构想,两人“划船链接太平洋”的计划分四个阶段,2024年第一步计划是效仿公元前210年秦代航海家徐福东渡路线,从中国划船到日本。未来条件成熟后,他们继续“划船跳岛”形式,从日本到堪察加半岛,最后再从阿拉斯加抵达美洲。

  对于两人的这次远航,尽管技术设备科技含量较23年前大幅提升,但难度一点不比当初划船横渡大西洋容易。孙海滨透露,“现在的难度在于天气和洋流,当年大西洋是顺风、顺洋流。而东海气流和海流比较复杂,这个季节应该是西南风也就是顺风还没来,反而还是强劲的东北风,意味着是逆风。因此,第一步800公里的航程中,可能还要面临风暴需要躲避。”

  天气之外,饮水也是麻烦,黄思远坦言,虽然船上配置了淡水机,但因为河流人海口水质含沙量大,“我们可能都不敢用淡水机,水中的沙子会毁掉机器,到了深海才能用淡水机,所以我们就要至少带足10天的淡水,吃的都是脱水食品,一来便于保存,二来做到轻量化。”

  外部困难之外,两人的身体也面临巨大考验。“我们每天是24小时不间断划桨,每2小时轮换,一人划桨,另一人休息睡觉。理论上两人一齐划桨会速度更快,但也意味着需要一齐休息,这样反而会问题更多,停桨后洋流会让船偏航,更大的问题是这段航程中民用船只多,无人操纵和观察面临被撞危险。”黄思远解释说,如此一来长期划桨会导致不断与座垫摩擦的臀部犹如骨头与硬物接触,加上不断有海水浸泡,那种疼痛终生难忘。

  孙海滨补充,握桨的双手初期会在同一手指位置连续出水泡,“你不能不管,否则水泡越来越大,必须扎破,接触海水后非常疼。”此外,船上两人上厕所也是问题。

  在孙海滨心目中,此次远航除了展现中国人不畏艰难的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外,想打造中国“远洋赛艇”IP赛事,也是他多年执着的梦想。希望借这次远航为契机,为海洋大省浙江打造中国自己的海洋赛事品牌奠定基础,填补亚洲在“远洋赛艇”项目上的空白。(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