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种出好咖啡(人物故事·聚焦乡村创业)

发布时间:2024-08-07 16:31:23 来源: sp20240807

  胡树林,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人。2009年中专毕业后,他返乡创业,之后牵头成立怒江雪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咖啡产业,带动百余名社员种植咖啡,年销售额达600万元,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图为胡树林在进行直播展示。   杨 璇摄(人民视觉)

  头顶是巍峨的高黎贡山,脚下是奔腾的怒江,高海拔、好生态,造就了云南省保山市小粒咖啡的独特品质。春分时节,咖啡的幽香弥漫在保山市隆阳区芒宽彝族傣族乡丰收咖农的家中。

  这个种咖啡的好地方,也是怒江雪林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树林的家乡。2009年,胡树林返乡创业,从卖豆、制豆再到种豆,见证了当地咖啡产业的发展。眼下,他正积极探索从生产商品豆到生产精品豆的转型之路。

  卖  豆

  “面对价格涨跌,把目光放长远些”

  2009年,胡树林中专毕业,决定返乡创业。听闻儿子的决定,父亲胡跃华坚决反对:“趁着年轻,应该先去外面历练。”胡树林也犟:“咱保山实现咖啡产业化这么早,何愁干不成一番事业?”

  家里种了近20亩咖啡,管护采摘的活不少,胡跃华带着胡树林一年到头在地里忙活。“论种植,还是父亲更有经验。但在销售方面,我有想法、敢闯荡。”胡树林索性转向联系收购咖啡的贸易公司。当时市场上“一豆难求”,听说胡树林能收来咖啡豆,外贸公司答应预支货款请他代购。

  “没占家里一亩地,比父亲赚得还多!”转手300吨,一公斤赚一两元差价,赚到“第一桶金”的胡树林有些得意。但随后几年不断腰斩的咖啡期货价格,很快让他没了脾气。

  2013年后,伴随国际咖啡主产区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咖啡豆价格暴跌。收来的咖啡豆卖不出去,胡树林欲哭无泪。

  在父亲安慰之下,胡树林牵头成立合作社,拉着农户抱团取暖。“父亲告诉我,面对价格涨跌,把目光放长远些。”胡树林说。

  在价格谷底苦苦支撑了6年后,国际咖啡期货价格再次起飞。随着国内咖啡连锁门店逐渐向更多城市延伸,越来越多人有了品饮咖啡的习惯,胡树林牵头的合作社销售额也慢慢爬升。

  制  豆

  “巴不得天天出去送货”

  挂耳咖啡、速溶咖啡、精品咖啡豆……如今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不再是最初转售的咖啡生豆。

  这样的转变,最初却是无奈之举——从农户手里收来的生豆卖不出去,时间稍长就会发霉。为了延长保存期限,胡树林买来烘焙设备,自己烤豆。

  长期以来,云南咖啡价格跟着国际市场走。云南商品豆种植成本相对较高,当咖啡期货价格低时,国际采购商倾向于采购种植成本更低的大产区商品豆。胡树林想到了一条新路子:外贸公司不收,咱就内销!

  最初的客户,主要是咖农的客人。家中来客,咖农会给客人煮上一杯自己种的咖啡,临走时再给客人送上几袋。上门要货的咖农越来越多,胡树林顺势印制包装,靠着这种熟人传播,加工的咖啡豆慢慢有了稳定的客源。

  看到希望后,胡树林先是带着产品去赶集,后来又沿着怒江河谷到商超推广。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他现磨咖啡豆请商超工作人员品尝:“支持下本地咖啡吧,只要店里摆上我们的产品,卖完了再付款都行。”刚开始一个店每月只能卖出三四包咖啡,现在已经是成箱成箱地卖。“最盼的就是接到补货的电话,巴不得天天出去送货!”胡树林说。随着怒江沿线旅游开发不断推进,合作社的咖啡还成为特色旅游产品,被更多游客带到了大山之外。

  经过市场的潮起潮落,如今的胡树林格外冷静:周边客户数量有限,要想不再受制于人,必须不断拓展市场;而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要么靠价格优势,要么靠品质。

  “保山小粒咖啡的亩产量相对较低,如果做成普通商品豆出售,难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出路一定是做精品豆。”胡树林分析,“小产区的精品咖啡豆能单独定价,从而降低国际咖啡期货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种  豆

  “认准了这个行业,我就想长期干下去”

  要想做精品咖啡豆,必须从源头把关。曾经不善于种豆的胡树林,2020年开始再次回归咖啡园,除草、施肥、试种新品种,重新学习种豆。

  要做自己的精品咖啡,首先要确保原材料供给。胡树林说:“认准了这个行业,我就想长期干下去,没有一定面积的自有基地,就没法保证高品质的原料,没有足够的高品质咖啡,就没法打开精品咖啡的市场。”

  胡树林解释,商品豆销售主要靠批发,精品豆则要做零售,更加注重品质。“好品质的第一关,就是好品种。”胡树林把自己流转来的土地作为试验田,试种铁皮卡、黄波旁等更加小众的品种。

  试种品种中,价格最高的是瑰夏,有的小产区一公斤咖啡豆能卖好几千元。胡树林在海拔超过1600米的地方种了几亩,“能不能种出来?烤出来还是不是原来的风味?能不能卖上高价?这些都不好说。试种其实是试错的过程。”

  早期试种的铁皮卡、黄波旁逐渐挂果,有些感兴趣的咖农上门要苗,胡树林二话不说就赠送。相较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的卡蒂姆,铁皮卡、黄波旁对田间管理要求更高。胡树林依托合作社加强对咖农种植环节的培训,尽可能帮助大家降低风险。如今,合作社已有咖农103人,种植面积超过1500亩,销售额达到600万元。

  胡树林的想法和实践,跟云南省发展咖啡产业的思路不谋而合。2022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推动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提升若干政策措施》,明确到2024年,实现全省咖啡豆精品率达到30%、咖啡精深加工率达到80%,努力建成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产区。

  对于未来,胡树林信心满满:“只要种得好,就不怕合作社发展不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1日 10 版)

(责编:白宇、卫嘉)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你会点“小份菜”吗? - 法国大型木偶剧《拉封丹寓言》亮相长沙

你会点“小份菜”吗?

发布时间:2024-08-07 16:31:24 来源: sp20240807

  “一个菜不爽,两个菜太多”,相信不少消费者在点外卖时都有这样的困扰。随着“一人食”消费场景的普遍化以及反对餐饮浪费风尚兴起,“小份菜”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记者近日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系统督促平台企业和外卖商家有效规范外卖营销行为,已整改问题6.9万个,大型餐饮外卖平台“小份餐”订单已超过60亿单。

  “我平时上班太忙,有时候只能点外卖,但是适合单人吃的快餐大多菜式统一,且以煎炸类食品为主,感觉不太能满足健康的需求。”在北京国贸附近上班的李坤对记者说,“自从附近餐厅推出‘小份菜’‘随心配一人餐’等,极大提升了我的‘外卖幸福感’。”

  小厨娘淮扬菜北京蓝色港湾店店员告诉记者,该店在外卖平台推出了“淮扬风味随心配单人餐”,成为门店销量、复购第一名。除了这类“一人食”套餐外,店内还推出多种菜式的个人份,覆盖门店招牌荤菜、素菜、汤品、主食等,给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记者打开美团外卖APP搜索“小份菜”,发现有专门的“点选小份菜”界面,其中菜品价格大多在20元至40元不等,以“单人套餐”形式为主。美团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团外卖平台提供小份菜的商户数与相关菜品数量比2020年增长接近一倍;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美团外卖平台已有超过110万餐饮商户提供超过730万种“小份菜”。

  美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美团美食还推出了常态化“单人餐”线上专区,消费者可选择“火锅、烧烤、地方菜、异域料理、自助餐、鱼鲜海鲜”等多种品类单人套餐。“这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菜品需求,携手餐饮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开展减少食物浪费行动。”该负责人说。

  “菜样多、好吃不浪费”“适合独居上班族”“更能满足健康需求”……采访中,多位消费者对“小份菜”给予了肯定。在一些消费者看来,推行“小份菜”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餐的节约,更在于对人们节约意识和观念的长期引导,折射出新一代消费群体饮食理念的更新。

  去年6月,《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印发,其中就提出网络餐饮平台要鼓励引导商户积极提供小份菜、小份饭、小份饮料等小份餐品,引导商户大力推广绿色包装,积极使用小份餐盒,还提倡平台要优化餐品信息展示,便于消费者合理点餐。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聚焦诱导点餐、满减凑单、过量供给等外卖餐饮浪费问题,组织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执法,健全标准规范,督促网络餐饮平台、外卖商家持续规范适量点餐提示、合理设置起送价格、优化餐食分量等餐饮外卖营销行为。

  “截至目前,共监督检查平台企业、外卖商家85.5万家,办理责令整改并予以警告案件2591件,整改问题6.9万个,公布典型案例145件,制修订相关标准21项,宣贯标准94.8万人次,培训外卖商家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108.1万人次。”该负责人说,“监管部门同时指导推动美团、饿了么等大型餐饮外卖平台提供‘一人餐’‘小份餐’专题入口,推出外卖‘碳’积分,今年以来‘小份餐’订单已超过60亿单。”

  下一步,市场监管系统将继续以规范餐饮外卖营销为切入口,加快标准实施,强化宣传引导,压实平台企业和外卖商家防止餐饮浪费主体责任,共同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