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为什么除夕不是“年三十”?

发布时间:2024-09-05 22:04:57 来源: sp20240905

  ◎北京科学中心

  想象一下,在未来五年里,每当“年三十,捏饺子”时,一看阴历,却发现是腊月廿九。2024的龙年因为不见立春的踪影被称为“无春年”。这种情况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阴历到底准不准?未来五年没有年三十、2024龙年没有立春,是巧合还是规律?

  阴历存在一些不规则性

  阴历是一种以月相变化为基础的传统农历系统,通常用于农历节日和传统节日的确定。

  然而,阴历并非完全准确,因为它是根据月相和太阳运行轨道来确定日期的,因此与阳历(即公历)之间会存在一些差异。为了调整阴历与季节的关系,阴历系统引入了闰年和闰月的概念。

  阴历中有闰月的年份称为闰年,阳历中的闰年是指有2月29日,阴历中的闰月就是在某个月份后增加一个月,而增加的这个月既是为了调整月相或者说月份与季节的关系,也用以保持农历年与太阳年的对应关系。

  然而,即使有这些调整,阴历仍然可能存在一些不规则性,导致某些特定情况下出现不符合预期的日期现象。这种不规则性引发了人们对历法系统的关注,也促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历法系统的运作方式。下面为您介绍三种主流历法——阴历、阳历、阴阳历。

  阴历、阳历和阴阳历是

  不同的历法系统

  阴历、阳历和阴阳历是不同的历法系统,它们与太阳的自转和公转、月亮的自转和公转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反映了人类对时间的不同理解和利用。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这些历法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阴历最早出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阴历与“月亮”有关,一个月的开始是新月,中间是满月,然后再次变为新月,这个过程通常持续29或30天,也就是这个月的总天数。一年由12个或13个月组成,阴历在很多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使用。

  阳历——也称为公历,目前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它与“太阳”相关,是以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系统。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365天6小时9分9.5秒或365.2564日,所以阳历中一年的长度被定为365天,一年被划分为12个月,每月的天数不固定。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用来指导农事、农民的生产活动以及预测天气变化,总是被人们误会是基于阴历,其实它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和地球的公转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它是基于阳历的。

  农历是阴阳合历的典型代表

  阳历是现代社会中通用的日常历法系统,被广泛用于商业、政府和国际交流等领域。但是,你知道吗?还有一种历法是阴阳合历——农历就是阴阳合历的典型代表。

  农历中的月份以新月开始,以朔望月结束,它起源于孔子传述的《夏小正》,这是一部以中原地区为坐标,通过观察季风和物候的变化关系,制定的一套独特的用于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

  它既包含了阴历根据月相来确定日期的特点,也考虑了太阳运行的规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节日安排。虽然现代社会已经普遍采用阳历,但农历仍然在一些传统节日和习俗中保持着重要的地位。

  比如我们所疑惑的“为什么未来五年的除夕不是年三十?”就要从阴阳历找答案。因为“朔日为农历月的第一个农历日”,也就是说,每个农历月的初一是朔日。

  从“朔”到“望”,再到下一个“朔”,一个周期平均是29.5306天,所以计算出来的农历月天数或者是小月29天,或者是大月30天。如果当年的腊月恰逢小月,只有29天,也就没有大年三十了。

  同样,“为什么立春会出现在春节之前?”也是因为这两个节点所属的历法不一样,立春是阳历的节气,而春节是阴历的节日,由于两者的周期不一致,导致了阳历和阴历之间的时间错位。因此,在某些特殊年份里,就会出现“无春年”的现象。

  阴历、阳历、阴阳历

  如何用才正确?

  二十四节气是阳历最鲜明的代表。它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约相隔15天。这些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用于农事活动的安排,还与饮食、服装、节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在一些地方,人们会根据阴历来安排一些习俗,比如搬家、修建房屋等;一些祭祖、祭神等祭祀活动的日期也会根据阴历来确定;还有一些喜庆的活动,比如举办婴儿满月、百日宴等也会根据阴历来安排。

  或许,我们无法简单地用“准确”或“不准确”来评判阴历,因为它所承载的是人类对自然、生活和宇宙的感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连接着人们的生活和历史,理应得到我们尊重和珍视。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编辑:葛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消协报告显示: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本地消费市场活力充沛 - “流动的盛筵”亮相杭州 沉浸式展江南美食文化

中消协报告显示: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本地消费市场活力充沛

发布时间:2024-09-05 22:04:59 来源: sp20240905

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了解到,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外发布2024年“激发消费活力”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本地区2023年的消费市场充满活力,预计2024年消费活力将更加充沛。

调查发现,近八成受访者对线上线下消费环境表示放心,多数受访者对消费环境监管力度与成效表示认可,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线上线下消费市场发展各有特色,不同消费模式规范性受到消费者认可,线下市场规范度评价高于线上,新消费渠道规范性有待加强。

调查显示,超七成消费者自认能做到理性决策,理性消费趋势显著。企业经营表现中,“售后保障”连续三年最受关注,“多平台价格差异大”成为影响消费意愿的关键因素。多数消费者领取过形式不一的政府惠民消费券或平台、经营者发放的打折券、满减券,超七成消费者对各类消费券体验表示满意,建议未来可增加消费券发放种类及覆盖领域。

调查结果显示,龙年春节期间,在消费者个人和家庭主要开支方面,排在前三的依次是 “过年/拜年红包”(36.7%)、“选购礼品特产等”(28.6%)、“购买酒水饮料”(25.8%)。20.6%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孩子的教育培训服务支出也占有较大比重,成为服务消费类别中最重要的支出。除了购买礼品特产和酒水饮料等,购置衣物、家电、家具等也成为扮靓家庭、改善生活的重要事项。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我国消费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超七成消费者认为消费环境越来越好,对政府有关部门改善消费环境的工作力度表示认可。与此同时,一些薄弱短板和新老问题仍然困扰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浪费现象、网络谣言和预付卡经营者跑路等问题亟待治理,价格虚高、虚假宣传、货不对板、售后服务没保障、损害健康和假冒伪劣现象不容忽视,应当加强治理。

近年来,民生消费类相关舆情持续引发公众热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低价旅游团暗存强制购物、视频平台会员服务“打了折扣”、共享充电宝“好借难还”引共鸣。

调查数据同时表明,超九成消费者能够识别消费问题,消费维权维权意愿和主动性持续增强,绝大多数消费者不再“默默忍受”。从有过维权经历的受访者反馈来看,47.4%的受访者认为“商家愿意退换即可”;45.5%的受访者认为经营者应当“赔偿损失(含额外赔偿)”。总体而言,对维权便利性与综合服务表示满意的受访者占比超过六成。

据中消协有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积极点赞过去一年来的消费维权亮点变化。38.3%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更加敢于维权”值得点赞,36.4%的受访者对“企业经营者服务态度有所改进”表示点赞,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还点赞了消协组织维权效能提升、媒体舆论监督更加见效。结合日常生活消费经历和体验,消费者还从加强消费环境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建议和期待。

上述负责人表示,消费活力反映的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消费活跃程度,也是体现消费者参与市场交易、改善生活的能力和信心的重要参照。本次年主题调查表明,超六成消费者认为本地区2023年的消费市场充满活力,预计2024年消费活力将更加充沛,83.5%的消费者认为未来一年的家庭收入将稳中有升,预期保持乐观。

(责编:乔业琼、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