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推动三个观测站科研合作 为国家公园创建注入动力

发布时间:2024-09-07 13:01:26 来源: sp20240907

   中新网 西宁7月23日电 (记者 李江宁)23日,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目前,该局积极推动“三站”运行管理和科研合作,完善站点选址、设施配备、项目运行和观测研究等保障机制,为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公园创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建设、青海湖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双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据悉,“三站”指的是中国科学院青海湖综合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观测野外台站、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图为航拍青海湖。李江宁 摄

  中国科学院青海湖综合观测研究站成立于2023年6月,主要以青海湖水体为核心的复合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为研究对象。目前,已对二郎剑湖温廓线观测系统进行了布设并准备升级为通量观测场,同步开展相对应的高寒草地下垫面观测站点的选址及研究站基建土地购置事宜。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海湖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科学观测野外台站成立于2021年7月,主要以青海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研究对象。

  青海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于2020年11月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成立,主要聚焦湿地生态系统发展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以原位观测、研究、示范、共享为功能定位,开展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健康评估和高寒湿地资源数据监测研究。

  据介绍,目前,该站正在进行的“青海湖入湖河流原位净化及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将为青海湖河流污染物消减以及河口湿地生态治理提供支撑技术和典型示范;“水位上升下青海湖湖滨带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对碳循环影响研究项目”将为湖滨带景观格局变化和湖滨带生态环境本底调查以及影响作用机制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正在申请的“青海湖流域沼泽湿地保护修复与碳汇能力提升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将对不同类型的土壤碳进行监测,实现青海湖湿地保护以及碳汇能力提升。

  同时,该站完成了国家林草局科技司2024年数据汇交任务,数据量为基本数据34类,自选数据24类、行政管理数据18类,实物数据14类,各类别数据均按要求100%汇交。

  据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介绍,未来,该局将携手“三站”,以未来青海湖国家公园“一院三中心”平台建设为契机,合力打造青海湖科学研究平台、建立青海湖科学研究合作机制、做好科研成果应用转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完)

【编辑:曹子健】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中外人士探讨中孟发展经验 呼吁增进交流合作 - 青海果洛与生态环境部签署协议共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中外人士探讨中孟发展经验 呼吁增进交流合作

发布时间:2024-09-07 13:01:27 来源: sp20240907

  新华社达卡3月27日电(记者孙楠)“中孟两国发展经验和治国理政”交流研讨会日前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举行,与会中外人士围绕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文明交流互鉴等内容展开广泛探讨,呼吁增进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本场交流研讨会为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成立后举办的首场研讨会。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由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牵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达卡大学、沙贾拉尔科技大学、诺阿卡利科技大学等中孟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建设,于本月24日正式揭牌成立。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说,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与社会发展永远是第一要务。中国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则是落实三大倡议的具体实践和先行探索。中孟两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是两国发展和国家治理经验交流的具体体现。

  “当今世界种种挑战之下,合作变得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中孟两国设立中国研究中心,强调发展、合作和文化交流,是十分重要和值得被鼓励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孟代表斯特凡说。

  孟加拉国沙贾拉尔科技大学校长艾哈迈德表示,孟加拉国不仅是中国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南亚地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两国合作成果丰硕。同时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大家也有目共睹,希望双方能够进行更多沟通交流。  

  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姚文分享了中孟两国在发展和治国理政方面的共同经验和独特路径,以及对中孟智库学者交流合作的展望和期待。希望未来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能够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为加强中孟发展战略对接提出务实建议,为新形势下的中孟关系大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责编:燕勐、刘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