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盐城(荷兰)文化旅游交流会举行 郁金香见证两地友谊

发布时间:2024-08-19 19:14:09 来源: sp20240819

   中新网 盐城6月2日电(顾名筛 谷华)“荷兰的瓦登海保护区和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同属世界自然遗产。”2日,参加中国盐城(荷兰)文化旅游交流会的盐城代表团成员徐曼说,相似的生态保护理念,拉近了出席交流会的两地代表间的距离,双方表达了加强生态保护和旅游合作,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期待。

中国盐城(荷兰)文化旅游交流会现场。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当地时间5月31日,中国盐城(荷兰)文化旅游交流会在荷兰海牙举行。活动现场,盐城风光图片展,荷兰著名摄影师艾伯特·德罗斯拍摄的大丰荷兰花海摄影作品展,以及盐城非遗项目和生态文创的作品展,让与会嘉宾感受到浓浓的盐城风情。

  推介会现场,中共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卫红深情讲述了盐城与荷兰的深厚缘分。1919年,荷兰水利工程师亨利克·特莱克在盐城规划农田水利;2012年,在亨利克·特莱克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盐城引进荷兰郁金香种球,建成中国最大的郁金香花海,并在花海中为亨利克·特莱克立了雕像。

中共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卫红推介盐城。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一个真实的故事》优美的歌声中,陈卫红讲述了中国第一位环保烈士徐秀娟为保护野生动物献出年轻生命的故事。在徐秀娟精神的激励下,盐城走出了一条人与动物共栖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19年,盐城黄海湿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而早在2009年,荷兰的瓦登海湿地就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球两端的两个潮间带世界自然遗产地,携手探寻环保生态的美好明天。

  “我们家族有很多Hendrik(亨利克),我也是经过溯源才知道原来父亲是因为在中国的这位特莱克而得名亨利克。”亨利克·特莱克的侄孙皮尔·特莱克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家族故事,“感恩中国与中国人,因为如果不是中国人保存了这段历史,亨利克的故事早已被遗忘!”

盐城城市风光图片展在荷兰展出。中共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南荷兰省前副省长、中国友谊奖获得者莱尼·德瓦修斯·范德比克女士表示,2018年的盐城大丰荷兰花海之旅让她记忆深刻,期待双方可以继续在园艺、旅游和水资源管理领域开展交流合作。荷兰国家旅游会议促进局代表阿努克·范·埃克伦介绍了荷兰花卉品牌和农业旅游相关情况。德维特协会亚洲俱乐部秘书罗纳德·斯塔莱克则表达了对双方在讲座、社交和文化活动方面合作的期待。

  “欢迎大家来盐城游玩,欢迎来中国,不用签证。”中国驻荷兰大使谈践在讲话中表示,大丰荷兰花海已成为中国东部的一个旅游景点,去过花海的中国游客都想到荷兰旅游,这也将有助于促进荷兰郁金香在中国的销售。

  中国盐城(荷兰)文化旅游交流会期间,大丰荷兰花海与荷兰扬森公司签订了种球产业发展框架协议,双方在旅游、花卉、艺术等方面的合作更进一步。身在西班牙的艾伯特·德罗斯将作品集《和谐的色调》及所拍摄的93张照片版权赠予盐城。盐城向相关友人赠送了友好城市的礼品英文科普图书《生灵·奇境——中国盐城黄海湿地》和勺嘴鹬盐雕。(完)

【编辑:田博群】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科技“利器”提升一线防汛救灾硬实力 - 一名美国军人在以色列驻美使馆前自焚

科技“利器”提升一线防汛救灾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4-08-19 19:14:10 来源: sp20240819

新华社记者

连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洪涝灾害。在防汛抗洪一线,不仅有大量救援人员奋战的身影,也有许多“硬核”科技装备在发挥作用。在这些防汛“利器”的加持下,预报预测、巡险查险、抢险救灾的质效均大大提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

“黑科技”高效精准预测

助力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实现精准高效的气象、水文预测,及早进行预警,是筑牢防汛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关键。

地处湘西山区的浦市水文站,是一个河道跨度476米的大河站。如此大跨度的河段,以往只能采用测流缆道悬挂转子流速仪测量洪水流量,至少需要3个人操作,1个多小时才能完成一次流量测验。洪水汹涌时,测流设备还容易受到河面漂浮物冲击,操作难度非常大。

“今年汛期,我们采用无人机搭载雷达波流速仪进行流量测验,1个人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浦市水文站工作人员向恒对记者说,通过全自动航行模式,无人机悬停在水面上方10米即可实现“一键稳定测流”,精度高、效率高。

“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各类预报模型参数,应用水利测雨雷达、‘水文智慧大脑’,有效提高了预报精度。”湖南省水文中心水情与信息化部部长江冬青说,在本轮洪水发生初期,水文部门提前18小时精准预报资江邵阳站洪峰水位,与实际水位仅相差7厘米,为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提供重要支撑。

在安徽省无为市,气象部门利用相控阵雷达等新技术,让气象预测更加高效。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仅需6分钟就能为预报员提供更为精细化的雷达产品数据,提高了天气过程监测预警准确度、灵敏度。无为市气象局还建立气象灾害电话叫应平台,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所有责任人,明显加快了防灾速度。

给大堤做“CT”

巡险查险更加“耳聪目明”

最近,江西多地连续暴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堤坝承压明显。6月30日,在广昌县甘竹镇的堤坝上,一场针对堤坝的“CT”检测正在进行中。

工作现场,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物理与测控技术学院的技术团队利用探地雷达、双分布式三维电阻率成像系统,通过电缆将钉入堤坡土体内的钢钎(电极)连接起来。

“这些是金属电极,我们根据需要布设好电极后,就能给堤坝做‘CT’了。”团队负责人王烁介绍,通过电阻率曲线成像,可以“透视”坝体结构,快速判断堤坝是否存在空洞、裂缝、土层松散、管涌、渗流等安全隐患。此前,巡查人员主要靠经验判断堤坝是否稳固,如今科技手段让这项工作更为高效可靠。

7月1日,地处洞庭湖畔的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高洪压境。

在资阳区沙头镇资江甘溪港航标站段,技术人员沿着堤岸在水下布设光纤堤坝险情探测仪。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宋翱告诉记者,当堤坝发生管涌时,入水点会在水下形成声波信号,一旦感知到声波信号,通过回传的光信号和岸上的设备解调,加上已有的算法,可探测管涌入水口位置等情况。

资阳区应急管理局政工室主任孙扬说,从传统巡堤到科技巡堤,查险精度得到提升,巡险查险变得更加“耳聪目明”。

机器取代人工

抢险“神器”大显身手

近日,湖南省平江县遭遇特大洪水袭击,城区大面积被淹,多处山体滑坡,道路和桥梁中断。

7月3日,在平江县安定镇大桥村10千伏思秋线杨树桥支线抢修现场,国网岳阳供电公司的抢修突击队队员彭讲书操作无人机牵引绳,开展跨河放线工作。“过去需要人工涉河作业,至少要1小时才能完成放线作业,现在通过无人机,5分钟就能搞定。”

记者了解到,在平江抗洪抢险中,国网岳阳供电公司紧急调配无人机25台,首次在岳阳地区将无人机放线运用到低压抢修中,完成了10千伏思秋线、长邵线、宝时线的无人机跨河放线作业,原来需要3天才能完成的抢修任务,仅用12小时就做到线路全面架通。

7月3日凌晨1点,中国安能的救援力量抵达受灾严重的平江后,迅速在城区多个受淹区域展开排涝抢险任务。扬程高、排水量大、智能化……一款新型的“龙吸水”排涝车很快布置到位。这台排涝设备体积不大、能量却很大,每小时最大可排3000立方米积水,而传统排涝机器1小时只能抽50多立方米。

“它还有一个显著优点,能够深入狭窄区域抽排积水。”中国安能长沙救援基地的工作人员易材杰告诉记者,此次平江大量地下车库受淹严重,这款排涝车着实派上了大用场。

“龙吸水”、动力舟桥、无人艇……在各地的抗洪抢险中,众多科技“利器”被运用到一线,让我们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有了更足的底气。

新华社长沙7月4日电

(责编:王震、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