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密集部署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工作 向“新”而行成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4-09-19 20:58:21 来源: sp20240919

原标题:多地密集部署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工作 向“新”而行成新趋势

自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4年第一次专题推进会,对2024年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后,近期多个省市密集召开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会议或国资相关工作会议,对下一步主要工作作出部署,“新质生产力”成为其中的高频词。

以改革为抓手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工作任务之首。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国有企业必然要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挑大梁”。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作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就必须抓住当下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国有企业要在培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挑大梁”,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要大力推进功能使命类改革,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过程中找到自身在公司治理、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瓶颈,及时推进相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和体制机制,增强动态适应性,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从此前国务院国资委明确的2024年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要点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聚焦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即适应功能使命类改革任务要求,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特别是要对国家亟需或紧缺的、具有较强基础支撑作用的、正向外溢效应较大的领域,如“人工智能+”等,结合自身技术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科学决策纳入发展规划,加大投入,有力提高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其次,强化考核引导,提高内生动力。比如,针对原创性引领性创新投入周期长、不确定性大、见效慢等特点,探索实施中长周期考核激励。最后,宽容创新失败,激励放开手脚搞创新。

朱昌明认为,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那么,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将无从谈起。

结合自身禀赋 错位发展新质生产力

结合近期地方国资委对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情况来看,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大背景下,各地在结合自身禀赋基础上,已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比如,北京市国资委提出,要深入思考国资国企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突破的现实路径,探索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都国资国企实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上海市国资委称,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三个领域贯通联动,为上海加快“五个中心”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其中,要持之以恒优化布局、盘活存量资源,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盘活用好存量土地、股权、基金等资产资源,促进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国有资本“三个集中”。辽宁省国资委明确,全省国资国企将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增强国企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贯通起来,以敢担当、勇攻坚、善作为的作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角度来看,为在壮大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广州市国资委提出,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作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聚力做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抢占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在朱昌明看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贯穿于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主线。比如,“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和产业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服务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支撑国家战略安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安全环境和新型基础设施;“围绕完善监管服务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是打造新型生产关系的关键。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各地在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方面各有优势,这为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各地应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基础上错位发展各类产业,结合各地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和新质生产力。”朱昌明同时提醒,各地要高度警惕脱离实际以行政手段强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既要防止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哄而上、泡沫化,也要防止忽视传统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责编:杨曦、陈键)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公告 - 港珠澳大桥刷新今年以来周末最高验放纪录

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公告

发布时间:2024-09-19 20:58:23 来源: sp20240919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激发数字乡村创新活力,进一步发现挖掘优秀人才,宣传推介典型案例,推动创新成果应用落地,经中央网信办批准,举办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大赛主题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创新引领乡村未来

  二、大赛时间

  2024年6月至9月

  三、组织架构

  (一)指导单位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

  (二)主办单位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山西省委网信办、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三)承办单位

  央视网、大同市委网信办、大同市农业农村局、启迪之星

  四、参赛对象

  大赛秉持开门办赛原则,面向全社会开放,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自由职业者。鼓励农村基层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赛。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可参赛。

  所有参赛者分为A组和B组,在赛事各个阶段分组进行比赛,分组设置奖项。其中,A组面向企事业单位,须以单位名义参赛,可多家单位联合参赛;B组以团队或个人名义参赛。具体参赛资格要求:

  1.A组:所有参赛单位(企业、事业、科研院所、学校等单位)应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或依法设置,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数字乡村领域相关业务或具有相关项目实践经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无产权纠纷,运作规范、社会信誉良好、无不良记录。如多家单位联合参赛,须明确参赛牵头单位。

  2.B组:所有参赛人员应为年满18岁的自然人,从事数字乡村领域相关工作或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能力,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如以团队名义参赛,须明确团队负责人,且核心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团队名称需符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相关规定。

  五、赛道设置

  围绕《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部署,设置3个作品赛道、10个方向。

  1.应用场景创新赛道:

  (1)乡村数字富民产业方向:聚焦数字技术在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农村电商、农文旅融合、乡村新业态等。

  (2)乡村数字治理方向:聚焦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包括但不限于农村智慧党建、“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村务管理、社会综合治理数字化、智慧应急等。

  (3)乡村数字惠民服务方向:聚焦运用数字技术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包括但不限于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信息无障碍、农村数字金融、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等。

  (4)乡村数字文化方向:聚焦运用数字技术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包括但不限于乡村网络文化产品创作、文化文物资源数字化、传统村落保护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文化设施数字化改造等。

  (5)智慧美丽乡村方向:聚焦运用数字技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塑造乡村绿色生活,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投入品数字化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化监管、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等。

  2.机制创新赛道:

  (1)涉农资源整合共享方向:聚焦涉农数据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乡村信息服务设施整合共享、涉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涉农数据资源整合共享等。

  (2)乡村振兴多元共建方向:聚焦数字赋能的社会多元主体共建机制创新,包括但不限于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多元投入长效运行机制、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等。

  (3)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向:聚焦城乡融合或区域协作创新机制,包括但不限于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统筹建设机制、数字乡村跨区域协作机制等。

  3.技术产品创新赛道:

  (1)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方向:聚焦智慧农业核心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智能设计育种、智能农机装备、农业传感器与专用芯片、农业核心算法等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2)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方向:聚焦前沿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六、报名事项

  参赛者应通过大赛官网(szxc.cfis.cn)注册报名。报名时按规定提交所需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即报名成功。如多家单位联合参赛(A组),需提供每家单位的盖章声明。报名成功后,原则上不可再作任何修改。

  1.报名有关要求:

  (1)参赛者报名信息须准确、真实、有效。一经发现弄虚作假,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2)参赛人员不得为失信被执行人,不得存在重大税收违法失信行为,不得在政府采购中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

  (3)获得晋级决赛资格的参赛者应接受参赛当地省(区、市)网信办或大赛组委会包括参赛项目知识产权审查在内的尽职调查,审核未通过的参赛者将取消决赛参赛资格。

  2.作品提交:

  报名成功后,应根据所选择的赛道围绕相应赛题按时提交参赛作品(可在大赛官网下载参赛说明及相关模板)。每个赛道方向仅可提交1个作品。A组同一参赛主体最多提交3个作品,B组同一参赛主体仅可提交1个作品。作品经组委会审核通过后,原则上不可再作任何修改。参赛作品有关要求:

  (1)参赛作品须保证原创性,不违反任何相关法律法规,不侵犯第三方任何知识产权或者其他权利(如仅拥有参赛作品部分知识产权,应提供其他所有权人授权参赛证明)。一经发现或权利人提出侵权行为并查证,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

  (2)参赛作品应作脱敏脱密处理,内容不得体现参赛者联系方式。

  七、奖项设置

  1.优秀作品奖。参赛作品分组设置一二三等奖及优胜奖,颁发奖金或奖品、获奖证书。总额120万元,具体如下:

  (1)一等奖3个 奖金15万元/个 总金额45万元

  (2)二等奖6个 奖金8万元/个 总金额48万元

  (3)三等奖12个 奖金2万元/个 总金额24万元

  (4)优胜奖30个 奖品价值0.1万元/个 总金额3万元

  2.特别奖项。对参赛作品中涌现出具有一定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并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引领力的项目或案例进行奖励。具体种类和奖项名称视评审情况确定,总数不超过20个,颁发获奖证书。

  3.优秀组织奖。对在作品征集和赛事组织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省(区、市)网信办授予优秀组织奖(综合该省初赛组织情况、参赛作品数量、获奖作品数量、宣传报道情况等考虑)。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优秀组织奖数量,颁发获奖证书。

  4.突出贡献奖。对积极参与大赛、支持举办赛事的单位授予突出贡献奖。组委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突出贡献奖数量,颁发获奖证书。

  5.注意事项。对于经查实违反参赛规则的获奖者,组委会保留收回或拒绝授予其奖项的权利。本次大赛最终解释权归组委会所有。

  八、选手权益

  获奖作品将有机会获得以下权益:

  1.案例推介:获奖作品入选由大赛组委会组织编制的优秀作品集,并通过数字乡村共建共享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2.宣传展示:获奖作品可在大赛媒体渠道进行展览展示、宣传报道和服务推介。

  3.产融对接:为进入决赛的参赛者提供产融合作对接机会,为与产业投资基金、央企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银行等合作提供对接渠道。

  4.供需对接:为进入决赛的参赛者提供供需对接渠道,促进资源对接,助力参赛者拓展市场。

  5.交流学习:获奖作品的团队有机会参与大赛组委会举办的政策宣贯、成果转化等活动。

  九、时间安排

  (一)报名阶段

  6月7日至7月14日,参赛者统一在大赛官网规定时间内完成报名和作品提交,组委会在大赛官网发布赛题,组织资格审核和申报作品初审。拟对各省、区、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同志进行赛事组织培训,对参赛选手进行赛前辅导。

  (二)初赛阶段

  7月15日至25日,由各省(区、市)网信办从大赛官网下载本省参赛作品,会同农业农村部门完成初赛,组织推荐入围复赛作品。结果通过大赛官网对外发布。

  (三)复赛阶段

  8月上旬,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对入围复赛作品分赛道进行评审,评选出优胜奖、入围决赛作品和特别奖项,评选出优秀组织奖、突出贡献奖和特别奖项。入围决赛作品将通过大赛官网对外公示。

  (四)决赛阶段

  9月下旬,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决赛,由组委会组织专家和特邀嘉宾对入围决赛作品进行评审,现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五)颁奖仪式

  决赛后,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颁奖仪式,邀请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负责同志,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当地政府负责同志、有关省市网信部门、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同志,投资机构负责人、部分获奖作品代表参加。

  颁奖仪式后,将组织大赛获奖团队和有关政府部门、投资机构等举办大赛项目对接会,加强政企合作交流,推动成果应用落地。

  赛事咨询:田英雷 13011851314

  张家铭 17600510717

  吕慧彤 13521283895

  报名咨询:齐媛媛 13522560881

  汪丹丹 13601121401

  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组委会

  2024年6月7日

  审核:陈舞阳 赵 娟

  编辑:王宇彤

  校对:吕燕芳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