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 最高法: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该惩处的依法惩处

发布时间:2024-09-05 18:37:42 来源: sp20240905

  记者16日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目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形势依然严峻,校园暴力问题不容忽视。近三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民法院2021年至2023年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最高法公布的数据同时显示,对于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2021年3月刑法修正案(十一)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岁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年至15年有期徒刑。

  最高法提出,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

  据新华社

  数说

  涉妇女儿童案件情况

  98426人

  2021年至2023年,人民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3178件,判处未成年人罪犯98426人,占同期全部刑事罪犯的2%至2.5%。

  61%

  2002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27610件,对44056名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26763人,重刑率达61%。

  4.1万件

  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1万件6.1万人,其中性侵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1835件

  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中,被告人为留守儿童的案件共1835件,占比22.94%;被告人为再婚家庭的案件共223件,占比2.79%;被告人为孤儿的案件共19件,占比0.24%。

  关注1

  家庭监护缺失等三大问题尤为突出

  侵害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呈上升趋势,妇女儿童受性侵害问题不容忽视。2002年至2023年,全国各级法院审结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27610件,对44056名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26763人,重刑率达61%;审结强奸犯罪案件51.1万件,对50.8万名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18.7万人,重刑率达37%;均远高于普通犯罪近15%的重刑适用率。审结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犯罪案件57050件,对56297名犯罪分子判处刑罚;审结猥亵儿童犯罪案件73923件,对66945名犯罪分子判处刑罚。2023年,全国法院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4.1万件6.1万人,其中性侵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成员侵害现象严重。有的案件中,未成年人受到家庭成员长期性侵害。

  涉网络犯罪问题突出,网络不良信息侵蚀问题不容忽视。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盗窃、暴力伤害犯罪的,有近六成曾长期沉迷网络,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产生犯罪动机占比较高。抽样统计表明,近年来审理的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近三成是利用网络聊天工具结识后,对被害人进行线上“隔空猥亵”或者线下强奸。部分主播、网红专门以中老年妇女为对象,利用其渴望被人关注、期待被爱但对网络平台不了解的特点和“软肋”,在嘘寒问暖一段时间后向其索取钱财,或诱导其打赏、充值,造成心理和经济的双重损失。

  家庭监护缺失问题突出,家庭关爱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不容忽视。司法大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涉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中,被告人为留守儿童的案件共1835件,占比22.94%;被告人为单亲家庭的案件共556件,占比6.95%;被告人为再婚家庭的案件共223件,占比2.79%;被告人为孤儿的案件共19件,占比0.24%,许多未成年被告人犯罪前缺失家庭关爱和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困惑疏于关心。比如,某高中生觉得精神压力过大,告诉父母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该高中生自己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父母竟认为是孩子装病,该高中生杀人之后准备自杀,父母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据央视新闻

  关注2

  对未成年人严重犯罪该惩处的依法惩处

  最高法发布消息表示,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少年儿童权益保护,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和特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做实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近期,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岁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年至15年有期徒刑。

  “问题孩子的出现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最高法表示,对此,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时,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此外,对“问题少年”的教育矫治程序虚化,导致大量未成年人违法后处于无人无力监管、矫治落空状态,以致往往反复实施违法行为,最终造成恶果、构成犯罪。如某地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曾五次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但均未实际执行。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

  针对当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最高法表示,要做实抓前端、治未病。对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可能诱发未成年人犯罪或者被侵害的问题,绝不能放任不管,要向前溯源,一查到底,“六大保护”方面存在漏洞、盲区、落实不力的,立足司法审判职能努力推动解决。从源头上降低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风险。据介绍,2023年,全国法院一审判处终身禁止被告人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的案件为1106件,其中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被告人754人,校外培训机构被告人358人,被告人总数1112人。推动特殊经营场所管控责任落实。

  新京报记者 刘洋

  关注3

  从严从早处理校园欺凌 避免发展成恶性案件

  抽样数据显示,长期游荡于娱乐场所的未成年人犯罪或被侵害的概率更高。2023年全国法院受理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的案件1205件,较2020年增长5.28倍。其中未成年人被组织在酒吧、歌厅从事有偿陪侍的占绝大多数,反映相关经营场所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未受到有效监管和及时查处。黑龙江法院梳理92起发生在酒店、宾馆、旅店等住宿场所的强奸案件发现,部分经营场所未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存在违规容留未成年人住宿、登记审核不严格等管理漏洞,为此向公安机关提出司法建议。

  从严从早处理校园欺凌。许多案件反映出,在出现校园欺凌或学生厌学逃学、不良交友等不良行为时,学校未能及时发现、预防和干预,导致学生滑向犯罪或者被侵害。对此,最高法表示,在各类案件审理中发现存在校园欺凌问题的,要积极进行协调处理,避免发展成恶性案件,并积极联动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健全完善预防校园欺凌联动工作机制。

  针对未成年人权益全面保护不够的问题,做实刑事、民事、行政一体保护。涉少刑事案件,根源无不在于家庭、在于学校、在于社会,初期多以涉少民事纠纷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有的机动车交通事故造成孩子失去父亲、母亲,成为单亲家庭或者孤儿,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成为困境儿童,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要做好心理评估干预、加强司法救助等工作;变更抚养纠纷往往伴随探视的不顺畅,甚至出现抢夺、藏匿孩子的情况,会导致对孩子的二次伤害,要加强社会调查、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比如,在一起变更抚养关系的家事案件中,父母双方离婚,抚养孩子的一方因工作原因,在未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带孩子迁居至外埠生活,双方矛盾激烈,就孩子抚养问题诉至法院。法院没有轻易下裁判,而是多方做工作,最终促成最有利于孩子的方案:双方分段共同抚养、共尽义务、共担探视成本、递进抚养费用,一揽子解决了异地抚养等问题,不仅化解了父母矛盾,更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了条件;离婚案件往往伴随激烈的家庭矛盾,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开展社会调查、对父母双方开展家庭教育,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协调学校关注孩子的成长等。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刘阳禾】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焦点访谈丨牢记总书记嘱托 人财两旺心气顺 - 香港:“盛事之都”活力持续迸发

焦点访谈丨牢记总书记嘱托 人财两旺心气顺

发布时间:2024-09-05 18:37:43 来源: sp20240905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不仅要把农民的收入提上去,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也要让农民的日常生活过得舒心顺心。浙江坚持60多年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20多年持续实施“千万工程”,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义乌李祖村,乡村旅游做得红红火火,农民收入蒸蒸日上。诸暨枫桥镇,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仅心气足,而且生活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我们首先到义乌的李祖村去看看。

  金靖在浙江义乌李祖村主要负责招商宣传,她说要把乡村资源变成财源,把乡村流量变成产量,把山区变成景区,助力更多乡村实现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2018年,在村两委的带动扶持下,金靖和村里一起策划了一个项目,30户村民凑了50万合伙儿开了家饭店。近几年,李祖村的游客越来越多,饭店的生意十分火爆,2023年年底更是给村民分红60万元,这在过去,村民们想都不敢想。

  这些年,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对于村民们来说有一件事儿则更加难忘。

  2023年9月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义乌市李祖村考察调研。他说,李祖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浙江“千万工程”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要再接再厉,在推动乡村振兴上取得更大成绩。

  李祖村的改变得益于20年来一以贯之的“千万工程”。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不但改变了乡村面貌,也让村民们的口袋鼓了起来。

  2017年时,李祖村抓住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的新机遇,聘请了一批乡村运营策划人,对村庄进行微改造、精提升。

  2023年国庆期间,李祖村的客流量达到了13万。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李祖村,在古老的村落里喝一杯咖啡、做一次扎染、体验一下农耕活动,享受最原始的农村生活。

  为了承载更多的游客,村两委着手开发民宿产业,安排专人排查村里的闲置老房,打造特色民宿。

  开饭店、做民宿,为村民们提高了经济收入,但仅靠这些是不够的。这几年,李祖村持续挖掘乡村特色,开发农旅、文旅、乡旅等旅游观光项目,积极发展新兴业态,吸引了不少返乡、下乡的年轻创业者。

  朱佳莉是一名85后的新农人,当过语文老师,做过外贸。4年前,她拖家带口来到李祖村,承包了18亩土地,当上了农场的女主人。刚开始的两年以花卉为主,当时损失了很多品种,一直在投钱,但是看不到收获的希望,感觉很迷茫。

  得知这个情况,村两委安排有经验的策划人对接上了朱佳莉,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帮她解决这棘手的问题。

  从最初单纯的花卉种植,到后来的农作物种植,再到研学项目的开发,朱佳莉的农场不仅进行了全方位改造,还引入了农场体验课。半年后,农场迎来了第一批客人。

  找对了路子,朱佳莉的生机农场越做越大,仅2023年一年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50万,还带动了村里十多人参与项目,共同致富。

  李祖村给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村民们共同富裕,村民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赚到钱。

  在村两委的扶持和孵化机制下,李祖村已经吸引了200多名创业者扎根创业,62种不同业态培育孵化。

  眼下,义乌后宅街道正着手建设大李祖共富联盟,联动周边6个村子,通过挖掘各村独特的文化底蕴,带动其他乡村共同富裕。

  建设美丽新乡村,除了要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还得让百姓的心气顺起来。打造和谐的安居环境,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在浙江诸暨新年群众文化活动“村晚”上,小品《枫桥是座桥》讲述了枫桥派出所民警老杨临近退休,给徒弟传授经验的真实场景。而台下的一位老人,正是现实生活中的老杨。

  老杨今年74岁了,是枫桥派出所一名退休的老民警,曾经从事24年基层工作,退休后成为了一名人民调解员,还成立了老杨调解中心,天天忙着为百姓解决困难,如今是当地十里八乡群众公认的“老娘舅”。

  2023年9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诸暨市枫桥镇考察调研,他来到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上世纪60年代,浙江诸暨枫桥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坚持矛盾不上交,实现了“捕人少,治安好”,由此诞生的“枫桥经验”成为政法战线上的一张“金名片”。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跨越半个多世纪,“枫桥经验”这张“金名片”有了更高的含金量。

  总书记对基层治理的关注,让大家的工作更有了劲头。在老杨调解中心,墙上挂着“四千精神”,访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30多年来,老杨和团队走访了185个行政村,每一个村庄都留下了调解的印记。

  区别于司法诉讼,老杨调解的内容是案件的民事部分,主张的是诉前解决问题。这就要充分倾听当事人的意见,依情、依理、依法。

  现如今,枫桥镇联合调解中心已经发展成为300多人的调解队伍,其中,社会组织调解员138名。逐渐形成了派出所调解中心为主,警务站调解室、村企调解会、综治中心和志愿者参与的联动调解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基层治理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各地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书写了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铺就了一座座沟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

  编辑丨赵智明 高珧 王玥

  摄像丨孙利民 刘英杰

  策划丨余仁山

  剪辑丨郑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