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及四川盆地等地仍有强降雨 江南华南等地有持续性高温天气

发布时间:2024-09-13 17:24:06 来源: sp20240913

人民网北京7月17日电 (温璐、高清扬)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昨日,四川、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出现强降雨;江南、华南等地出现高温天气。预计未来三天,河南、山东、苏皖北部及甘肃、陕西、四川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灾害中高风险,关注可能引发的城乡积涝、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关注江南、华南持续高温天气造成的健康风险和水电能源需求增加。

黄淮地区及四川盆地等地仍有强降雨

7月17日至20日,四川盆地西部和北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大部、山东南部、苏皖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陕西西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南部、苏皖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7月17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7月17日08时至18日08时,河南中东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陕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到大暴雨,其中,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局地有特大暴雨(250~280毫米);此外,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广西南部沿海、广东南部沿海、海南岛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上述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水量30~6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中西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和西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其中,黑龙江西北部、山东南部、河南东部和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10级以上雷暴大风,最大风力可达11级以上。

全国强降雨落区预报图(7月17日08时-18日08时)

全国强降雨落区预报图(7月17日08时-18日08时)

全国雷暴大风或冰雹预警图(7月17日08时-18日08时)

全国雷暴大风或冰雹预警图(7月17日08时-18日08时)

7月21日至23日,四川盆地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江南华南等地有持续性高温天气

未来一周,江南、华南中北部、新疆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最高气温35~39℃,局地可达40℃以上。

预计7月17日白天,重庆、贵州东部、湖北南部和西部、湖南、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南部、上海、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中东部、内蒙古西北部、甘肃西部、陕西东北部、北京中南部、河北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南疆盆地中东部、重庆南部和东北部、贵州东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大部、江西大部、浙江大部、福建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39℃,局地可达40℃以上。中央气象台7月17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全国高温落区预报图(7月17日08时-20时)

全国高温落区预报图(7月17日08时-20时)

(责编:温璐、邓志慧)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加强统筹协调,下好“一盘棋”(评论员观察) - 【文脉华章】习言道|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

加强统筹协调,下好“一盘棋”(评论员观察)

发布时间:2024-09-13 17:24:07 来源: sp20240913

  统筹兼顾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平均用力,而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各方

  激发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工作的“乘数效应”,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跨区域的流域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流域涉及的不同地方在治理河、湖时,往往标准有别;同一条江河上下游不同的地区,拥有各自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对水资源以及生态治理的诉求也有差异。如何加强统筹协调、下好跨区域生态保护“一盘棋”,无疑是重要的现实课题。

  山同脉、水同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加快推动建立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上下游携手共治,保上游好水,护下游清流。监测数据显示,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跨界考核断面水质均保持优良并稳步提升。京津冀是如何破题的?

  发源于河北遵化市、最终汇入天津于桥水库的黎河,可作为代表性的观察样本。遵化市与天津蓟州区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机制,设立“跨界河长”,通过联合巡河、联合管护、联合监测、联合执法、联合治理,共同守护河流安全,让“跨界河”变成联通上下游的“连心河”。变“分段治水”为“全域治水”,变“独唱”为“合唱”,实现跨界河流的共建共治共享,生动体现了“坚持统筹协同推进”的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九龙治水”、各吹各调,很容易顾此失彼、事倍功半,甚至造成生态破坏。就此而言,《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探索形成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治理新格局,有利于提升各地区的主体功能、促进地区间合作,增强跨区域生态保护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江西、湖北、湖南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对可能造成较大环境负面影响的项目联合会商,开展联动执法、交叉执法,促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浙江淳安建立起乡镇级层面的“流域共治”框架体系,联合周边地区组建水域联防队伍,做到美丽河道同步建设、河岸保洁联动管护,筑牢流域两岸生态屏障。实践证明,跨区域生态保护,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整合多元力量,强化区域联防联治。奔着问题去、打通中梗阻,才能不断提升统筹协作的整体效能。

  生态保护补偿工作涉及领域多、涵盖范围广、综合性强,做好统筹协调尤为重要。但统筹兼顾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平均用力,而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各方。针对上下游地区诉求不同、存在利益矛盾时协调成本过高等重点问题,应充分发挥生态保护补偿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使跨区域、跨部门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协调解决。还需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用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做好各类型、各层级补偿政策的衔接配合。

  目前,安徽、浙江、江苏等21个省份建立了20个跨省流域补偿机制,浙江、四川、山东等20个省份实现辖区内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陕西、湖南、贵州、内蒙古、黑龙江5个省份针对辖区内重点河流开展了流域生态补偿。着眼未来,激发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工作的“乘数效应”,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就一定能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做得更好,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5日 05 版)

相关阅读:

坚持效果导向,激发内生动力——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与思考

向制度要动力、要长效——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与思考

(责编:杨光宇、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