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丨“订单不断,忙得不行”——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深耕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24-08-23 10:20:36 来源: sp20240823

  新华社堪培拉6月15日电 通讯丨“订单不断,忙得不行”——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深耕中国市场

  新华社记者章建华 张娜

  “我们酒庄今年的葡萄酒正漂洋过海前往中国,我们很快就能评估中国消费者对这批葡萄酒的接受度,从而更好地制定未来销售计划。”澳大利亚葡萄酒庄老板基姆·特斯纳谈起自家产品在中国的销售情况,言语中充满期待。

  记者最近走访了澳大利亚一些葡萄酒庄,与这些酒庄的业主和经营者们进行交流,最大感受是,他们极为看好并高度期待深耕中国市场。

  特斯纳所经营的特斯纳酒庄,位于南澳蜚声全球的葡萄酒产地巴罗萨谷,特斯纳创立的葡萄酒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年。为了更好同中国市场打交道,他目前正在学习中文。

  “澳中葡萄酒贸易发展迅速,我对未来前景非常乐观。”特斯纳说。

  瑞马酒庄位于南澳另一重要葡萄酒产区库纳瓦拉,这家历史悠久的当地知名酒庄数年前被一家中国企业收购。酒庄管理顾问李捷刚参加完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一场酒类展会。

  “一直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的国内采购团,最近销售订单不断,忙得不行,我们6月13日就有三个集装箱发往宁波,”李捷说,“我们还利用在库纳瓦拉当地的影响力,帮助更多的本地酒庄进入中国市场,推动中澳葡萄酒贸易。”

  克里斯·托马斯是南澳麦克拉伦谷都度酒庄的股东董事兼执行总经理,同时也是一位有25年从业经历的资深酿酒师。

  “我2012年第一次到中国,开始做对中国的葡萄酒贸易,”托马斯说,“都度酒庄的出口产品几乎全部销往中国市场,占酒庄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6月12日,澳大利亚贸易和旅游部长唐·法雷尔(中文名唐方睿)、农林渔业部长默里·瓦特联名发表题为《南澳大利亚受益于葡萄酒出口中国》的文章,公布了一个令当地葡萄酒业从业人士振奋的数字:仅今年4月,澳大利亚就向中国出口了总额约8600万澳元(约合4.1亿元人民币)的高品质葡萄酒。

  文章指出,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大部分葡萄酒来自南澳,4月这一地区对华葡萄酒出口额达8000万澳元,这对于澳大利亚葡萄酒生产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业绩”。文章强调,对华葡萄酒出口让澳大利亚生产者和中国消费者“双双受益”,中国市场让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有了“美妙的未来”。

  在与记者的交流中,这些澳大利亚酒庄的业主和经营者们都使劲为自家葡萄酒“带货”。

  特斯纳告诉记者,特斯纳酒庄在巴罗萨谷有200公顷葡萄园,酒厂每年能生产3000多吨葡萄酒。

  “巴罗萨谷葡萄成熟度高,生产的葡萄酒口感丰富、风味独特,还能保持良好的酸度,这使它和中餐很搭。”特斯纳说。

  托马斯表示,都度酒庄在中国各地有14个品酒屋,他经常在中国旅行,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喝上一大瓶都度酒,配上不可思议的中餐……我太想念这一切了,”托马斯对记者说。

  在特斯纳酒庄出口市场部经理姚慧凡看来,中澳两国在葡萄酒业领域已深度交融。

  “仅南澳就有大大小小几十家中资葡萄酒企业,来自中国的从业者近千人,有人做贸易,帮助本地酒庄开拓中国市场;有人收购本地葡萄酒做自创品牌;还有人收购了本地酒庄,用市场和资金与本地技术相结合。”姚慧凡说。

  “从中长期看,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将保持巨大吸引力,双方葡萄酒贸易未来可期。”中国驻阿德莱德总领事李东说。

(责编:曹欣悦、燕勐)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有的放矢) - 研究表明中年发福不是“福”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有的放矢)

发布时间:2024-08-23 10:20:38 来源: sp20240823

  地为粮之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一系列硬措施,守住了耕地红线,初步遏制了耕地总量持续下滑趋势。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没有变,守住耕地红线的基础尚不稳固。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尊重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久久为功,进一步采取过硬实招,加强耕地保护。

  守好耕地数量底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对划定的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切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耕地用途管控,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确保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切实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大力推进土地利用计划“增存挂钩”,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责任,严控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各类对耕地的占用统一纳入占补平衡管理,坚持“以补定占”,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

  不断提升耕地质量。耕地质量决定粮食产量。要大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全面落实《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提升黑土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加强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研究编制盐碱地综合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改良的有效做法,强化水源、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实现耕地高效、可持续利用。利用好耕地资源,既要算眼前账,也要算长远账。要充分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钱赚、多得利,让地方抓粮有义务、有责任。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承包合同管理的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与此同时,保护好耕地生态,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持续优化肥料投入品结构,增加有机肥使用,推广肥料高效施用技术,积极稳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30日 09 版)

(责编:袁勃、曲源)