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中国经济,这些重磅信号不容错过!|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发布时间:2024-09-15 20:09:38 来源: sp20240915

  文/诸葛瑞鑫

  为期两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今天在钓鱼台国宾馆落下帷幕。国内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国际组织代表等众多重量级嘉宾与会,围绕多项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键及前沿性问题,开展建设性交流。

  国是直通车与腾讯财经联合推出“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晚报”,一起关注论坛热点话题。

  稳妥推进钢铁等重点行业碳达峰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中新社
记者 富田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 中新社 记者 富田 摄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25日在此次年会上表示,目前,国家层面累计培育绿色工厂5095家、绿色工业园区37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05家、绿色产品近3.5万个,各行业、各地区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

  金壮龙表示,将稳妥推进钢铁、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完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打造绿色增长新动能。

  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金壮龙表示,积极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他表示,将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化与世界各国企业互利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同时,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承担重大攻关项目,为各国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来华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
中新社
记者 富田 摄

  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 中新社 记者 富田 摄

  中国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25日表示,中国数据生产量和存储量快速增长,数据资源开发能力持续增强。以人工智能为例,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超100个,行业大模型深度赋能电子信息、医疗、交通等领域,形成上百种应用模式,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刘烈宏称,去年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算力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需求,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日益突出,目前,在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

  加大对各类数据商的培育力度

  刘烈宏表示,当前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尚在起步建设阶段,不论哪种模式,都是促进数据要素流通的积极探索,但也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真正为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创造价值。

  “我们将加大对各类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繁荣数据开发利用产业生态,也欢迎国内外企业积极参与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共享发展红利。”刘烈宏说。

  不断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潜力

  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25日称,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创造更多市场机遇。“我们将不断挖掘和释放国内需求潜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提供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让各国企业共享发展红利。”

  郭婷婷表示,中国主动向世界各国开放市场,不断扩大合作商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持续释放。中国有14亿多人口,是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4万元,已经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过去10年,中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从39.7%提升到45.2%,服务消费进一步增长的空间还很广阔。同时,中国在新型城镇化、先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也将持续释放出巨大的需求。

  促进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中新社
记者 富田 摄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中新社 记者 富田 摄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宏观政策的主基调是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

  杨伟民透露,围绕形成消费持续扩大的长效机制,我国已经或将在七个方面统筹推动一些措施和政策:一是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二是推进区划和行政机构的改革;三是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是积极扩大市场化就业;五是减少对消费的限制;六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七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空间

  杨伟民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大空间。一是中国有9.3亿的城镇人口,其中3亿左右是非城镇户籍人口,这3亿人的住房需求还未得到很好解决。二是6亿多城镇户籍人口中,大部分都已有住房,但其中一部分房子可能是“老破小”,这样的群体有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农村人口今后仍会向城镇集中,产生新的住房需求。

  上海将打造新型消费品牌汇聚地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华源25日表示,上海将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拓展消费内涵,鼓励消费创新,完善消费环境,打造新型消费品牌汇聚地、模式创新策源地和消费潮流风向标,加快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他表示,上海将抓住新的机遇,引领推动上海消费存量市场加快更新,聚焦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推动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赋能消费应用场景,以高品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

  综合自: 中新社 、央视新闻、新京报等

【编辑:刘欢】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传停招 学者叹人文危机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南昌!

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传停招 学者叹人文危机

发布时间:2024-09-15 20:09:39 来源: sp20240915

   中新网 10月31日电 综合台媒报道,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传出将从2025学年起停招,台当局教育主管机构30日表示,如果世新大学有此决定,须于2024年3月提出申请。台湾中文学会则发表声明表示,厚植人文是最好的人才投资,台当局教育主管机构应从政策面着手,面对近几年人文学科发展失衡的危机。

台湾世新大学。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季志翔 摄   台湾世新大学。图片来源:台湾《中国时报》季志翔 摄

  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以往每年大一新生都有50至60人,但今年仅有26人,由于招生状况不佳,系方内部研拟在2025学年起停招,不过后续还有很多程序要走。

  台湾世新大学表示,将持续以鲜明特色,吸引有志培养跨领域专业的高中生加入,唯面对“少子化”浪潮,“调整”之考验,也是大学不得不为的因应之道。系所在研议增调作业后,除与老师、学生召开说明会充分沟通以确保师生之工作权及受教权,校方并就相关程序进行办理。2023学年的停招申请如获教育主管机构核定,会在2025学年度停招大一新生,待已入学的学生都毕业后,该系所才会正式走入历史。

  台湾中文学会呼吁世新校方与中文系师生仍应保有畅通管道,广纳意见,全面考虑。台当局教育主管机构更应从政策面着手,面对近几年人文学科发展失衡的危机。

  担任台湾中文学会常务理事的台湾政大中文系教授林启屏说,现在社会总是将大学教育与职场相对应,造成中文系的困境。如果大学变成职业训练所,多数学者不会赞成,因为大学有其理想性,人文学科是知识图谱的基础学程,教育主管机构应该协助发展。

  对于中文系的困境,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荣誉教授曾昭旭并不觉得意外,但很痛心。他表示,语文(中文)是人文素养的基础,当人文衰退,对社会将有重大影响。

  对此,有台湾网友评论表示,这是“台湾高等教育问题‘冰山一角’”;也有网友提议,世新大学可把系所选读设置得更有弹性,比如可到大陆交换一年。

  在2021年网络误传台湾逢甲大学中文系停招,逢甲大学昨(30日)郑重表示,并无停招一事,包括硕博士班、一般学士班,每年招生率达百分之百。校方强调,中文系在工商背景的校园内扎根生长,重视社会实用性,同时聘请重量级学者担任讲座教授,从语文、文学、文化等方面,擘画自大学部到硕博士班的系列课程。

  依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系所增设、调整系属大学自主权责,由各校平衡自身资源条件,自主进行系所增设调整。台湾“少子化”严重,各大学莫不努力调整因应,最后招生不佳、学生出路不够好的校系,可能会被牺牲,中文系就名列其中。

  台湾《中国时报》评论说,台湾世新大学中文系传出2025学年将停招,引发各界关注,在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下,中文系相对弱势。教育主管机构应该比照过去处理“性别研究所”的方式,透过政策确保一定数量的大学中文系存在,不让知识图谱缺角。

  评论指出,中文学科是知识图谱里面的基础性学程,是人际沟通的工具,是文化的传承,当学生的中文不好时,其他学科表现可能也不好,这凸显出中文系的必要性。一旦像中文系这样的人文学科萎缩或消失时,大学殿堂缺了梁柱,校园少了博雅学风,社会会愈来愈缺人文精神。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