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学者:中国引领上合组织为构建国际新秩序共同努力

发布时间:2024-09-05 16:42:37 来源: sp20240905

  国际在线专稿(记者 王鲁平):哈萨克斯坦是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2023至2024年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阿斯塔纳峰会后,中国将接任上合组织2024至2025年轮值主席国。这是时隔7年中国再次担任主席国。“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法蒂玛·库克耶娃在接受国际在线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上合组织创始成员国之一,中国不遗余力参与并引领地区反恐合作,倡导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途径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展现大国担当。另一位教授马利克·奥根则强调,上合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上合组织成员国一贯呼吁加强合作,促进欧亚和平与安全。

  法蒂玛·库克耶娃认为,中国在上合组织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以地区安全合作为例,上合组织成员国已从最初的协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逐渐拓展为共同践行中方倡导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种变化不仅和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增长有关,也与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紧密相关,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地位已大大提升。

  她赞许称,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体现出携手打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美好愿景,中国参与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倡导在国际法框架下解决争端,捍卫多边主义,在促进全球发展、维护世界安全和推动文明互鉴等不同层面贡献方案与智慧。法蒂玛·库克耶娃特别提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改善现有贸易通道,建立新经济走廊,将有助于重新塑造全球经济格局。她高度评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称“中国的这一理念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凸显国际政治互利共赢之道,拒绝零和博弈。”

  “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马利克·奥根则表示,尽管上合组织成立之初的主要目的是共同维护地区安全,但随着不断发展壮大,上合组织的目标和作用也逐渐扩大。此次阿斯塔纳峰会上,成员国元首将讨论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贸、人文合作等领域的广泛议题。

  马利克·奥根介绍,在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哈萨克斯坦举办了包括数字、旅游和能源论坛在内的100多项大型活动。经由哈萨克斯坦倡议,成员国商定宣布2024年为“上合组织生态年”。

  他强调,上合组织在当代国际关系格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上合组织成员国一贯呼吁加强合作,促进欧亚和平与安全。展望未来,马利克·奥根表示,“上合组织在携手应对共同挑战和威胁方面仍有充分潜力。为保障地区安全与稳定,上合组织仍需将打击‘三股势力’作为优先事项。由于毒品是恐怖主义活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上合组织有必要明确禁毒策略以尽量消除毒品带来的威胁。”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记者手记:在贝尔格莱德看“桥” - “双链融合”助力协同发展

记者手记:在贝尔格莱德看“桥”

发布时间:2024-09-05 16:42:38 来源: sp20240905

   中新社 贝尔格莱德5月6日电 题:在贝尔格莱德看“桥”

   中新社 记者 梁晓辉

  巴尔干半岛,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坐落着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对这座拥有丰茂水系的城市而言,“桥”具有特殊意义。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前夕, 中新社 记者来到贝尔格莱德,行走在这个古老城市,通过“桥”,体验和品读其间不少与中国有关的故事。

  最显而易见的,是飞跨多瑙河之上,被当地民众亲切称为“中国桥”的泽蒙-博尔察大桥。

  这座大桥建成于2014年,全长1.5公里,是塞尔维亚在多瑙河上近70年来首座新建大桥。大桥连接贝尔格莱德泽蒙区和博尔察区,让两地通勤的时间由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为10分钟。

当地时间5月5日拍摄的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泽蒙-博尔察大桥。这座大桥是中国建筑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建成于2014年。大桥横跨多瑙河,从大桥一侧的泽蒙区,到对岸博尔察区的时间,由1个多小时缩短为仅需要10分钟,极大的便利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因此,这座大桥也被当地亲切称为“中国桥”“友谊桥”。
中新社
记者 韩海丹 摄 当地时间5月5日拍摄的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泽蒙-博尔察大桥。这座大桥是中国建筑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建成于2014年。大桥横跨多瑙河,从大桥一侧的泽蒙区,到对岸博尔察区的时间,由1个多小时缩短为仅需要10分钟,极大的便利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因此,这座大桥也被当地亲切称为“中国桥”“友谊桥”。 中新社 记者 韩海丹 摄

  今年,这座桥建成10周年。当地时间5日一早,记者在大桥上遇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跑者。他的住所位于博尔察区,几乎每天早晨都会在桥上往返跑步一次。

  他对记者说,这座桥对他来说是最好不过的健身场所。“在这座桥修建之前,这样的运动方式几乎不敢想象。”

  上班族更好通勤、健身者更好运动,对于当地民众来说,这座“中国桥”成为两国友谊的象征。

  而对于中塞民众来说,“桥”的故事早已书写,友谊之桥早已架设。

  在贝尔格莱德街头,记者看到一家怀旧电影院门口贴着许多老电影的海报,其中一张是当地的经典电影——《桥》。

  《桥》曾在上世纪70年代风靡中国,让贝尔格莱德等城市被很多中国人所熟知,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至今仍在中国传唱,成为很多人的青春记忆。

  在2016年访问塞尔维亚前夕,习近平在塞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还特别提到了这部电影:我们不会忘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等著名影片曾经激发无数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一部《桥》,让许多中国人知道了贝尔格莱德,想到这个中东欧国家来看看,在两国民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而塞尔维亚也用自己的热情,欢迎来自中国的朋友。

  2017年起,中塞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对中国免签的欧洲国家。这些年,更多中国游客走进塞尔维亚,触摸这里的历史文化,也感受到塞尔维亚对中国朋友的热情。

  5日,记者在贝尔格莱德采访间隙,走进一家名为La Corte的餐厅用餐。在得知记者是“从中国来的朋友”时,老板热情赠送了两杯自酿的、名为“Rakija”的酒。

  他介绍说,“Rakija”是塞尔维亚特有的果酒,也是“国酒”,以热烈的辛辣味道著称。他说,在当地,这种热情的酒是人与人之间迅速建立热络情感的桥梁。

  记者随即浅尝一口,便似乎懂得了这种“桥梁”的含义。酒中蕴含的直率、热情,正像餐厅老板对中国朋友的待客之道。

  巧合的是,在习近平此次即将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也向媒体透露了他的“待客之道”——他将准备一瓶塞尔维亚产的葡萄酒来招待习近平主席。

  相信这瓶特殊的酒会热情如“Rakija”一样,架设友谊桥梁,增进宾主情谊。(完)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