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观·回响丨文脉三千年 今日又上新

发布时间:2024-09-18 18:34:45 来源: sp20240918

2月26日,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这是2月26日拍摄的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无人机照片)。殷墟博物馆新馆以“鼎”为设计意象。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这是2月26日拍摄的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无人机照片)。殷墟博物馆新馆以“鼎”为设计意象。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2022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了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习近平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在安阳市殷墟遗址考察。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在安阳市殷墟遗址考察。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在安阳市殷墟博物馆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2022年10月28日下午,习近平在安阳市殷墟博物馆考察。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今日开放的殷墟博物馆新馆,通过近4000件套出土文物和数字技术,展示了商代在政治、经济、军事、农业、手工业、文字等方面的成就。

这是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司母辛”铜鼎(左上)、“亚长”铜觥(右上)、“亚长”牛尊(左下)、“亚长”铜钺(拼版照片,2月23日摄)。

这是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司母辛”铜鼎(左上)、“亚长”铜觥(右上)、“亚长”牛尊(左下)、“亚长”铜钺(拼版照片,2月23日摄)。

这是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刻辞卜骨(2月23日摄)。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传说中的商朝得到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年。

这是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刻辞卜骨(2月23日摄)。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传说中的商朝得到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年。

2月26日,参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拍摄展品。

2月26日,参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拍摄展品。

在约2.2万平方米的新馆展厅,展陈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全,都是商代文物展览之最,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属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属首次展示。为增加观众参与感,车马遗迹展厅采取边修复、边展示的展陈方式。

工作人员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展厅内修复车马遗迹(2月23日摄)。

工作人员在殷墟博物馆新馆的展厅内修复车马遗迹(2月23日摄)。

这是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龙形玉玦(拼版照片,1月9日摄)

这是在殷墟博物馆新馆内展出的龙形玉玦(拼版照片,1月9日摄)

2月26日,参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观看展出的刻辞卜甲。

2月26日,参观者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内观看展出的刻辞卜甲。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近一个世纪来,考古工作者栉风沐雨,对殷墟持续发掘研究,它也成为我国考古发掘次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古代都城遗址。

工作人员在殷墟王陵遗址进行发掘作业(2月24日摄)。

工作人员在殷墟王陵遗址进行发掘作业(2月24日摄)。

在殷墟王陵遗址,工作人员在勘探围沟范围(2月24日摄)。

在殷墟王陵遗址,工作人员在勘探围沟范围(2月24日摄)。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工作人员在对殷墟洹北商城出土的陶片进行整理修复(2月23日摄)。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工作人员在对殷墟洹北商城出土的陶片进行整理修复(2月23日摄)。

在新的征程上,殷墟这座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仍将继续揭示中华文明密码、延续中华民族精神根脉。

监制:李拯宇

策划:赖向东 李俊

统筹:徐亮 毕晓洋 双瑞

视觉设计:张子彧

编辑:邓坚 林革 逯阳 刘梦琪

摄影:鞠鹏 丁林 李安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新华社摄影部、河南分社联合制作

(责编:袁勃、赵欣悦)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全国摄影界资深“大咖”镜头对焦南京牛首山 - “复旦大学·绍兴周”开启 名城名校“双向奔赴”、产业科创“深度融合”

全国摄影界资深“大咖”镜头对焦南京牛首山

发布时间:2024-09-18 18:34:46 来源: sp20240918

   中新网 南京6月24日电(记者 朱晓颖)绿树阴浓夏日长。进入初夏的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内万树葱茏,绿意盎然。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摄影界资深“大咖”日前走进牛首山,以镜头定格青山绿水美景。

航拍南京牛首山。毛建军 摄

  牛首山位于南京市南郊江宁区境内,因山顶突出的双峰相对峙恰似牛头双角而得名。景区自然生态环境秀美,森林覆盖率达76%,在挖掘生态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打造“生态、文化、休闲”三大胜境。近年来,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原有废旧矿坑有效利用,荒郊公园华丽“蝶变”,已成为南京城市新名片和江苏文旅新地标。

  今年73岁的著名摄影家、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解海龙参加了此次拍摄活动。解海龙告诉 中新网 记者,他将摄影视为毕生热爱和追求的事业,从事摄影工作几十年,用手中镜头记录了祖国大好河山、时代发展变迁。

航拍牛首山。毛建军 摄

  解海龙几乎每年都要到南京进行采风拍摄。他在受访时表示:“南京是六朝古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由废弃矿坑改造而成的文化景区,如今游人如织,这是生态遗产保护的典范案例,牛首山将为后人留下一座生态遗产的宝藏。”

  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工业摄影协会副主席张兆增是第一次到访牛首山。“在坐拥山水城林的南京城中走走看看,就能感觉到这里的城市建设、园林设计别致又出彩。在牛首山,我看到很多年轻人换古装、旅拍,说明这里的文旅、文创元素真正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融合了起来,受到他们的欢迎。”

  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荀永利表示,走进牛首山与满山绿色“撞个满怀”,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处处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牛首山建筑特写。荀永利 摄

  此次活动属“美丽中国·发现四季极美牛首”主题影像大赛的系列活动之一。2023年8月,由 中新社 国际传播集团、中国新闻图片网主办, 中新社 国际传播集团江苏分公司、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承办的“美丽中国·发现四季极美牛首”主题影像大赛启动。

  此次活动持续一年,面向全国组织、征集有关“春夏秋冬”牛首山的四季摄影和短视频作品。征稿结束后,专家联合评审团将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颁奖等。优秀参赛作品将进行线下展览,并在中国新闻图片网等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