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4-08-25 19:34:05 来源: sp20240825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11月24日,为全面贯彻落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各方达成的重要合作共识和重大合作成果,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在总结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历史性成就和启示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思路和务实行动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解读。

  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共建‘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当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加入了共建‘一带一路’大家庭。”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司长徐建平表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繁荣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形成了物畅其流、政通人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国际局面。

  展望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前景无比光明。《愿景与行动》提出了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思路、原则理念、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在发展思路上,统筹继承和创新、政府和市场、双边和多边、规模和效益、发展和安全。在原则理念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放绿色廉洁、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发展目标上,一是互联互通网络更加畅通高效,二是各领域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三是共建国家和人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四是中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五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重点领域上,主要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和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

  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以及与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积极拓展合作新领域,着力拓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稳定提升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水平

  中欧班列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自创立以来,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畅通运行,已累计开行8.1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运输服务网络覆盖欧洲全境。

  “面向未来,我们将围绕‘巩固稳定提升’这条主线,共建中欧班列高效运输体系、安全治理体系、多元通道体系和创新发展体系,不断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不断拓宽中欧班列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荣之路’。”徐建平说。

  巩固提升中欧班列发展水平。在建设好、维护好现有运输线路的同时,共同开拓跨里海等国际运输新通道,推进重点口岸设施扩能改造,全面提升中欧班列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持续完善中欧班列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在国际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规则标准衔接,不断夯实中欧班列国际合作基础。

  全力维护中欧班列良好发展态势。加快完善中欧班列政府间合作机制,在政策制定、规划对接、设施联通、便利通关、运输组织、安全保障等方面加强沟通协商,打造中欧班列国际合作网络。加强中欧班列沿线安全风险管理,深化信息交流合作,加强执法合作,共同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为中欧班列营造稳定、安全、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全面提升中欧班列发展质效。加强市场需求对接、发展规划对接、合作平台对接、设施项目对接,全面提升集疏运各环节、全过程的质效。优化我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布局,不断提高货物集结质效。协同完善中欧班列运行机制规范,全方位提升运输组织效率。织密中欧班列支线网络,形成覆盖面广、集疏运效率高的“干支通道运输体系”。稳步扩大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持续提高沿线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中欧班列信息化、智能化发展。

  推进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有助于发挥各方优势,提升合作质量。近年来,商务部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周中国介绍,机制层面,中国已经与14个国家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模式层面,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产品服务类、工程合作类、投资合作类、产融结合类等,以充分发挥各方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项目层面,一批三方或多方市场合作项目成功落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形成了较强的示范带动效应。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很多国家都表示,希望与中国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合作。

  “中国与各方建设更加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让绿色切实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徐建平说,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一道完善绿色政策体系、构建绿色合作网络、推进重点领域绿色合作。在能源建设领域,中国光伏、风电产业分别贡献了全球市场超过75%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关键零部件,中国企业参与建设了一批清洁、高效、优质的绿色能源项目。在设施建设领域,中国企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建设肯尼亚蒙内铁路项目时修建动物通道、在建设中老铁路时栽植灌木约863万株、乔木约5.5万株,为共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未来,中国将继续与共建国家持续加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一是深化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接,更好发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国际化平台作用,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合作基础。二是继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绿色科技、绿色标准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务实合作,并不断拓展合作新空间。三是大力推进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合作,深化对话交流和分享经验,为共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多绿色解决方案。(人民日报记者 刘温馨) 【编辑:田博群】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邮轮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新视点) - AI世界:大模型装进手机 让“私人助理”可随身携带

邮轮产业发展持续向好(新视点)

发布时间:2024-08-25 19:34:06 来源: sp20240825

  吹海风、看海景,赏异域风情;吃烧烤、品海鲜,享丰盛餐食;听相声、看话剧,感受文化魅力……今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以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广受游客青睐。截至6月15日,“爱达·魔都号”已经完成39个航次,累计搭载15万多名乘客,占同期全国邮轮旅游人数的50%。

  负责运营“爱达·魔都号”的是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本土的国际邮轮品牌,我们致力于融汇中西文化,打造‘更懂中国客人’的邮轮度假产品。”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告诉记者,几个月来“爱达·魔都号”先后推出“邮轮+非遗”文化体验、民歌主题航次、茶文化主题航次、海上读书节等一系列活动,“6月下旬至8月底,我们还会举办2024夏季亲子主题活动,提供一系列融合文化创新和夏日趣味的暑期专属文化体验。”

  “几个月来的运营情况,验证了爱达邮轮在海事性能、安全航行、船岸联动、商业模式、服务流程、客户体验等方面的能力,也体现了中国邮轮自主运营水平的提升。”在杨国兵看来,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邮轮经济已从过去的“过路经济”,逐步转变为涵盖邮轮运营、设计建造、配套供应链等领域的邮轮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推动我国成为全球邮轮市场的重要一极。

  从全国来看,邮轮旅游市场正逐步回升。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负责人霍福鹏告诉记者,去年9月国际邮轮复航后、全年中外旅客运输量达10.7万余人次;今年仅一季度就已超19万人次,呈现快速恢复和增长态势。

  据霍福鹏介绍,邮轮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国际化程度高,覆盖装备制造、交通运输、休闲观光、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等各方面的领域。近年来,有关部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实施大型邮轮重大创新工程,打造邮轮运营服务品牌,优化邮轮客运港口布局,推动国际邮轮航线加快复航,积极打造特色精品旅游航线,推动我国邮轮产业持续向好。

  设计建造方面,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运营,第二艘大型邮轮于今年4月进入下坞总装阶段,我国形成了大型邮轮自主建造能力。

  运营服务方面,华夏国际邮轮公司成立并落户上海,有关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运营服务团队。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邮轮港口布局逐步完善,由北向南、从大连到三亚规划建设了13个邮轮始发港,接待国内外邮轮能力不断增强。

  消费市场方面,邮轮旅游迅速恢复,在内河、沿海、日韩等传统航线基础上,开发了东南亚等新航线。入境邮轮航线加快恢复,今年以来已有21艘国际邮轮在我国境内港口开展运营。

  “优化完善邮轮产业体系,对于提升船舶工业发展质量、挖掘消费市场潜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都具有积极意义。”霍福鹏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邮轮运营管理、装备制造、配套建设、旅游消费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从邮轮旅游市场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制度环境,全产业链系统推进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6日 1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